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9042300000027

第27章 颐和园万寿山装景艺术(2)

“丑石”能称“雄”见“秀”,反映出来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瘦、透、漏、皱。我国太湖地区所产的湖石,就有这些特点。瘦,指山石必须体态苗条,有迎风而立之势;透,是说石纹的贯通,“纹里纵横,笼络起皱”;漏,是指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是指山石表面凸凹褶皱,千奇百怪的形态。太湖石,据说自唐宋以后,便著名于全国。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将太湖石用来点缀园林的风景,使园林增添人为性质的自然情趣。例如上海豫园里就有点缀性的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其特征是:玲珑剔透,百窃通达。因此,它不仅被人们誉为“玉玲珑”,而且相传是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另外两块奇石是苏州“瑞云峰”、杭州花囿“绉云峰”)。

比较典型的怪石,就是如今仍然横卧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里的“青芝岫”。这一“怪石”,据传说是乾隆皇帝发现后,下谕旨将它搬运至北京颐和园,点缀在“乐寿堂”庭院里的。

在乐寿堂前,摆放有铜鹿、铜鹤、铜瓶等。合起来谐音成为“六合太平”。乐寿堂庭院内,除了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花卉外,还设置有一座巨大的“怪石”,长8米,高4米,宽2米,体态秀丽,色青石润,故被誉为“青芝岫”。在这巨大的“怪石”上,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我闻莫釐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君不见房山巨石磊盅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苋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窍中生树拱把强。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青芝之岫含云苍,崔巍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元黄。无斧凿痕剖吴刚,雨留飞瀑月留光。赐名题什翰墨香。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知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乾隆在青芝岫上题这一长诗,其内容就是说:我听说莫釐山缥缈峰皆在太湖洞庭山中。天所赋予的湖山秀气,生出玲珑剔透的奇石。这些奇石既实又虚,其中奥妙难以尽言。谁说南方北方的物性有燥湿的不同?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君不见房山巨石巍峨挺拔,正当米万钟勺园初建之时。各处搜罗的奇石如森笏般挺立,取自深山幽谷何等艰难。这块山石半途而废弃置路旁,只好覆以草棚,绕以围墙。年深日久草棚、围墙均已颓废,现在孔窍中生长的树木已有一握之粗。但天地之间并无弃物,何况此石质地如此之佳,得以屏放在我的乐寿堂前,如青芝般的山岫云雾苍苍。如鬼斧神工般的雕琢直且方。此石形成应是在开天辟地之时。石如吴刚伐桂无斧凿之痕,经过飞瀑的冲刷,月光的照射。如今我赐以名,题以字,使翰墨留香。米芾的皇山之石有孔窍八十一个,也没有听说其石穴中有此奇观。米万钟不能得到此石,向我能得到,事虽相同而力不同。此石能使智者乐使仁者寿,皇山洞庭还能有什么好的山石呢?

据《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里载的文句:“勤政殿后北达怡春堂,西为玉澜堂,北为宜芸馆”,既然说到了“玉澜堂”和“宜芸馆”,所以,下面接着有必要以《玉澜堂与百日维新》和以《宜芸馆和听鹂馆》为题目,分别地说一说。

4.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玉澜堂的位置在仁寿殿之南。它是在颐和园内临湖水岸边上营建的一座相当精美的古建筑,并且其东西均有配殿,东面的配殿叫做“霞芬室”,西面的配殿名曰“藕香榭”。

颐和园内这座临湖水岸边上的建筑,为什么被命名为“玉澜堂”呢?

我们先从乾隆皇帝称赞这座精美建筑的一首诗说起。

乾隆皇帝诗里说:“澜实水所有,玉名水所无。借名以喻实,名实原不殊。溪堂俯临之,稚春冰尚铺。幻名仍幻矣,真实孰真乎?”从这首诗可知“玉澜堂”这一名称为“清漪园”时的旧名。但是,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玉澜堂其“玉澜”一词,实际上早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招隐诗》里就已经出现了。诗中云:“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清代时,当这座精美的古建筑落成后,就恰到好处地截取其“玉澜”二字,并命名为“玉澜堂”。

其实,所以被命名为“玉澜堂”,其原因还可以作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即玉澜堂的“玉”字,也可理解玉泉山麓的“玉泉”。此泉不仅是燕京八景之一,而且“玉泉垂虹”,“玉泉”是万寿山昆明湖之水的重要来源;那么玉澜堂的“澜”字,显然又是取其昆明湖水之意;而玉澜堂确确实实西面紧临昆明湖水。这样,将临湖的一座精美建筑命名为“玉澜堂”,不言而喻,当然是恰到好处,又非常贴切了。然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座精美的古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并成为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居住时的寝宫。

百日维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下诏定国事,并颁发了十道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因为这年是农历戊戌年,故又被称之为“戊戌变法”。但是,朝廷中以慈禧皇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坚决反对变法。所以,双方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斗争。慈禧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统率大军,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掌握军政实权。七月中,守旧派密谋九月趁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八月三日,即公历1898年9月18日夜,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亲自赶到法华寺袁世凯的寓所,当面相劝袁世凯助行新政,请求营救光绪帝。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世凯在政治上耍了两面派。他当着谭嗣同的面,满口答应支持维新变法,并声言杀荣禄犹如杀一条狗,等等。可是,袁世凯转过头来,就向荣禄告了密。荣禄连夜赶往颐和园向慈禧奏告。这一切,光绪皇帝都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因而,在9月20日,光绪皇帝还按照原来安排好的计划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慈禧已经回到紫禁城了。

还没等光绪皇帝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八月六日,即公历9月21日清晨,慈禧发布伪造的“上谕”,说皇帝“有病”,她要代替“训政”。就这样,光绪皇帝被囚禁在颐和园内的玉澜堂。老佛爷慈禧不仅囚禁了光绪皇帝,还下令杀了谭嗣同等6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废除新政。历时仅103天的变法失败了。慈禧反新政发动的这次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物换星移,平目光绪皇帝就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慈禧每年进住颐和园时都要安排好,将光绪皇帝携带到颐和同,囚禁在玉澜堂。并将藕香榭和霞芬室的门里砌上墙,光绪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玉澜堂正殿和院子,人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两堵墙。

5.宜芸馆和听鹂馆

颐和园万寿山,原名叫“瓮山”。据传说,最初因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而得名,清乾隆时改为万寿山。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前山有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著名建筑,南临昆明湖,点缀清晏舫(石舫)、知春亭、十七孔桥和凤凰墩等。后山苍林修竹,有谐趣园等建筑。西有桃柳夹道的长堤。园外借用西山、玉泉山之景,景物曲折多变。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真是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相结合的典型皇家园林美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颐和园若是无水,也就谈不上“绮丽”二字了。

宜芸馆《尔雅·释诂》云:“宜,事也。”即适宜的事。“芸”,为植物名,即“芸香”。古时,人们藏书多用“芸香”驱蠹虫,久而久之,人们就将书籍别称“芸编”;将“书签”别称“芸签”。所以,乾隆皇帝将朝廷为他藏书、读书而营建的这座精美建筑,取其“芸编”之意,命名为“宜芸馆”,并且作了解释:“宜芸意实在芸编”(《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但实际上,乾隆皇帝从未在宜芸馆认真读过书。光绪年问,这里已经成为隆裕的居住处。

宜芸馆匾额:宜芸馆

其意为宜于藏书、读书之馆。

宜芸馆楹联: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离昆明湖边的一片荷塘很近,每年一到荷花盛开的季节,香飘四溢。宜芸馆楹联的意思是: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现出绿色;花气透过竹帘,默默传来幽香。

道存斋为了尊崇道家的学说,像道家那样能够悟出事物原理,所以,将宜芸馆东配殿的殿名命名为“道存斋”,其意为:静悟事物的原理之斋。

道存斋匾额:恩风长扇

其意为:皇帝恩德永世扇扬四方。

道存斋西向楹联:

绿竹成荫环曲径

朱阑倒影入清池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绿竹茂密成阴环绕着曲径;红色栏杆的倒影映入池中。

道存斋东向楹联: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落英缤纷的花径在云雾中;嫩绿的瓜田菜地趁雨后耕锄。

近西轩因为宜芸馆临近昆明湖,远望西山如在眼前,所以,将这座配殿命名为“近西轩”。在《乾隆诗》里注释云:“轩在东岸,直视西山转觉近矣”,“轩向西山以夕阳为佳景,此取名之义也。”(《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近西轩匾额:藻绘呈瑞

听鹂馆匾额:

金支秀华函蒙祉福

“金支秀华”是对皇家乐队的赞美之词,意思是庞大豪华的乐队;“函蒙祉福”的意思是承受上天恩赐的福禄。

听鹂馆楹联:

多受祉福邦国咸善

常居康乐日月相望

其意思是:承受上天恩赐的福祉,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日月之光普照大地。

与道存斋匾额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皆离不开颂扬帝王。这一匾额具有龙凤呈祥之意。

近西轩东向楹联:

干条嫩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入建章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干条嫩绿的柳丝掩映着宫门;黄莺鸣叫着飞入宫苑。

近西轩西向楹联:

彩云宝树琼田晚

仙露琪花碧涧香

这副楹联,现在已经看不见了。这副楹联的意思为:五彩云飞,嘉木静立,落日余晖散落昆明湖上;甘露、仙花随涧水散出香气。

听鹂馆正殿为歇山顶,箍头脊,面阔五间,东西两面,各有耳房三间,配殿三间,馆前有一对铜鹤,戏楼为悬山箍头脊,面阔五间,抱厦三间,即为戏台,进深三间。这座建筑,其位置在颐和园万寿山前西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原为慈禧和皇帝欣赏音乐和看戏的地方,故将这座建筑命名为“听鹂馆”。所以名曰“听鹂”,是取其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之意。

听鸸馆戏台上层匾额:凤翔云应

其意思是:凤飞云涌,两相呼应。“凤翔”与“瑞云”的出现,人们皆认为是一种祥兆。

听鹂馆戏台下层匾额:来云依日

戏台上层匾额,侧重体现了慈禧“凤在上,龙在下”的思想,戏台下层匾额侧重体现“听鹂馆”是欣赏音乐和看戏之馆,所以,就取其歌曲名“来云依日”作为听鹂馆戏台下层匾额。古书《洞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建元二年,帝起腾光台以望四远于台上,撞碧玉之钟,挂悬黎之磬,吹霜条之篪(音迟,古代竹管乐器),唱来云依日之曲。”

二、万寿山、昆明湖

《日下旧闻考》第五册“国朝苑囿”里载的原文:

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

岁己己,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甕(翁)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阏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沙泥之隘塞,匯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始之时,司事者成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蹰虑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又虑夏秋况涨或有疏虞。其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为牐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汎之涨乎?非所以济沟塍乎?非所以启闭以时使东南顺轨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之海甸无水田,今则水田日辟矣。顾予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待一人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重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勳之迹,兼寓彐武之意。得泉山而易之日万寿云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寺别有记,兹特记湖之成,并无史所载泉源始末废兴所由云。

乾隆十五年御制西海名之曰昆明湖而纪以诗

西海受水地,岁久颇泥淤。

疏濬命将作,内帑出余储。

乘冬农务暇,受值利贫夫。

蒇事未两月,居然肖具区。

春禽于以翔,夏潦于以潴。

昨从淀池来,水围徵泽虞。

此诚近而便,可习饮飞徒。

师古有前闻,锡命昆明湖。

乾隆十六年御制万寿山诗有序

岁辛未,嘉值皇太后六旬初度大庆,敬祝南山之寿,兼资西竺之兹。因就瓮山建延寿寺,而易今名,并志以诗。

选胜廓精蓝,延禧资释昙。

山名扬万寿,拳势压千岚。

室纲鸿祥集,璇池浩泽涵。

载赓天保什,长愿祝如南。

解读:

从万寿山昆明湖造园装景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进行解读:一大部分,就是万寿山其造园装景,最重要的精美的建筑,有哪些?可先说在前面。然后,再将昆明湖最重点的精美的建筑说一说。

但是,开始需要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题目,将总的基本情形说在前面,然后接着说说万寿山的最主要最重点的精美建筑有哪些?

1.万寿山和昆明湖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北京著名的万寿山也是如此。万寿山的前身,曾被人们称为“金山”或“瓮山”,而昆明湖的前身,曾经被人们称为“金水池”、“瓮山泊”或“西湖景”等。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者才被人们改名为万寿山和昆明湖,并且一直沿袭使用至今。

元代时,“金山”(即今万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在今日北京著名的玉泉山旁。

关于颐和园万寿山,曾有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在金山偶然挖出一个刻有花纹的大石瓮,渐渐就将“金山”改名为“瓮山”了。

当时,瓮山前有一泓由泉水汇聚成的湖沼。那么,何谓“湖沼”呢?其意为比“沼”大,而又比“湖泊”小的水池。怎么称这一“湖沼”比较合适呢?有的人经过仔细琢磨,既不称之为“湖泊”,又不称之为“湖沼”,给取名为“瓮山泊”了。

“金水池”或曰“瓮山泊”的形成,与元世祖忽必烈及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世祖忽必烈不仅非常重视元大都的建设,而且也很重视兴漕运。相传,忽必烈曾经两次命都水监郭守敬引玉泉清水至瓮山脚下,要将“瓮山泊”开发成为京城西郊的一处“大水库”(借今日的一种称谓)。

这样,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前身“瓮山”和“瓮山泊”就形成了:将开挖“瓮山泊”的土,搬运到“瓮山”上,使“瓮山”增高了许多,从而使“瓮山泊”比以前更深更宽阔了。因此,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处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乾隆元年(1736年),画家郑板桥曾经到过这个地方游览,并写下《赠瓮山无方以诗》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

雨晴千幢壁,云起万松低。

天乐飘还细,宫莎剪欲齐。

莱人驱空马,历历俯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