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之下,人们的审美观不同;在同样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前提下,人的审美观又有个性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审美标准大体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在恋爱中会出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现象呢?
这种心理现象可以说是爱情的必需组成部分,尽管这是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审美错觉”。这种审美感觉在客观上看好像是失真的,但在主观上却是真实的心理体验。
热恋中的男女对异性美的审视,既针对其外在体貌特征美,也针对其内在心灵美。心灵美可以弥补外表美的不足,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心灵美常使人产生对外貌的“审美错觉”。
在19世纪40年代初的英国,有一个著名女诗人叫伊丽莎白·芭莉特。她原是个卧床不起的病人,而且已经年近40,始终没有出嫁,但她却写得一手好诗,拥有众多的诗迷。其中有一个叫白朗宁的诗迷,比她小6岁,向她求爱。但芭莉特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觉得两人并不合适,起初加以拒绝。但白朗宁坚持不懈,终于打动了她那颗封闭已久的心。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白朗宁拉着芭莉特的手说:“你真美,比我想像的美得多。”爱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一段时间之后,芭莉特的病竟然奇迹般地有了好转。
在一般人眼里,芭莉特相貌并不出众,而且身体还不健康,何美之有?可白朗宁却在她的诗里发现了她的内在美,由内向外扩散,芭莉特就成了他眼里最美丽可爱的女人。
这种“审美错觉”在爱情中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使情人发掘出恋爱对象身上更深层的美,以补偿某种不足,它可以推动爱情的发生与发展,而不至于使外在不美的人终生孤单。
但如果审美者本身没有健康的审美意识,或者这种错觉发展到过分的程度,便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正如霭理士所言:“在热恋中的男女竟会把对方很丑的特点认为极美,而加以誉扬颂赞。”
恋爱中,特别危险的是被对方容貌的美丽光环迷住了双眼,忽视了其丑陋灵魂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由于性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冷静、客观地审视对方,只见其优点而不见其缺点,甚至把缺点也看成了优点。
例如有位女子爱上了一个颇为英俊潇洒的男子,于是英俊潇洒盖过了其他一切:当他有些粗鲁时,她却认为是豪爽;他挥霍浪费,她却认为是慷慨大方;他有些方面不老实,她却认为这是聪明机智;甚至他又和别的女人勾勾搭搭,她还认为这种英俊男子哪个不爱……直至最后吃了大亏,才后悔莫及。
如果爱情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下的审美,就可能暗藏危机,导致日后婚姻和家庭悲剧的发生。如果审美错觉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旦爱的激情日趋平息,光环效应随之消失,后悔就为时晚矣。热恋中的男女,要正确对待审美错觉:
(1)用理智战胜感情。
我们通常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恋爱中,人的感情常常占据指导地位,从而导致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一定要在恋爱的时候对自己、对对方做一下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不要让感情的因素冲昏头脑,被“审美错觉”引入歧途。
(2)听取别人的意见。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处在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被爱的错觉所迷惑,把恋人的某一点当作他的全部,甚至觉得恋人是完美无瑕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此时,你应该认真听取家人和朋友们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重新审视对方。
(3)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
一般来说,爱情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深层次的需要。只有当恋爱中的男女彼此从内心真正吸引对方时,这种感觉才能够天长地久。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和恋爱态度,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