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言网(yeeyan.com)
创立于2006年7月,通过身处各地、精通各种语言的网友共同协作,翻译国外资讯,分享给中文用户。目前正在从纯粹自愿参与的维基模式转化成为有收入的“众包”模式。
赵嘉敏
1973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获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运筹学博士。2004年,进入美国甲骨文公司任职。2006年,参与创立译言网,后出任总经理。2009年底离开译言网。
访谈印象
赵嘉敏:谦谦君子几件小事
为了保证访谈准时,习惯性迷路的嘉敏没有开车,而是打车过来。
一小时的访谈后,参与直播的同事都说,那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专为这个差一点儿拿到两个博士学位的、诚恳的人而设。和周围所有的朋友一样,他们都把“坦诚”、“纯粹”、“简单”、“没有炫耀心”、“耐心”这些词使劲儿塞给这个初识的朋友,但这绝不是因为译言网创始人这个头衔。
2008年,3G门户、译言网及几个朋友联合起来,成立了“东西文库”。每有技术工作、翻译工作,嘉敏总是眼往下看,咳一下:“这个,要不,我来?”
一次送朋友晚归,被交警拦下,嘉敏疏忽,所持的美国驾照已经过期,但他让朋友先走,自己被拘留去昌平关了整整一星期,朋友都气:“你路上打几个电话,大家找人帮你嘛。”嘉敏津津乐道地是在里面洗澡如何被监控,犯人知道他是留美博士有多好奇。
又有一次,朋友搬家,嘉敏几次请缨当帮手,但朋友知道他忙,推辞良久。嘉敏写邮件道:“我们因为种种的理由,连帮助朋友的勇气都失去,甚为不值。”看得朋友掉着眼泪说好。
还有,他刚回国,我约了杨勃(豆瓣)、刘刚(新星出版社)一起谈事儿。嘉敏来时已喝多,所以整晚他都是去洗手间吐30分钟,再回来道歉5分钟,再回去吐30分钟,再道歉5分钟……送他回去的路上,我就满脑子问号:迂憨到这个境地的博士去创业,会是什么结果……
今天,各个关注文化或互联网的媒体上,经常看到译言团队的合影;朋友的交谈中,各种文章中,以“我最近看到译言上翻译的一篇文章说……”开始一个话题的情形也越来越多。译言涉猎的范围在快速扩大,以“翻译”为核心,它的可能性很多,它的模式、它的价值也越来越不可替代。
没错儿,嘉敏、张雷、赵恺的苦恼也在于如何让文化影响力转化为适当的商业价值,能否在流量增长、团队扩张、模式展开的恰当时机引入风险投资。关心译言网的人也着急,也许对嘉敏他们的事业来说,这是最大的问题,但对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吗?
我始终固执地觉得,好奇心、善良、勇气……才是最重要的,对创业者来说尤甚。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法回避自己的内心,世故、狡猾、封闭……不会帮助创业者获得真正的成功,只会带来伤害。
有网友在线问:“从土豆、暴风影音、豆瓣到译言,对话嘉宾的分量怎么越来越轻了?”
我回答说:“如果用融资额度、市值和注册用户数量来衡量一个创业者的价值,那不仅是这个栏目的悲哀,也是持此价值观的社会的悲哀。”
嘉敏每次迷路,我们都嘲笑他的运筹学没有学好,他就辩解:“运筹学不是求最优解,而是求可行解,你看我最后还是很安全地来了啊。”可能是我们都太聪明了,都在找快速到达的方式,而不是慢慢地找真正适合内心的方式,因而忽视了最优解带来的伤害。
现在看上去,嘉敏的辩解是那么可爱而有道理。他并不是迷路,他只是一直在找安静地、稳健到达的路而已。
简单说,就是一个翻译的社区平台。
张向东:赵博士,你好。按照礼节,应该称呼学位,但对你,仅仅称呼为博士是不够的,因为你差一点是双料博士,只是在即将获得第一个博士学位时,你放弃了而已。不过今天,要请你用尽量让我们听得懂的表达方式来交流。先大概讲讲译言现在都向客户提供哪些服务?
赵嘉敏:好吧,我试下看能不能做到(笑)——博士有那么可怕吗?说起来其实很简单,译言网是一个大家都来参与翻译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把互联网上的一些外文精华内容翻译成中文给大家看,简单说就是一个翻译的社区平台。看,不复杂吧,大家都能听明白吧。
张向东:就是说,完全用互联网的力量完成了翻译工作,用户帮助了用户?
赵嘉敏:没错。
张向东:译言网对我这样英文不好的人来说真的是帮助很大,我也常向同事们推荐。翻译只是第一,大家所挑选了来翻译的内容,也是有翻译价值的。这等于在之前,已经为用户做了一次选择。我还发现,对翻译的内容,译言网的平台也可以发动大家来修订。
赵嘉敏:对,果然是译言网的忠实用户,比我解释得都清晰。
张向东:这个想法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想到的吗?
赵嘉敏:也不是。最早的时候我们3个创始人在美国公司工作,空闲的时候,大家都想做点事,之前也有过一些想法,甚至写过书面的计划,但却都没有机会去实现或者落实,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就是这么不断地想,才最后有了这么一个想法。那天是张雷给我打电话说的,之前也讨论过这个事,他说我们就做这个吧,我就说好。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搬东西,就站那儿简简单单决定了。我们想,至少能把这样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翻译成中文给国内读者看。这是最早的起因,非常简单。
张向东:当时你们几个创始人都是什么状态?
赵嘉敏:当时赵凯在AOL(美国在线)工作,张雷在一家很小的公司上班,我们基本上都完全是网络工作方式,大家不在一起,但可远程协作。
张向东:最初想到过回国内来做吗?
赵嘉敏: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太明确想法,只是做起来再说,形式也很简单,只是做了一个博客,3个人合写,翻译为主,博客的名字叫“言多必得”。到了2006年10月,我们的想法开始有了一些深入, Web2.0的思路也正在互联网界得到认可。我们第一次知道Web2.0的理念就很认可,认为这才是互联网的价值,网络是平台,让用户帮助用户。再后来,才觉得这个平台有必要在国内做,因为首先这个模式产生的价值,最多的受众是中国本土的读者,所以这个事情要做大,还是应该有国内的力量,这样才往国内转移。
张向东:当时最早写博客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创业的想法,还是仅仅是说大家觉得有意思,然后才把这些想法,把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翻译过来?
赵嘉敏:应该是后者,当时没有创业的想法。
张向东:那么到了什么时候,你们3个人觉得这个模式可以拿来做大,甚至可以去创业?
赵嘉敏:做了一段时间后,有二三十个用户表示愿意加入进来,我们就觉得有必要写成一个开放式平台。这个平台上线之后,很快用户生产就能自给自足了,不需要我们3个人每周一定要定时定点翻译几篇内容上来,而是用户可以自给自足了,我们不是因为Web2.0的概念才这样想,而是我们自己发展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那个时候就忽然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继续做下去了。
张向东:当时主要翻译的内容都是哪些方面的?
赵嘉敏:完全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基本上只有互联网和创业的内容。
张向东:译言网的模式可以说是“众包”模式,这个模式的网站运营指标和门户网站应该不大相同,你可以用一些数字来给大家描绘一下这个翻译平台发展的状况吗?
赵嘉敏:按道理来讲,互联网运营中流量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上个季度报告,我把流量放前面给股东看,股东看了说把流量放后面吧。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我们关注点不是在流量上,而是把我们业务模式理清,能够尽可能规范化和产品化,并为以后发展打下一个比较扎实的商业基础,说实话是这样的。
张向东:现在译言大概有多少参与翻译的用户?
赵嘉敏:译言从上线以来到现在是90 000个注册用户(2009年数据),但是这90 000个注册用户不全是译者,其中大概有
5 000多个是译者。这些译者也不是每一个都很活跃,我们定义的活跃是每隔一个时间段都会发表一篇文章,这样的用户才可以称之为活跃用户。
张向东:现在这些互联网的译者都乐于翻译哪些方面的内容?
赵嘉敏:范围其实挺广的,几乎所有话题都会覆盖,包括医疗、体育、娱乐、新闻、文化和科技等。我们现在分了四大类:科技、社会、商业和综合。前两大类占70%左右的量,科技、社会还是占最大的比例。综合类就是无法归类了,其他的全归这一类。
张向东:很多人都已经在受译言网的影响,只是不知道译言网的价值在很多时候是隐藏起来的。比如说奥巴马上任时的就职演讲,中文互联网里的第一篇被广泛使用的译文,就来自于译言网。
赵嘉敏:是的。我们跟不少新闻媒体合作过,在许多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应该说也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象迈克尔?杰克逊的葬礼,我们也做了现场实时的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