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2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过程的反思部分,它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投入努力而慢速。我们的“慢速观点”要求“反馈、判断和特别的技能”,属于系统2思维。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写了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思考,快与慢》,篇幅达500页,该书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在当年非小说类图书中排行前五名,相当了不起。我最喜爱的部分是第三章“懒惰的控制者”。卡尼曼告诉我们,认知的努力是一个心理工作,就像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我们中有很多人在工作越来越艰难时,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聪明人会满足于先前的答案,随之便停止思考。
卡尼曼说,参与系统2思维方式要求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控制的努力并不令人愉悦。如果我们被迫一次又一次重复做一件事,自控力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最终,我们会丧失兴趣。相反,“那些避免了这些懒惰原罪的人,他们有更敏感、更富活力的智商,不满足于表面的诱人答案,对于直觉充满怀疑与批判精神。”8
耶鲁大学的市场学助理教授沙恩·弗雷德里克,给我们描述了具有高智商的人们在系统1和系统2思维方式方面的表现。他集中了一组来自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著名的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并问他们如下三个问题:
(1)一个球棒和球共花了1.10美元。球棒比球多花了1美元,球花了多少钱?
(2)如果5台机器用了5分钟生产了5个零件,那么,100台机器需要多长时间生产100个零件?
(3)一个湖里有片睡莲,睡莲在生长,叶面每天长大一倍。如果用48天叶面可以完全覆盖湖面,请问需要多长时间它可以覆盖一半的湖面?9
答案令人吃惊,这些顶尖的优等生超过一半回答错误,这令他得出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们不习惯于费劲地思考问题,通常会脱口而出心中首先出现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无需费力气进入系统2的思维。第二个问题是,系统2思维对于系统1思维的错误几乎监管无力。这似乎清楚地告诉弗雷德里克,学生们的思维停滞在系统1,不会,也不愿转换到系统2。
系统1和系统2思维如何运用在投资上呢?比如,一个投资者考虑买入一只股票。使用系统1思维,他会将一个公司的PE、净资产、分红率等信息搜集起来,看看股价是否接近历史低点,看看公司是否在过去十年提高分红,据此,投资者或许立刻判定这只股票好不好。悲哀的是,太多投资者几乎完全依赖系统1的直觉思维做出决定,从来不运用系统2的理性思维。
如何调动系统2思维呢?很简单,你的系统2思维很强大,充满活力,不易产生疲劳。这种系统1和系统2的思维区别就是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所说的“分隔的内心”。
但是这“分隔的内心”只是在可辨别的情况下才会有分隔,例如在一个投资环境里,只有在充分了解或掌握了公司信息后,系统2的思维才有别于系统1的思维。这些信息包括竞争优势、管理层理性配置资产的能力、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动力、预防投资者做愚蠢决定的心理课程等。
对我而言,华尔街的很多决策都属于系统1的思维,主要靠直觉,也就是俗话说的“拍脑袋”。决策多是机械的、快速的,未经大脑深思熟虑的。系统2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经过推敲,要求专注的。具有系统2思维方式的人通常更有耐心。为了让系统2思维更有效率,你必须花时间去推敲,甚至沉思、冥想。你肯定会认同,我在本书中列出的准则最适合用于慢思考,而不是快速决策的系统1思维。
心智工具间隙
根据斯坦诺维奇的说法,理性缺失的第二个原因是系统2思维中缺少足够的内容。研究决策制定的心理学家,将内容缺乏定义为“心智工具间隙”。这个词最早是哈佛的认知科学家大卫·帕金斯提出的,他说,心智工具就是一切人们心中所拥有的、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策略、程序、知识。他解释说:“就像厨房里使用的工具叫做厨具,在电脑里运行的工具叫做软件,在内心中工作的工具叫做心智工具。一个人可以学习运用一件心智工具,去延伸他的整体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0
那么,你需要什么样的心智工具去激活系统2思维呢?至少,你需要阅读公司年报,及其竞争对手的年报。如果从中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具有竞争力和长期前景乐观的结论,那么接下来,你应该做几个分红折现模型,包括不同的成长率、不同的股东盈余、不同的时段,以得出大约的估值。然后,你应该研究并搞清楚,管理层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最后,你应该给一些朋友打电话,包括同事、财务顾问,看看他们对于该公司的看法,如果还有关于竞争对手的看法更好。注意:所有这些都无需高智商,但是费时费力,与仅仅简单看看PE等财务指标相比,更需要内在的努力与专注。
时间与耐心
尽管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显示,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一环,但现实似乎没有太多改变。甚至,2008~2009年这次金融危机和熊市也没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现在,所有的市场活动都是短线的。20世纪60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化换手率低于10%,今天,这个比率超过300%,在过去50年里上升了30倍。11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短期行为的上升,竟然对于市场和参与者都没有什么变革性的影响。
理论上而言,市场参与行为的增多伴随着交易量的提高,能使市场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这反过来可以减少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从而相应地减少市场的噪声和波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市场中大部分的参与者是投机者,不是投资者,所以我们见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景象:交易量的上升反而致使差距加大,增大了系统的噪声,导致更剧烈的波动。这个世界,当一个投资者被短期表现的压力押为人质,除了不满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不应该是这样的,巴菲特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我们被邀请加入这个游戏。成功的唯一要求就是采用一套不同的规则,当然,在这中间,耐心是最为重要的。
时间和耐心,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就是巴菲特的精华。他的耐心所致的成功体现在伯克希尔旗下全资拥有的企业中,也体现在部分持股的企业中。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巴菲特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一个置身其外的观察者,或许认为这种看似懒惰的态度,会放走容易赚的钱,但是真正欣赏这个过程的人却发现,巴菲特和伯克希尔正是用这种态度积累了巨额财富。投机者没有耐心,而巴菲特却为此而生,他说:“时光的最佳之处在于其长度。”
至此,我们画了一个完整的圆,情绪的重要组成和与之对应的理性。单单有智力不足以取得投资成功,与大脑的容量相比,将理性从情绪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更为重要。“当其他人基于短期的贪婪与恐惧做决策时,理性最为重要。这就是赚钱的秘密。”12
巴菲特意识到市场短期的波动,既没有令他更富,也没有令他更穷,因为他的持有期限是长期。因此,大多数参与者不能忍受股价下跌带来的痛苦,巴菲特却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相信他比市场更能对一个公司进行正确的判断。巴菲特还指出,如果你不能干得更好,你就不属于这个游戏,就像一个玩儿牌的人,如果玩儿了一段时间还不知道谁是输家,那么你就是那个人。
理性缺乏,使投资者容易陷入系统1的思维,只能做出简单、浅显的判断,不适合复杂的股市。理性缺乏,使投资者成为恐惧和贪婪情绪的奴隶。理性缺乏,使股市参与者注定成为那个被称为投资的游戏中的受害者。
1.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 “The New Theory of the Firm:Equilibrium Short Horizons of Investors and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 and Proceedings 80, no. 2 (1990): 148-153.
2.Ibid.
3.Keith Stanovich,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Also see Keith Stanovich, “Rationalityversus Intelligence,”Project Syndicate (2009-04-06), www.project-syndicate.org.
4.Keith Stanovich,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Thought: The Thinking That IQ Tests Miss,”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November/December 2009), 35.
5.Jack Treynor, Treynor on Institutional Investing (Hoboken, NJ: John Wiley &Sons, 2008), 425.
6.Ibid., 424.
7.Ibid.
8.Daniel Kahneman, Thinking Fast and Slow (New York: Farrar, Straus Sc Giroux,2011),4.
9.The bat costs 1.05 and the ball costs 0.05. It takes 5 minutes for 100machines to make 100 widgets. It will take 47 days for the lily pad patch tocover half the lake.
10.D. N. Perkins, “Mindware and Metacurriculm,” in Creating the Future: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Change, comp. and ed. Dee Dickinson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2002).
11.Ilia Dicher, Kelly Long, and Dexin Zhou, “The Dark Side of Trading,”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Research Paper No. 11,95-143.
12.Carol Loomis, Tap Dancing to Work: Warren Buffett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1966-2012 (New York: Time Inc., 2012),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