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9042300000034

第34章 燕山与燕京八景(2)

居庸去北京九十里,在昌平县西北三十里。关之中延袤四十余里,两山夹峙,一水旁流,骑通连驷,车行兼辆。先入南口,过关入北口。关中有峡日弹琴,道旁有石日仙枕,两崖峻绝,层峦叠翠。又有石城,横跨东西两山,南北设二门,敌台十二,置军卫以守之。淮南子云,天下有九寨,居庸其一焉。南眺监军都,亦谓之军都山。以兹山苍翠秀丽,故日居庸叠翠。

正因为自然界自然形成的美丽的奇观——“居庸叠翠”,极受人们的重视,所以元、明、清以来,以“居庸叠翠”为题作的诗有很多,这里举几个例子,皆为《日下旧闻考》的记载:

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诗

居庸叠翠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

雄峻莫夸三峡险,崎岖疑是五丁穿。

岚拖千岭浮佳气,日上群峰吐紫烟。

盛世只今无战役,投戈戍卒艺山田。

陈孚居庸叠翠诗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度山石裂。

嵯峨老树无碧柯,六月太阴飞急雪。

寒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明杨荣居庸叠翠诗

群山耸列势峥嵘,日照峰峦积翠明。

高出烟霞通绝塞,低徊城阙拥神京。

休论函谷双崖险,绝胜匡庐九叠横。

扈从常时经此处,坐看天际白云生。

明金幼孜居庸叠翠诗

截嵘无关复几重,龙飞凤翥势偏雄。

千山黛色落平野,万里烟光明远空。

峡口人行春雨外,树边鸟度夕阳中。

北巡记得随鸾驭,曾上云间第一峰。

居庸“八景”“居庸”不仅自古始,自然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奇观——居庸叠翠,被金代皇帝钦定为“燕京八景”之首,而且因居庸关自然形成的景色格外壮美,所以到明时,人们则又将其分为“八景”:

玉关天堑为什么叫“玉关天堑”呢?因为居庸关崇山峻岭,横亘西北。不仅如此,而且明初因山修筑城池,以扼其中,势若天堑,故被人们誉名为“玉关天堑”。

云台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用汉白玉构筑成的方台,下有券门,上设围岭。其建筑和雕刻都很精美,是一座石结构建筑珍品。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台,又名“云中石阁”。明代时,人们以其“望之如在云端”的高耸形状而取此名。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建筑。它的功能是布施佛教影响,颂扬皇室的建塔功德。

叠翠联峰因关城南有山名叫“叠翠山”,其山色苍翠,而又呈重叠状,故被人们名为“叠翠联峰”。

双泉合璧因在关城东侧岩石下,有双泉涌出,势若燕尾,故名。

汤泉瑞霭 指关城西侧山沟内的一温泉,被人们美其名曰为汤泉瑞霭。

琴峡清音原在关城北五龟山下,有水滴流,音如琴鸣,故被人们叫做“琴峡”清音。但现在,已经没有了。

驼山香雾因为在关城南6公里处,有山高下起伏,形若骆驼。不仅如此,而且此处阴雨天时,香雾弥漫,故被人们誉名为“驼山香雾”了。

虎峪晴岗在关城南12.5公里处,名为“虎峪”。“虎峪”这个地方,其特征是:有山有水,并且其山势如虎踞,远映清辉,所以被人们誉名为“虎峪晴岗”了。

(2)“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

玉泉,不言而喻,是指玉泉山的泉水;而所谓“垂虹”,就是指玉泉山的泉水,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丽的景观——垂虹。玉泉垂虹,其重点在垂虹二字上。

所谓“虹”,是属于阳光射入水滴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或白色圆弧。自然界中,常见的有两种,即“主虹”和“副虹”。主虹,亦称为“虹”,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被分散的各色光线所致。色带排列是外红内紫,常见的视半径约42°。

副虹,亦称为“霓”,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所致。因为多一次反射,所以光带色彩就不如主虹鲜明。色带排列是内红外紫。

总而言之,玉泉垂虹,呈现出的自然景观——垂虹,其美丽景色,亦离不开“主虹”和“副虹”反映出的美丽的自然景色。

其实,自古始,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奇观现象,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其中当然亦包括瀑布奇观。自然界中的瀑布奇观亦有各种各样,繁多复杂。有的轰鸣如鼓;有的像几条白龙,腾空起舞,气势磅礴;有的像七色彩虹,炫耀璀璨。

而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亦像瀑布一样,亦能自然形成一种奇观现象,即玉泉垂虹,正像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诗——玉泉垂虹里夸张描写的那样:涌湍千丈落垂虹,风卷银涛一望中。

北京玉泉山泉水,不仅是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而且玉泉山泉水,与瀑布一样,亦能自然形成一种奇观,即“玉泉垂虹”。自金明昌中始有“燕京八景”时,“玉泉垂虹”成为“燕京八景”之一了。“玉泉垂虹”又称“玉泉趵突”。

后来,清代时,在《日下旧闻考》里,对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垂虹”这一景观,亦作了历史反映性的描述:

玉泉在宛平县西北三十里。山有石洞三,一在山之西南,其下有泉,深浅莫测。一在山之阳,泉自山而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澄泓百顷,鉴形万象,莫可拟极。一在山之根,有泉涌出,其味甘洌。洞门刻玉泉二字。山有观音阁,又南有石岩,名吕公洞,其上有金时芙蓉殿废址,相传以为章宗避暑处。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故口玉泉垂虹。

不仅如此,而且尚有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诗。

玉泉垂虹

涌湍千丈落垂虹,风卷银涛一望中。

声震林梢趋众壑,光浮练影挂长空。

跳波激石珠丸碎,溅沫飞花玉屑红。

自此恩波流处处,公田时雨泽应同。

有关玉泉垂虹诗,这里还可举上几个例子。

陈孚玉泉垂虹诗

雪波碧拥千崖高,落花点点浮寒瑶。

日斜忽有五采气,飞上太空横作桥。

古寺残钟塔铃语,回首前村犹急雨。

轻绡欲剪一幅秋,又逐西风过南浦。

明金幼孜玉泉垂虹诗

宛宛垂虹引玉泉,萦岩出涧浮娟娟。

细通树底映初日,遥转湖阴涵远天。

鱼动翠纹生雨后,鸥翻细浪起风前。

源源自是归沧海,添作思波遍九埏。

(3)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

“燕京八景”中的“琼岛春阴”,其文化内涵,重点在“春阴”二字上。为什么?这里需要从春秋季节先说起。

春秋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个季节。古时,每年一到春季“雨水”节气时,人们为了祈求“天”能使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就讲究捉拿贼鱼进行祭天。如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1240—1339年)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祭鱼,獭一名水狗也,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祭天的礼俗,亦被古代科学家名为“獭祭鱼”,并将它选作“雨水”节气一候的“候应”了。而秋季,人们为了答谢“天”与庆贺五谷丰登,每年一到“霜降”节气时,讲究猎取豺兽进行祭天。人们将秋季猎取豺兽祭天的礼俗,叫做“豺乃祭兽”,并将它选作“霜降”节气一候的“候应”了。

到了明代时,朝廷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生产,紧密配合帝王(皇帝)祭天祈谷精神生活上的需要,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正阳门(俗称“前门”)外,永定门内大街路东营建了一座精美的世界闻名的“天坛”,即为封建帝王祭天祈谷创建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好地方。它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同时它亦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而北京著名的北海公园内,白塔山的东簏,其美景则更有千秋,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其石碑的正面,刻着“琼岛春阴”四个大字。碑的背面刻的是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诗——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

琼华瑶岛郁嵯峨,春日轻阴景色多。

云护凤楼松掩映,瑞凝山掌竹婆娑。

低临禁苑滋苔藓,远带郊畿荫麦禾。

更向五去最深处,好风时送九韶歌。

燕京八景“琼岛春阴”,此碑原来设立在白塔山西坡上部的悦心殿前,乾隆五十一年移迁到白塔山东麓。为什么?据传说乾隆皇帝按照(周易)里的说法,依三百八十四爻,东方代表春季,而每年春季,农家的庄稼,最盼望雨水,春季若能风调雨顺,秋季才会有个好收成,因此春喜阴为好。于是就将“琼岛春阴”碑从白塔山西麓移至东麓了。乾隆皇帝在御制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诗中强调说:“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可见,“琼岛春阴”这一景观的文化内涵,其重点在“春阴”二字上。

对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这一景观,在《日下旧闻考》里,亦有描述:

琼岛在皇城西北苑中。下瞰池水,环以雉堞,地势坡陀,叠石为山,堑岩磊砢,层叠而上,石磴阴洞,萦纡蔽亏,乔松古桧,深翳森蔚,隐然神仙洞府也。谓之大山子。山顶有广寒殿,殿之西隅各有亭。左二亭日玉虹、方壶,右二亭日金露、瀛洲。山半有三殿,中日仁智,东日介福,西日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飞桥,以通仪天殿,东有石桥以通琼林苑。山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采,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日琼岛春阴。

不仅如此,从前有许多诗人亦作了燕京八景“琼岛春阴”诗,这里亦举上几个例子。

陈孚琼岛春阴诗

一峰亭亭涌寒玉,露华不堕瑶草绿。

朱楼千里星汉间,天风吹下笙韶曲。

万年枝上槲叶满,小凤伥伥绕龙管。

金银晓御翠华来,三十六宫碧云暖。

明金幼孜琼岛春云诗

蓬莱东望近扶桑,冉冉春云接下方。

隔水楼台通御气,半空草树发天香。

花间驻辇霓旌湿,海上传书鹤梦长。

映日龙文还五色,殿头常得近清光。

(4)燕京八景之一——太液秋风

“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即在今日北京著名的“北海桥”或曰“金鳌桥”、“玉蝀桥”之南,中海东侧水面上的那座亭子,就是“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亦云:“太液晴波”。

对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在《日下旧闻考·形胜》篇里,有这样历史反映性的描述:

太液秋风:太液池在西苑,中亘长桥,列二华表,曰金鳌、玉虫东。北为北海,南则瀛台。西京赋所称沧池漭沆列瀛洲夹蓬莱者,方斯蔑矣。微见商飔苹未生,镜澜玉虫东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入金行阖表,波连瑶渚超台瀛。高秧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

不仅如此,而且亦还有御制燕京八景诗——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

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

荷风晚送残香气,竹露凉敲绿玉声。

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

由来禁籞林泉好,竹乐还同万物情。

除了御制燕京八景诗《太液秋风》外,还有:

明杨荣太液晴波诗

太液晴涵一镜开,溶溶漾漾自天来。

光浮雪练明金阙,影带晴虹绕玉台。

苹藻摇风仍荡漾,龟鱼向日共徘徊。

蓬莱咫尺沦溟上,湍气氤氲接上台。

明金幼孜太液晴波诗

禁苑香风散紫埃,晴光漾日自沿洄。

天光下映银潢净,云影遥涵玉鉴开。

旧日曾随仙仗到,几时还载酒船回。

从知弱水通三岛,应有群仙献寿来。

(5)燕京八京之一——蓟门烟树

据《日下旧闻考·形胜》篇中载:“至永乐问,馆阁诸会相集倡和,更蓟门飞雨为蓟门烟树”。那么,为何杨荣等人要将原来的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呢?这是因为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明代时蓟门的景色已与金迥然不同。金元时蓟门楼馆林立,至明永乐时这些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葱郁广袤的林木,遂改名为蓟门烟树,使它名副其实。(《京华古迹寻踪》)

因此,燕京八景中“蓟门烟树”这一景观,其重点在“烟树”二字上。可以说此处绿化的比较好,“树木蓊然,苍苍蔚蔚”,而又晴烟拂空,四时——春夏秋冬,亦不改,故被人们名曰为“蓟门烟树”了。对此情形,《日下旧闻考·形胜》篇,亦作了历史反映性的描述:

蓟门烟树:水经注:蓟城西北隅有蓟邱。明人长安客话谓在今都城德胜门外,土城关即其遗址。旁多林木,蓊翳苍翠……

蓟门在旧城西北隅。门之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缥缈,游人行旅,往来其中,多有赋咏。今并废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日蓟门烟树。

燕京八景中的“蓟门烟树”,其碑的正面刻有“蓟门烟树”四个大字:其碑的背面,为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蓟门烟树诗: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

重柳依依村舍隐,转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

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缕。

不仅如此,而且陈孚、杨荣和金幼孜等人,皆有蓟门飞雨诗。

陈孚蓟门飞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