美国有一位作家,讲述了他在大学时第一次谈恋爱的经过。
他看上了一位特别有艺术气质的女孩。那个女孩钢琴弹得非常棒,人长得也极为美丽,是学校公认的美人。于是,他就写了一封情书,大胆地向她袒露心扉,并约她在第二天中午在校外的一家餐馆见面,请她吃饭。
第二天中午12点,阳光明媚,女孩准时赴约,作家早就风度翩翩地等在那里。
……
可是,设计得很完美的约会却以沉默和尴尬结束,两人各带着遗憾离开了。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约会,他和她之间几乎没有来电,有的只是欲言又止、灵感枯竭的交谈障碍。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家后来回忆说,在光线的强烈刺激下,两个人的表情互相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能通过眼神看透对方的心理,仿佛成了透明人,心里的欲望完全要被揭穿了。那种感觉极不自在,就像自己被剥了一层皮一样,没有一丁点的浪漫气息。在这种情况下,甭说表露心迹,就连饭都没吃好。
作家反思了自己的鲁莽,又重新给女孩写了一封信,就首次约会的仓促和气氛的失败向她道歉,然后,郑重地邀请她在周六的晚上,去观看一场最新上映的艺术电影。女孩同意了。
这晚,他们过得非常愉快。他们并肩坐在黑暗朦胧的后排座位上,互相感受了对方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作家主动握住她的手时是那么自然,两个人的距离越靠越近,最后她靠在了他的肩膀上,像旁边其他的恋人一样。从电影院出来,他们又一起去吃了夜宵。没多久,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谈到自己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的约会,作家提到了“黑暗”的作用。他说:“那真是一种奇妙的状态,我的心跳得像在有点凉的海水里寻找温暖的鱼儿,急切地想和她靠得近一些。她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们完全消除了隔膜,无话不谈。而且在黑暗的环境中,我发现她美极了,比白天更有魅力!”
从作家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恋人在约会的时候选择晚上,并且选择那些光线较暗的地方,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越是在黑暗的时候,体内的本能作用就越强,也就越容易产生爱恋行为。而且,在光线较暗的场所,因为双方看不清彼此的表情,也容易减少不必要的戒备和猜测,从而拉近双方距离,产生安全感,并对这种独特的气氛产生一种心理刺激。
这是因为我们在与别人见面时,内心都会根据对方的表情和外界的条件,来决定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对于那些不十分了解而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我们既想展示自己的优点,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对方深入交流,又不自觉地保持着一种很深的戒备感。这样的两个人如果选在白天约会,就会比较难以沟通;而在晚上,由于互相看不清楚表情,就像戴上了一层面具,在袒露心声的时候,就会比较放得开了!
所以,在晚上约会成功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白天在光线明亮的场所。心理学家把这叫做“黑暗效应”。
恋爱中的情侣,一定要懂得“黑暗效应”的原理。可以选择一些光线暗淡、气氛安静的地点约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彼此的亲密度,还能够培养双方的信任感。
但是跟陌生人见面时,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最好选择白天,以便从对方的表情中准确无误地看清对方是否有不良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