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辰超:怎么说呢?我想80后的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兴趣更加多元化,可能和我们有一些差别,但我也认识不少80后的人,他们也很有想法。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里,中国还是非常贫穷的,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很多东西都没有。但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中国从一个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巨大进步。而作为个体,你也完全有机会、有可能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创造出世界级的财富,所以相对于我们来讲,这种改变的梦想和欲望更加强烈。但这不等于说80后的人没有理想,我觉得他们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启动,其实就像第一代推动第二代一样。2000年的时候你在北京你会想到华东、华北市场,但可能很少想到欧洲市场等。而现在你去大的互联网公司、电信公司,他们的目标都是全球的。我想未来在北京、上海都会看到很多有全球利益诉求的中国公司,他们会有更好的未来。
张向东:听说你大学毕业时申请美国留学,结果被拒签了好几次?
庄辰超:越想去越不让去。
张向东:无线电专业出国的人太多了。那后来你去美国工作,这个国家让你如愿以偿了吗?心愿达到了吗?
庄辰超: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全局思考的方法,对整个局势的判断。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感受,一种站在全球心脏里面的感受,观察世界如何变化,如何分配全球利益。世界银行的方法、方法论和价值观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在我们后来创业过程当中,会让格局、视野开阔很多。做事情来说,如果大方向控制好,怎么样都错不了太多。总体来说,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夙愿得偿。
张向东:那段经历中有没有特别的故事让你印象深刻,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吗?
庄辰超:故事倒没有,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有这样几点。第一点是工作的氛围,我第一次看见一个企业可以把民族平衡性、性别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福利等,变成非常严谨的程序和制度。他们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追求和谐、平衡的发展。这个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第二点,世界银行的一个教训是说,当你有一个强大系统时未必是件好事,20年前它帮助你的国家向前发展,20年后可能变成一个累赘,世界银行遇到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所以如何让旧系统跟新系统更好地融合是很大的挑战。有时候我会觉得一开始还不如没有系统。
我觉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潜力,包括中国的旅游等行业,其实我们国家的信息化都处于新的阶段,当3G等技术一股脑地涌进中国时,中国在IT链条上会构成一个跟美国完全不一样的环境。美国是先有供应商,再有IT系统等,所以他摆脱不了从后向前的状态,至少很难摆脱这个状态。中国是供应商系统比较薄弱,零售商系统逐渐加强,最强的是纯互联网的技术,因此中国可以重构一个从前向后的系统。这是我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当你用最新的技术,紧紧依托消费者建立一个商业公司时是大有机会的。美国是不可能的,你要跟以前的东西打交道,不光是人的问题,还有20年前的代码,但在中国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张向东:最痛苦的事情是要重建。但要是参与者在相关的经历以前都是空白,什么都没有,反而机会大,而且参与者的起点都差不多。
不管你去哪儿,去之前你先上“去哪儿”。
张向东:“去哪儿”的灵感怎么冒出来的?这个看上去可真像是一个小灵感。
庄辰超:那是在2004年,当时是Fritz的父母来北京,我们帮他们做行程计划,如怎么飞过来,怎么换乘,怎么省钱,怎么省时间,还包括航班、酒店等,用了很长时间,真是不胜其烦。之前Fritz曾提议说我们自己开家公司,我说好。当时我们先分析市场需求,通过Google的搜索发现,主要包括金融、娱乐、旅游、汽车、医疗这5类。我们就逐个分析。医疗这个比较严肃,我们也不懂,如果误导消费者就不好了。
还有金融,美国金融跟中国金融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美国互联网金融如此发达呢?就是次贷,不是说次贷取消,美国互联网金融就不行了,当时我们看不到中国跟美国的可比性。旅游我们觉得还可行的,就把它留下了。而汽车,当时我们判断它不是纯技术的方面,更多是跟内容相关,何况当时有很多汽车网站,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竞争激烈,而且也不是我们优势所在,于是就放弃了。还有娱乐,中国不许可的娱乐有赌博、色情等,这会遇到法律等问题,于是我们就放弃了这个领域。最终我们觉得旅游比较好。从技术上我们也分析,如何做出与谷歌、百度有区别的东西。而且通过认真讨论,我们相信可以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引擎,通过这些结合我们觉得这个不错,而且自己的亲身感受也说明了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因此就选择了这个行业。
张向东:说到这里,请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去哪儿”现在的模式,讲讲“去哪儿”现在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庄辰超:“去哪儿”用Web2.0技术,整合了一些旅游方面的信息,包括航空公司、酒店等,会比主流的供应商便宜20%到30%。而且我们不提供预定业务,我们只是提供搜索业务。最初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使你在出行之前不要盲目花费,并帮你找到性价比最好的旅行产品。
张向东:不管你去哪儿,去之前你先上“去哪儿”。
庄辰超:这个广告词不错。
张向东:你刚才讲的那段对我启发很大,用排除法去思考分析出创业的方向。鲨威体坛也是选出来的吗?因为体育是资讯中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你都是先看成长性,再看是否适合自己吗?这种方式很有技术含量啊。
庄辰超:从风险回报率上说,对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最大的事业一定不用这样的方式选择。像Google是开创性的选择,像微软也是改变了一切,但是这样的企业,可能是20年才能出一个。当市场出现一个相对较大的机会时,我们能占据一席之地,那我们也愿意做,而且我们也只能去做。这和你个人愿意承载的风险成正比。当然,我们的机会也不小,也是面临相当多的挑战跟竞争的。本来我们也可以选择更小一点的市场,竞争更少一点,可能把握会更大一点。比如说我们做一些竞争更弱的一些产业,我们可能会更快成功,成为行业领先者。我觉得创业者要做这个判断的时候首先要对机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第一,这个机会的潜在可能有多大,第二,这个机会风险有多大,风险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市场可行性多大,还有就是市场竞争有多大。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自己的钱包有多鼓、你自己的朋友圈子有多牢靠,以及你是不是有能力获得这个市场的一席之地等,还有一点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张向东:对,越大的成功可能也面临越大的失败。
庄辰超:没错,也需要下更大的赌注。
张向东:你是独生子?
庄辰超:是的。
张向东:假设你有一个弟弟,他想做Google这样的企业,而且一定要做件开创性的大事业,你会怎么看?他非要这么做,你会怎么和他说?
庄辰超:我会说OK,但你准备要拼搏冲一辈子。如果他是工程师的话,工程师黄金年龄也就20几年,从你毕业也就顶多到35岁。因为随着技术发展,你的黄金年龄也就10年,如果成功你可以一下子成富翁,如果不成功那这一辈子你就没戏了。如果愿意下这样的赌注,就可以去做。
张向东:在创业的时候你会想最坏的结果吗?
庄辰超:我会想到最坏的结果,然后认为自己能承受最坏的结果时才会开始冒险。
张向东:我记得1999年、2000年前后的时候,美国有一个比价的网站mySimon.com和你们的服务类似,它是比较各种价格的。
庄辰超:它出现的时间很早的,再后来也出现过几家网站,都是做价格比较的,最后大部分都以出售告终,基本售价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2006年之后也出现很多比价网站,旅游和购物的这种网站不一样。
张向东:现在“去哪儿”经营状况怎么样?
庄辰超:2009年我们是赢利的,经营状况相当良好。
张向东:现在“去哪儿”已经做到这样的规模,你是打算以后出售还是上市呢?或者说有其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