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代,明孝宗(朱祜樘)皇帝于弘治七年(1494年),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上建起了一座圆静寺。继孝宗皇帝之后的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这位爱游山玩水的皇帝,也看中了瓮山和瓮山泊,而且在瓮山和瓮山泊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起了有山有水的“好山园行宫”,将“瓮山”又改回原名,叫“金山”,将“瓮山泊”改名为“金海”,总称为“好山园”,并取其江南杭州“西湖景”之意,将此处风景别称为“西湖景”。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正德皇帝经常来游玩、垂钓和狩猎的好地方。
瓮山和瓮山泊至清代规模就更大了,尤其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筹备庆贺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60寿辰的名义,下令重修瓮山和瓮山泊,拆毁明代时营建的圆静寺,大兴土木改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被深挖,并被扩展了一倍多,其目的是为了准备在湖中训练水师。历史上的汉武帝为征讨昆明,曾在古都长安挖昆明湖以练水兵。乾隆皇帝仿效其意,也将“瓮山泊”改名“昆明湖”。湖面比以前开阔多了,达220公顷,占全园面积的3/4。因昆明湖碧波映现着天光云影,所以被誉名为“清漪园”。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
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日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这次改造相当成功。将昆明湖分为三个主要的水域,根据每一水域的需要,点缀上岛屿。其三岛分别为“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它们象征着自古传说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每一岛上都建有亭台楼阁,湖畔筑殿堂寺院。这些建筑随着阴、晴、雨、雾,日、月、虹、霓及春、夏、秋、冬而变换着它们美丽的风姿。即便是冰封雪冻的季节,昆明湖上的琼楼玉宇也使人流连忘返。正如乾隆皇帝御笔题诗所说的那样:“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然而,极为可惜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举世闻名的万寿山清漪园附近的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三山五园”)都毁于战火。清漪园除个别建筑外,其余皆化为灰烬。
2.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排云殿
排云门匾额
万象光昭 多祉攸集
排云门楹联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
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
青琐朗晨光尘激六幕
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
迎辇花红星云争烂漫
当阶草碧风雨协和甘
排云门的两幅匾额和三副楹联,其思想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歌颂封建王朝统治的天下是如何之好。其意思,按照前后顺序,分别为:天下万象无限光明,各种吉祥如意的事皆集中在这个地方。太阳升起,引导着天上的星辰,群星荟萃;律吕调出四时之曲,各种乐器音调和谐。朝阳照耀着宫门,天地间万里无尘;宫苑之水与斗极星相辉映,祥瑞都集中在皇帝周围。红花迎接御辇,犹如天上风云五彩缤纷;碧草在阶前招展,象征着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今人们游览颐和园,走到排云门前,就会看到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云辉玉宇”牌坊临于湖边。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发现排云门左右各有一对铜狮子,与其并列的尚有12座象征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属相石。相传,这12座属相石原为畅春园中的风水压物,后来移至颐和园。
生肖的由来和十二生肖诗
生肖是我国北方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习俗,就是将“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亦称“属相”)相配在一起,成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西鸡、戌狗、亥猪。那么自古始,为什么把“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相配在一起呢?这是与动物在这12个时辰中的活动分不开的。古代人们过的是游牧生活,主要靠猎取禽兽来维持生存,接触的事物比较单一,喜欢观察各种动物在不同时辰中的不同反应,这样时间长了,很自然便把时辰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了。如鼠多半在子时出洞,故称“子鼠”;牛白天吃草,天黑以后,直至子时前,均处于入睡状态,但从丑时开始反刍,称“丑牛”;寅时,虎已睡醒开始游走觅食,故称“寅虎”;兔从天黑后入睡,直到口出才跑出窝去寻找食物,故称“卯兔”;蛇一般是巳时开始爬出洞外寻食,故称“巳蛇”;马和羊这两种牲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与别的牲畜不一样,马歇午、羊歇未,故分别称为“午马”、“未羊”;猴玩耍了一天,由于疲倦,申时就要安歇了,故称为“申猴”;鸡多在西时上窝,故称“酉鸡”;天黑后,从戌时狗开始守夜看家,故称“戌狗”;点灯以后,人定亥时(人已经入睡了),而这时猪也开始安歇了,所以被称为“亥猪”;而“辰龙”则不同,因为“龙”这种动物,实际上是没有的,它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想象,由于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取其吉祥之意,所以将千家万户吃早饭的时辰,美名为“辰龙”。
此外,“十二生肖”本与“干支”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只是因为我国习惯把“十二地支”用“十二生肖”来代替,年份的“干支”也用“十二生肖”来进行简称,例如带有“子”字的“甲子年”,都是“鼠年”,鼠年出生的人,都属鼠;带有“丑”字的“乙丑年”,都是“牛年”,牛年出生的人,都属牛;其他依此类推。那么,“十二生肖”究竟始于何时呢?据清代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中载:“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
十二生肖诗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属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排云殿
明孝宗(朱祜樘)皇帝于弘治七年(1494年)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建起圆静寺。可以说北京著名的玉泉山之旁的瓮山始盛于此。清代时乾隆皇帝下谕旨大规模营建、扩建和改造瓮山和瓮山泊时,不仅将瓮山和瓮山泊给分别改名为万寿山和昆明湖,而且拆除了圆静寺,改建成为大报恩延寿寺。乾隆在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里说:
钦惟我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仁善性生,惟慈惟懿,母仪天下,尊极域中。粤乾隆辛未之岁,恭遇圣寿六裹诞辰,朕躬率天下臣民,举行大庆礼,奉万年觞,敬效天保南山之义。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曰万寿,创建梵宫,命之曰大报恩延寿寺。殿宇千楹,浮屠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燃香灯,函贝叶,以为礼忏祝嘏地……
咸丰十年(1860年),大报恩延寿寺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八年(1892年),慈禧下令在大报恩延寿寺旧址重建,并名为“排云殿”。据考证,排云殿的殿名源于晋代诗人郭璞的《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诗句。
排云殿的突出特征是:依山筑室,步步递高,黄瓦台阶,为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和最富丽的精美建筑。不仅如此,排云殿与其他建筑一起构成了万寿山前山一组精美的大建筑群。可以说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牌坊、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人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了一条垂直上升的中轴线。中轴线的东西两侧,有四座配殿相配合,相辉映,又有变化多样的复道回廊相沟通,相点缀,使排云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排云殿的基本情形 排云殿内檐悬一匾额,上书“大圆宝镜”四个大字。
这一匾额,其内容是对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奉承,说封建皇帝如苍天一样,能洞察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谓“大圆宝镜”,据考证,为佛家语,因为佛家语里有“四智”: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洞察一切,如大圆镜;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三、妙观察智,谓如来能观智诸法,彻底了解;四、成所作智,谓如来能引诸众生人道,成就本愿所欲作之事(见《成唯识论》)。
排云殿在颐和同万寿山南麓,坐北朝南。它是一座明五暗十左右带暖阁、套室的22间大殿。像这样由多间阁室组构成的大殿,可以说在世界宫殿建筑中也是罕见的。屋顶与紫禁城一样,覆盖着琉璃瓦,远远望去,真是一派金光闪耀。檐下是彩绘檐柱、斗拱,在蓝天、白石台基的映衬下,更加显得美丽而又庄严。
排云殿内,设有九龙宝座,座后为朱漆底嵌珐琅博古的围屏,座旁有一对木雕大“寿”字,座前宝鼎成行。殿内隔扇门等装修,也使用万字不到头的花样,以示长寿。殿内后间分立着两个高大的珐琅人形,名曰“麻姑献寿”。殿内还陈列许多寿礼,无非是玉雕或木雕的老寿星和八仙祝寿之类。
排云殿是一座专供慈禧祝寿举办庆典大礼的大殿。据说,当时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庆贺生日的这天,排云殿里钟鼓齐鸣、卤簿仪仗威严,钦天监的官员宣布吉时已到,由光绪皇帝领头的祝寿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
庆典的礼仪活动,大体上是这样的:慈禧端坐在排云殿内正中央的九龙宝座上,周围香烟缭绕。排云殿的前面为二宫门,当光绪皇帝登至二宫门洞时,要向端坐在排云殿内的慈禧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朝廷里的王公大臣们,则要按辈分和官阶分别侍在排云门内金水桥的桥南桥北。三品以下的官员,则全部被安排在排云门外行礼。光绪皇帝在二宫门除了要向慈禧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还要让朝廷内阁的一大学士代其读一篇事先拟好的寿词。事毕,由总管首领太监领着皇帝登上排云殿的台阶,渐渐跨进排云殿,向端坐在九龙宝座上的慈禧递上寿词,奉上“如意”。慈禧再向光绪皇帝赐“如意”。然后皇帝退出排云殿。紧接着皇后进排云殿,向慈禧行比皇帝所行的大礼难度更大的三跪九叩首礼。总而言之,每当为慈禧祝寿这天,排云殿真是比“神仙排云出”诗句所说的还要气派。
慈禧六十大寿
对慈禧六十大寿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筹办祝寿庆典使加银两的内容,在《颐和园》一书里,作了比较详实的记载:
排云殿原是专为慈禧过生日受贺而建的。1894年是慈禧六十大寿,排云殿于1888年建成。1892年朝廷以光绪名义发布上谕:“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指派礼亲王世铎、庆郡王奕勗等十二人负责“万寿庆典”。次年春天成立了庆典处,决定在这新建的排云殿受贺。可是天不遂人愿,到了1894年,正值慈禧六十大寿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甲午之战”,尽管北洋海军顽强抵抗,终因朝中卖国,而遭惨败。于是慈禧被迫在甲午年八月廿六日下了一道“懿旨”:“……颐和园受贺礼宜,即行停办。”然而在国难当头军事危机的情况下,她仍向各省强征庆典报效,并动用军费,挪用铁路工程款来筹办庆典。虽然未在排云殿受贺,但为筹办庆典的措施大部分执行了。据不完全统计,已为庆典花费白银5406179两5钱6分2厘。恰恰在甲午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岁生日那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连。
且看筹办庆典已用银两的内容:
(一)在颐和园东宫门、仁寿殿及城内宫廷和沿途重点地方支搭彩殿,用银460878两。在颐和园内架彩98间、悬挂彩绸143处以及宫廷内各处架彩,共用各色彩绸206650匹,共用白银1010760两。颐和园内各处悬灯2510只,加上宫廷等处共挂灯6395只,用银6万两。
(二)颐和园内排云殿、仁寿殿、颐乐殿的宝座、围屏及宝座前的各种陈设全部新制。殿内铺设的棕毯、毡片、座褥、靠背、迎手、足踏、幔帐、凳套及帘子等全部新制。仅颐和园殿内陈设就用银114000余两。各处殿宇门座等要陈设匾额、画屏、对联、画斗、横披等,仅锈画屏339张,用银50850两。安排御笔匾额等2708件,用银1万余两。寝宫暖帐用银10018两。
(三)由颐和园东宫门到紫禁城西华门,一路上布置庆典的临时设施60段,共支搭龙棚18座,彩棚灯棚松棚15座,经棚48座,经坛16座,经楼4座,戏台22座,灯楼2座,灯游廊120段,灯彩影壁17座,音乐楼67对,点景46座,彩牌楼110座。其中龙棚经棚等都是五开间架彩。前檐挂黄红缎幡门,内铺地毯,安设宝座、围屏、掌扇、香几、摆水果的大果盘。香案上放玉炉瓶、如意。戏台的门帘、帐幔、桌围、椅披全用红云缎。所有棚、楼、台均挂彩绸。牌楼两面挂玻璃匾对。每段悬灯145只,彩幢8挂,龙旗御杖一对,祝嘏牌一对。同时一路上设饽饽桌850张。每段派官员、茶役、士兵38人和僧众、乐师29人。在颐和园东宫门前,迎面是一座长长的音乐楼,楼前北边一座四方重檐龙亭,南边一座六角重檐绿亭。两亭之间,又有梅花山、菊花山两座点景。此外,对路旁妨碍观瞻不整齐的铺面房也进行整修,仅西直门到西华门就整修了破旧房屋2343间。这一大项共用银240万两。
(四)为庆典受贺筵宴的乐队和献舞人员新制蟒袍、礼服、虎皮裙、豹皮褂、水獭帽等2364件,用银40671两。应用乐器及鼓衣等用银22121两。在颐和园演戏,要置办福、禄、寿三台戏的台衣,其中福台是群仙上寿台衣,禄台是五彩凤垂牡丹台衣,寿台是祥云金寿字台衣。还置办万寿无疆砌末(道具)四份,其中罗汉渡海一份、地涌金莲一份、宝塔凌空一份、福禄天长云衣一份。只此一项又用银82090两。再加上其他砌末、兽形砌末和各种行头盔头(服装),总之为筹办演戏共用银52万两。
(五)为筵宴置办宴桌、炊具用银126400余两,置办金碗、金盘、银锅、银壶、金银牙箸(筷)等餐具789件,用银13856两。置办铜锡器皿14200余件,用银3万两。置办各式漆盒318副,用银20376两。另外,由江西官窑烧制绘有“万寿无疆”图案的大小瓷餐具29170余件。
(六)庆典中慈禧和皇帝、皇后、妃嫔等人乘用的金辇、轿舆等全部新造。为慈禧新造金辇一乘用银76913两,还有四人暖轿、凉轿和八人暖轿、凉轿共8乘,用银12500两。为光绪乘用的金龙画轿一乘以及为后妃乘用的暖轿、凉轿6乘,用银15065两。另外为慈禧造明黄漆车两辆,为光绪造红漆车两辆,为后妃造黄油车7辆以及随行人员车辆等,又用银78900余两。置办仪仗、驾骑鞍辔和执事人员的驾衣、随行侍卫人员的朝衣等117084件,共用银150568两。
(七)为慈禧制作各色绸缎绣龙袍、龙褂54件,绣大红蟒袍50件,各种貂皮、天马皮、银鼠皮氅衣、马褂162件,各色缂丝、江绸寿字图案氅衣等2164件,各色绸缎罗绉5977匹件,共用银232000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