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9030800000030

第30章 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7)

1990年富国银行净利润是7.11亿美元,较1989年上升18%。第二年,由于坏账拨备,净利润是0.21亿美元,1992年净利润攀升至2.83亿美元——仍然比两年之前少一半。毫无疑问,公司利润与坏账拨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如果将富国银行的坏账准备从损益表中拿掉,你会发现富国具有惊人的赚钱能力。自1983年起,富国净利息收入年均增长11.3%,非利息收入(投资顾问费、信托收入、存款收费)增长率达到15.3%。如果你将1990年、1991年的坏账拨备剔除,富国将具有盈利10亿美元的能力。

一个银行的价值在于其净资产加上未来持续经营的盈利。当伯克希尔1990年购买富国银行时,公司前一年的盈利是6亿美元,美国政府30年国债的平均利率是8.5%。保守起见,我们用9%作为贴现率,以1989年的6亿美元折算,那么富国银行价值66亿美元。如果未来30年,富国银行的盈利不比6亿美元多一分钱,那些它就正好值66亿美元。当巴菲特1990年以58美元/股买入时,富国总股本有5200万股,这相当于公司的总市值为30亿美元,比起估值低55%。

当然,围绕富国银行的争论中心在于,如果考虑到公司贷款质量问题,该银行是否仍然具有盈利能力?做空者说没有,巴菲特说没问题。他知道购买富国不可能没有风险,他清醒的逻辑是这样的:“加州银行面临着一个大地震的特殊风险,这样的浩劫会重创借款人,随之将会毁掉借款的银行。第二个风险是系统性的,经济收缩或金融恐慌如此严重,将会打击每一个高杠杆企业,无论其管理是好是坏。”40巴菲特判断,这两种风险同时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他指出,还有一种可变的风险,“由于房地产供给过度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市场担心西海岸的不动产价值将贬值,因为富国银行是房地产主要的放款人,它被认为尤其脆弱。”41

巴菲特知道,在不考虑平均每季度3亿美元的坏账拨备的情况下,富国银行有10亿美元的税前年度利润。他算了算,如果银行480亿美元中有10%出了问题,并在1991年计提损失,包括利息,平均30%的本金,富国银行将达到盈亏平衡点,甚至一年不赚一分钱,这当然令人痛心,但他计算出这是不可能的。他说:“在伯克希尔,我们乐意买那些暂时一年不挣钱的公司或投资项目,只要它将来预期能有20%的净资产增长。”42当巴菲特能以五折价格购买股份时,这种吸引力更加强化了。

“银行业不一定是个坏生意,但经常是,”巴菲特说,“银行家们不是一定会干愚蠢的事情,但他们也经常会干。43他认为愚蠢的银行家会贷出高风险的贷款,当巴菲特购买富国银行时,他打赌赖卡特不是愚蠢的银行家。芒格说:“这完全是将赌注压在经理人身上,我们认为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44伯克希尔的赌注得到了回报,到1993年年底富国银行的股价升至每股137美元。

美国运通

“我发现长期熟悉一个公司及其产品,有助于对其进行评估。”巴菲特说45。相对于自从小时候就分拆可口可乐来出售、投递《华盛顿邮报》、推荐他父亲的客户购买盖可保险股票,在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里,巴菲特与美国运通打交道的时间最长。你或许会回忆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运通公司发生色拉油丑闻时,巴菲特合伙企业将40%的资产投资在美国运通的股票上。30年之后,伯克希尔累计持有美国运通10%的股票,价值14亿美元。

准则:持续的经营历史

尽管企业也有如同天气一样的周期变幻,但美国运通的主业自巴菲特合伙企业首次购买之后,基本上没有变化。它有三个业务部门:旅行相关服务(TRS)、金融顾问、运通银行业务。其中旅行相关服务部门发行著名的运通卡和运通旅行支票,该部门贡献了72%的公司营收。金融顾问业务(前身是IDS金融服务)是提供财务规划、保险和投资产品的部门,贡献了公司22%的营收。运通银行部门贡献了5%的营收。公司在全球有87个办公室,分布于37个国家。

公司的旅行相关服务部门预计能为公司持续盈利,该部门总是能产生大量现金以供公司发展。通常,当公司运营产生的现金超出其发展所需,如何处理多余的现金,将考验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感。一些管理层以提高股东分红或回购股份的方式通过了这项测试。另一些管理层则未能抵御惯性驱使,不断寻找新投资途径,用多余的现金扩展企业帝国的版图。很不幸,这种盲目扩张的情况发生在詹姆斯·鲁宾逊领导之下的美国运通身上。

当时IDS发现了一个有利可图的并购机会,鲁宾逊的计划是用TRS产生的现金去并购相关业务,令公司成为金融业的巨头。然而,鲁宾逊收购的希尔森·雷曼公司表现令人失望,它不仅不能养活自己,而且需要运通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才能维持运营。鲁宾逊共投资了40亿美元在这个项目上,最后实在没法填补这个大窟窿,被逼无奈,他给巴菲特打电话求援。巴菲特终于伸出援手,伯克希尔买了运通3亿美元的优先股,巴菲特首先是通过优先股的方式进行注资的,直到他觉得搞清公司的财务情况后,才有信心持有公司的普通股。

准则:理性

运通卡是美国运通公司皇冠上的钻石,这是众所周知的,遗憾的是,它缺乏认识和欣赏自己的管理团队。幸运的是,1992年终于有人慧眼识珠,当鲁宾逊黯然下台后,哈维·戈卢布成为新一任CEO。戈卢布发出与巴菲特一样的声音,当他谈及美国运通时,开始使用诸如特许经营权、品牌价值等名词。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TRS的品牌意识,重组资本结构,并准备出售希尔森·雷曼公司。

接下来的两年,戈卢布开始出售美国运通旗下表现不佳的资产,提高盈利和净资产回报率。1992年他将公司的数据服务部门——第一数据公司公开上市,募集了10亿美元。次年,公司将其货币管理部门——波士顿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梅隆银行。不久,希尔森·雷曼公司被拆分为两个部分:希尔森零售部分被出售,雷曼兄弟部分以税务豁免的方式配售卖给了运通的股东们。

到了1994年,运通公司逐渐恢复了它原先的赚钱本色。公司的所有资源倾力支持旅行相关业务(TRS),管理层的目标就是将美国运通打造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服务品牌”。公司每一次与公众的交流沟通,都强调美国运通的特许经营权价值。甚至IDS金融服务部门也更名为美国运通金融顾问。

现在各就各位、物尽其用,戈卢布的财务目标是:每年提升每股盈利12%~15%,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8%~20%。1994年9月公布的报表,清楚地显示出美国运通公司管理层是理性的。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回购2000万公司普通股。这消息对于巴菲特而言如同美妙的音乐。

夏天,巴菲特将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接着,他开始买入更多股票。截至年底,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美国运通2700万股股票,均价为25美元/股。在1994年秋天,美国运通完成了回购计划,次年春天,公司再次宣布将回购4000万股,占到公司总股本的8%。

很清楚,美国运通是家已经转变的公司。在卸下了希尔森·雷曼这个吃钱的大窟窿之后,公司成了下金蛋的母鸡,产出的现金远超出需求,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余的现金。巴菲特非常欣赏公司的惊人变化,他大幅提高了伯克希尔对于美国运通的持股,到1995年5月,他又增持了2000万股,这样累计持股接近美国运通总股本的10%。

准则:确定价值

自1990年之后,美国运通的非现金收入、折旧和摊销几乎与公司增添的土地、建筑和设备支出等值。当折旧和摊销基本上与资本支出相等时,公司的股东盈余基本上就是净利润。但是,由于公司飘忽不定的历史,很难估计美国运通的未来盈利成长率。在这种环境下,最好用非常保守的成长估算为好。

1994年年底,包括1993年出售子公司收入在内,美国运通盈利约14亿美元。你或许还记得,戈卢布的目标是每年提升12%~15%的收益。使用两段法估值模型:前十年盈利增长率10%,其后是5%(这低于管理层的预计),使用10%的贴现率(这已经保守了,因为30年国债的收益是8%),美国运通的内在价值为434亿美元,或每股87美元。如果公司能保持12%的增长率,那么其内在价值为500亿美元,或每股100美元。这就是说,巴菲特几乎以三折的价格买了美国运通,这真是巨大的安全边际!

IBM

2011年10月,巴菲特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宣布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了IBM,我肯定当时很多伯克希尔的股东都在挠头。毕竟,巴菲特多年以来一直在说,他没有兴趣投资高科技股票。“即便我花所有时间思考下一年度的高科技走势,在分析这些公司时,我仍然会排在全国最聪明的第100个、1000个或者10000个人之后。”巴菲特曾经说。46

巴菲特不买高科技公司的原因并不是他不懂这些公司,实际上他很懂,真正的原因是预测这些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非常困难。高科技公司由于行业本身的不断更新,使得其技术所带来的特许经营权的寿命非常短暂。对于像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强生、宝洁、卡夫食品、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巴菲特自信能预见它们的未来,但对于像微软、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巴菲特觉得无法预见其未来。按照这个思路,IBM也应在高科技公司的名单上。

但是到了2011年年底,伯克希尔买进了6390万股IBM股票,相当于5.4%的总股本。这项涉资108亿美元的大胆投资,是巴菲特有史以来做出的最大单一股票投资。

准则:理性

在201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当巴菲特向股东们介绍IBM的投资时,很多人以为会听到一堂关于IBM高级信息处理技术竞争优势的速成课。但他们得到的教程,却是关于普通股回购的价值,以及如何明智地看待公司策略的长期远景。

巴菲特开始说:“所有人都知道,IBM的CEO郭士纳(LonGerstner)和彭明盛(SamPalmisano)干得非常棒,他们使公司从20年前的破产边缘,转变到辉煌的今天,他们的运营成就真的非常杰出。”47很难想象,20年前,已有百年历史的IBM接近崩溃的边缘。1992年,IBM宣布亏损50亿美元,从来没有哪个美国公司在一年时间里亏掉这么多钱。次年,郭士纳开始带领公司转变,在他的畅销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2002年哈珀柯林斯出版)中,郭士纳描述了他的策略,包括卖掉利润率不高的科技硬件资产,向软件和服务转型。之后的2002年,彭明盛成为CEO后,他卖掉了个人电脑业务(买家为中国的联想),通过专注于服务、互联网、软件业务,使公司保持了又一个十年的增长。

巴菲特接着说:“公司金融财务管理也同样非常出色,我认为没有哪一家公司有比之更优秀的金融人才,以至于没有哪一家大公司的股东能享受IBM股东这样的盈利提升。公司非常智慧地使用资金,总是基于现金考虑进行能增加价值的并购,大量回购自家的股票。”48

1993年,IBM总股本为23亿股。十年之后,在郭士纳退休、彭明盛接任CEO之时,总股本已下降为17亿股。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郭士纳回购了26%的股份,同时将分红提升了136%。这种风格在其后任身上继续传承,在随后的十年,公司回购令总股本从17亿股减少到11亿股,减少36%。两个人加起来,回购了超过半数的公司股份。如果这还不够令你印象深刻的话,彭明盛在任的十年,还将分红从每股0.59美元提高到3.30美元,上升460%。

在高科技四巨头——IBM、微软、英特尔、思科中,只有一家公司的近期股价超过了1999年高科技泡沫狂潮时的价格巅峰,这就是IBM。1999年年底,IBM每股112美元,到2012年年底,股价为191美元。相比之下,上述同期,思科从每股54美元到19美元,英特尔从42美元到20美元,微软从52美元到27美元。并非IBM公司的整体盈利比其他公司增长得多,而是因为IBM每股的价值增长较其他公司多。从1999年到2012年,微软回购减少了19%的股本,英特尔和思科减少了23%,而IBM减少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