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9036800000032

第32章 谦谦君子几件小事—对话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 (2)

张向东:从最早的博客“言多必得”到译言网的成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从博客向创业的转折呢?

赵嘉敏:可以这么说。“言多必得”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小博客,但到了译言,我们从发现、翻译和阅读这块已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提出来了。

张向东:那时候是你做出回国的决定吗?

赵嘉敏:差不多。3月份的时候我们3个人都回来了一次,跟国内合伙人讨论,包括确定合作的方式。大概在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说我要回到国内来。3个人里其实我最容易回来,当时没房子也没绿卡,虽然当时马上要拿到绿卡了,但毕竟3个人里面我属于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也无所谓,就放弃了。

张向东:所以大家权衡一下,派你回来了?

赵嘉敏:也不是派,我自己主动要求。(笑)

更大的价值是建立一个社区型的企业。

张向东:说到互联网创业,有一件事情联系得非常紧密,那就是风险投资。这点我跟我的搭档裕强讨论的结果是,虽然我们是有模式,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得去融资,不融资很难发展,因为收入不足以支撑网站的快速发展。3G门户网比较幸运,在合适的时间点上都融到了风险投资,几乎没有网站不融资还可以走向正轨的。但译言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融资的进展,你们在这方面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

赵嘉敏:我们并不是排斥融资,跟投资方也有接触,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摸清楚。就像你说的3G门户、土豆一开始的模式都很清楚,但译言应该说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都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最后靠什么赚钱?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至少管理层的人都无法确定融资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这样,因为只有模式清楚了,融资才能扩大规模,但在我们这种情况下拿钱来干吗用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张向东:译言从创办到今天已经有多长的时间了?

赵嘉敏:如果从平台上线算2年半,从博客算有3年了。

张向东:那你们其中的费用支出怎么解决呢?

赵嘉敏:目前为止都是自己的钱。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把业务模式明确下来,这样就会有一定的业务收入带入进来。希望到2010年现金流能够变正,这样的话我们至少能够靠自己生存下去。

张向东:从一个用户角度来看,虽然我们也会担心你们的运营情况,但是像我这样忠诚的译言用户,会觉得译言首先像一个公益的文化品牌。而且从我个人来讲,我又是你的朋友,也会有担心,担心什么呢?因为我自己觉得文化价值越大,并不意味着商业价值越大,文化影响是扩散出去了,但是不一定会变现。

赵嘉敏:从某种程度来说,你是对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一定一致,而且很多时候都可能不一致。但是对译言来说呢,我们在做一件可能带有一定公益性质,或者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情的同时,还是希望把当中的商业价值发掘出来。对我来说,译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汇集社区的力量,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翻译出来免费提供给读者和社会,这是它其中的一部分社会价值。在我负责译言运营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更大的价值是建立一个社区型的企业,就是把企业建立在一个合理组织的社区架构上。如果是基于此,我认为这个目标是两个价值都有的,既有社会价值同时也有商业价值。

张向东:如果说就是按目前的发展方式来讲,我们看到更多是在呈现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方面,你刚才提到把译言如果归类的话,有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面译言是作为Web2.0的代表而被大家关注,那么在没有呈现出一个让大家激动人心前景的时候,你还愿意这样做吗?

赵嘉敏:我觉得译言不是完全没有潜力,我们说译言就是开放翻译,跟开源软件也是差不多的,最后通过服务方式实现商业价值。那么译言也差不多,只不过跟开源比起来我们创造的不是软件,而是内容。我们最终希望通过这种服务,把商业价值体现出来。

张向东:那最后译言的商业价值呈现,你觉得会是哪些方式?现在想清楚了吗?

赵嘉敏:我觉得主要可能会是两个方向上:一个是作为这种以翻译为基础的增值服务。社区翻译可能是我们生产内容的最根本的生产方式,但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希望叠加一些增值服务,比如说我们跟外媒的合作,其实可以看成是增值服务。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译言网跟《卫报》的合作,其实《卫报》就是把我们当成一个他们本地化传播的基础。同时在海量生产内容的方式上,我们也会挖掘一些内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你也可以把这看成是一个信息服务。也许将来我们会对读者提供订阅服务,这都是一些增值服务。第二个重要的方向就是版权交易,版权本身是译言网躲不开的一个问题,所以译言必然最终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可以从里面发现商业机会,从而实现它比较大的商业价值。比如版权交易和版权引进,在这块我们也在开始去尝试做一些事情,以便把这个问题变成价值。

张向东:你估计什么时候译言可以赢利呢?

赵嘉敏:作为公司的赢利,这个目标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相对长远的目标,就是在我刚才描述的商业模式上,可能更难一些。赢利我估计今年应该可以。如果按照前两个季度的业务增长来看的话,今年应该至少是打平吧。但是相对长远的两个目标,一个是社区型企业的目标,另一个是在这种社区翻译的基础上实现这种授权平台的长远目标,尤其后一个目标可能还需要至少2年到3年时间来去完成,或者说初步实现这些目标。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需要耐心的过程。

我对翻译软件一直是嗤之以鼻的。

张向东:我发现现在译言网所翻译的内容,不仅仅是英文,还覆盖到很多语种,你统计过有多少种吗?这个让人感到欣喜,因为外语世界不仅仅只有英语,相反,英语实在是占据太多比例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语言文化。

赵嘉敏:大概七八种,包括德语、韩语和西班牙等。有时候用户帮我们翻译的一些内容的种语言我们都很少听过。其实目前参与的用户,大多数也并没有期望有商业上的直接回报,完全是自发的。对他们来说,传播、分享和提高自己能力这些无形的价值可能是最主要的。

张向东:不排除有些人会想,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翻译软件啊,如果译言网的价值只是翻译的话,那么我们用一个翻译软件就可以代替译言了,也许你会说翻译软件现在不够好,可是会越来越智能先进啊,你怎么看呢?

赵嘉敏:我对翻译软件一直是嗤之以鼻的。我认为真正的翻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工作,是知识密集型的一个行业,最终脱离不开人,因为里面包含了译者的理解和文字再创作等。

张向东:我想作为你们用户补充一点。对于译言的服务来讲,它不仅仅是让一个用户直接把文章翻译过来,而是通过网络的力量来让更多的译者再去教育他,甚至同一句话可能有更好的翻译方式。所以让大家都参与到一篇文章、一本书中,让它越来越精妙,而在原来翻译系统里面是没有这样的方式的。

赵嘉敏:对,传统翻译里校对和编辑都是少数人在做,像译言这样通过大众协作方式来做还是很新颖的一个办法。其实谷歌也在修改机器翻译,坦率地说,至少在我可见的未来,大概三五年内,我觉得这个还不太靠谱,这是我的看法。因为我们的一些译者尝试过,给机器翻译做校对太痛苦了,还不如直接翻译。

张向东:所以译言不仅仅是大家简单理解的一个翻译平台,而是有无限延展空间的平台。因为好多着名的国外传统媒体也在陆续加入译言的平台,所以译言的名气越来越大。我想知道像《卫报》的加入有什么样的意义?刚才提到的《卫报》,那是一个老牌的旗帜性媒体,我想译言可能也有更多类似的合作伙伴吧。

赵嘉敏:我们还在一个一个拓展。比如说我们在跟《经济学人》等内容接触,想把更高端的、专业的内容引进过来,像《连线》杂志。《连线》是相对高端的杂志,《经济学人》更加高端,从某个角度来讲,虽然很高端、很专业,但读起来却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大家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应该是可以读懂,只不过它关注的领域和话题都相对的要专业很多。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越高端越不开放。译言现在比较大的合作方是《卫报》,希望我们之后会有像《连线》等更多的合作方,在这块我们很希望把这种专业性的、高端的内容更及时地引入国内。因为从互联网的内容来看,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式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但在专业深度上可能还有更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而跟这种媒体合作会有利于我们在专业性和深度上进行更好地拓展,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向。

张向东:国际着名的媒体进入中国的方式是都是在中国建立机构,然后引进中文版。译言网引进国外媒体内容和传统媒体引进中文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