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
9030800000029

第29章 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6)

通用动力公司是个军工企业,1990年,它在美国是仅次于麦克唐奈·道格拉斯的第二大国防产品承包商,它的产品包括给军方提供导弹系统、防空系统、航天飞船、战斗机(F-16等)。1990年公司综合营业额为100亿美元,1993年营业额下降到35亿美元,尽管如此,公司的股东价值在此同期却上升了7倍。

1990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长期的、代价高昂的冷战的结束。次年,苏联也随之解体。伴随着每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从二战到越南战争,美国都会大规模精简重整一次国防资源。现在,冷战结束了,美国军工企业处于再一次的重整之中。

1991年1月,通用动力公司任命威廉·安德斯为CEO时,公司股价处在十年的低点19美元/股。起初,安德斯试图让华尔街相信,即便国防工业缩减了预算,通用动力公司依然颇具价值。他开始着手重组公司结构,希望去除那些引起分析师歧义的财务上的不确定性。他削减了10亿美元资本性开支和研发费用,裁员数千人,建立了基于公司股价表现的激励机制。

安德斯意识到国防工业的根本性变化,他大踏步地进行变革,而不是小打小闹。大规模的国防订单在缩减,小规模的订单令公司缩减规模,向非军工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准则:抗拒惯性驱使

1991年10月,安德斯专门定制了一份有关国防工业的调研报告,结论并不乐观:国防军工类企业由军品转向民品,失败率为80%。只要军工企业保持产能过剩,这个行业中将没有一家企业能具有高效率。安德斯得出结论:如果想成功,必须理性地处理通用动力的生意。他决定通用动力只保留如下生意:①证明被市场接受的产品;②能够达到临界规模的产品,其研发和产能相匹配,能达到最佳经济规模和财务指标。未能达标的业务将被出售。

最初,安德斯相信通用动力应该专注于四个核心业务:潜艇、坦克、飞机和太空系统。这些业务在市场上居于领导地位,即便在收缩的军工市场中,它们依然保持强有力的地位。除了这些之外,余下的生意陆续被出售。1991年11月,通用动力将其数据系统以2亿美元卖给电脑科技公司。转年,将赛斯纳飞机公司以6亿美元卖给德事隆公司,导弹系统以4.5亿美元卖给休斯飞机公司。6个月之内,公司共出售了价值12.5亿美元的非核心业务。

安德斯的行动唤醒了华尔街,通用动力公司的股价1991年上升了112%。他接下来的动作引起了巴菲特的关注。

手握大量现金,安德斯声明,首先将满足公司流动性的需要;其次,减少债务以令公司财务更为健康。在减少负债后,通用动力产生的现金依然超出需求。由于在军工产业订单收缩的大背景下,增加产能是不明智的,同时向非军工产业扩张也多导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安德斯决定用多余的现金回馈股东。1992年7月,以荷兰式拍卖方式,通用动力以每股65.37~72.25美元回购了1320万股,减少了30%的股本。

1992年7月22日的早晨,巴菲特致电安德斯,告知伯克希尔公司购买了430万股通用动力股票。巴菲特告诉对方,通用动力公司令人印象深刻,购买是出于投资目的。同年9月,巴菲特将伯克希尔的投票权授予通用动力的董事会代为行使,条件是:只要安德斯还担任CEO。

准则:理性

在所有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通用动力投资案最具争议性。它完全不同于巴菲特之前的投资记录。该公司并不简单易懂,没有持续的杰出表现,也没有表现出长期的良好前景。不仅公司所处行业被政府控制(90%的销售来自政府合同),而且整个行业处于萎缩状态。通用动力公司利润可怜,净资产收益率也低于平均水平。更糟糕的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不可确知。

那么,巴菲特如何确定其价值呢?答案是,巴菲特投资之初,并未将其当做长期持有的投资对象。他购买通用动力是作为一个短期对冲的机会,所以之前的那些条条框框没有发生作用。

巴菲特说:“我们购买通用动力是件幸运的事,在此之前,我很少关注该公司,直到去年夏天,该公司宣布以荷兰式拍卖方式回购30%的股份。见到有对冲的机会,我开始为伯克希尔买进这只股票,希望赚点小钱。”30

但是随后,他改变了主意。最初的计划是参与荷兰式拍卖赚些小钱,“但当我开始研究公司时,我关注到比尔·安德斯就任CEO不久即取得的成就,这令我睁大了眼睛。安德斯具有清晰、明确、理性的策略,做事专注,在执行中充满了紧迫感,并且结果也真的是非常漂亮。”31由此,巴菲特放弃了短期对冲的打算,决定成为长期持有者。

很清楚,巴菲特对通用动力的投资,是比尔·安德斯抗拒惯性驱使取得成功的明证。尽管有评论指出安德斯的行为令一家大企业解体,但安德斯辩护说,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让公司未能实现的价值货币化。他1991年接任之时,通用动力的股价仅仅是其账面值的六折,在此之前的十年,公司对于股东的回报是年复利9%,而同行是17%,同期标普500指数是17.6%。巴菲特看到的是一个股价低于净资产、产生现金流、着手进行资产剥离计划的企业。此外,最重要的是,其公司管理层以股东价值为行为导向。

尽管早先通用动力公司认为飞机和太空系统部门是核心业务,安德斯还是决定卖掉它们。飞机部门卖给洛克希德公司,当时通用动力、洛克希德和波音三家公司合作各占1/3股份,共同发展下一代战术战斗机——F22。在买下通用动力1/3的份额后,洛克希德在F22项目中占有2/3,波音占1/3。太空系统部门卖给了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这是家航天运载火箭制造企业。出售这两项业务给通用动力公司带来了17.2亿美元现金。

随着现金滚滚而来,公司选择继续回馈股东。1993年4月,公司派发了每股20美元的特别红利。同年7月,公司又派发每股18美元的特别红利,10月再次派发每股12美元红利。1993年,公司总共派发每股50美元的特别红利给股东,并将季度分红从每股0.40美元提高到0.60美元。

从1992年7月到1993年年底,伯克希尔当初以每股72美元购买的股票,收到2.6美元的普通红利和50美元的特别红利,分红之后,每股价格上升为103美元。这笔投资在18个月的时间共录得116%的回报。毫无疑问,在此期间,通用动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仅超越同行,也远远超越了标普500指数。

富国银行

如果说通用动力公司是巴菲特最令人迷惑的投资案例,对于富国银行的投资就是最具争议的案例了。1990年10月,巴菲特宣布伯克希尔投资2.89亿美元购买500万股富国银行的股票,均价57.88美元/股。伯克希尔拥有10%的富国银行股票,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那年年初,富国银行股价还是86美元/股,但是随后,投资者开始抛弃加利福尼亚州的银行和信用社,他们担心席卷西海岸的房地产萧条,会导致银行在商业地产和住宅方面的坏账大幅增加。因为富国银行是加州最大的商业地产贷款提供者,投资者大幅抛售其股票,而卖空者也乘机兴风作浪。卖空的仓位在10月份跳升了77%,与此相反,巴菲特此时开始买进。

在伯克希尔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第二个月,围绕着富国银行的战斗堪称是场重量级的较量。一方是巴菲特代表的看多一方,投了2.89亿美元押富国银行会上升;另一方是空方,打赌已经下跌49%的富国银行注定会继续下跌。美国最大的卖空商费什巴赫兄弟公司(FeshbachBrothers)与巴菲特唱起了对台戏,该公司在达拉斯的一位基金经理汤姆·巴顿说:“富国银行就是一只死鸭子。我虽然不敢说它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但它的确已经不堪一击。”32巴顿的意思是富国银行的股价会从哪儿来、跌回哪儿去。保德信证券公司(Prudential)的分析师乔治·塞勒姆说:“巴菲特以买便宜货和长期持有闻名,但是加州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得克萨斯州(房地产崩溃的危险之地)。”33他指的是,发生在得克萨斯州的由于能源价格下滑导致的银行危机。《巴伦》杂志的约翰·李休说:“如果他在底部买入银行股,巴菲特并不担心等的时间更久些。”34巴菲特非常熟悉银行业务。早在1969年,伯克希尔就购买过98%的伊利诺伊国民银行信托公司。《银行控股法案》出台之后,要求伯克希尔剥离银行业务,在此之前,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年报中,每年都会提到银行的营收与利润情况。银行业务在伯克希尔掌控的企业占有一席之地。

就像杰克·林沃尔特帮助巴菲特懂得保险业的复杂一样,伊利诺伊国民银行的董事长吉恩·阿贝格教会巴菲特认识银行业务。巴菲特知道,如果能够谨慎放贷和控制成本,银行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经验表明,那些不知控制成本的企业经理人,总会在花钱方面足智多谋,”巴菲特说,“而那些善于控制成本的经理人却总是能找到节约的新途径,尽管他们已经干得很好。在这方面吉恩·阿贝格是个好榜样。”35

准则:良好的长期前景

富国银行可不是可口可乐,很难想象可口可乐会失败,但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意模式。银行可能失败,而且历史上,的确有很多银行破产。巴菲特指出,银行的失败多归咎于管理层的失误,他们发放那些非理性的贷款。银行业的总资产通常是净资产的20倍,所以,任何一个管理上的愚蠢的小失误,都足以侵蚀一家银行的全部净资产,导致其破产。

但银行成为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也不是不可能的,巴菲特说,如果管理层知人善任,银行能产生20%的净资产收益率。尽管这低于可口可乐,但高于大多数企业。巴菲特解释说,如果你是一家银行,你不必想着成为第一名,只要考虑如何管理好你的资产、负债、成本就可以了。像保险公司一样,银行业非常像是普通商业类生意。如我们所知,在一个普通商业类企业里,管理层行为经常带有显著的特征。在这方面,巴菲特选择了业内最佳的管理团队,“在富国银行,我们得到了业内最好的经理人:卡尔·赖卡特和保罗·黑曾。他们常常让我想起大都会/ABC公司的最佳拍档:汤姆·墨菲和丹·伯克。每一对都比单个强。”36

准则:理性

1983年,当卡尔·赖卡特成为富国银行董事长后,他开始将一个呆滞的银行转变为一个盈利的生意。自1983年到1990年期间,富国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为1.3%,净资产收益率为15.2%。1990年富国银行成为美国第十大银行,拥有560亿美元的总资产。赖卡特如同巴菲特称赞的一样,是个理性的人。虽然他没有进行股份回购、或发放特殊红利来回报股东,但他以所有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富国。就像大都会/ABC公司的汤姆·墨菲一样,他在控制成本方面能力超群。一旦成本被控制下来,赖卡特绝不会让它再反弹,他总是不停地寻找改善利润的方法。

衡量一家银行运营效率的指标是运营(例如非利息)成本对净利息收入之比37。富国的这一指标比美洲第一洲际银行高出20到30个百分点。赖卡特像一个实业家一样管理富国银行,他说:“我们把这个公司视为一个生意,2+2=4,不是7或8。”38

巴菲特1990年购买富国银行的时候,它是全美主要银行中商业地产贷款比率最高的银行,达145亿美元,5倍于其净资产。由于加州的衰退趋于恶化,分析家们指出这些贷款的大部分会有麻烦。出于这个原因,富国的股价在1990年和1991年大跌。

由于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的破产敲响了警钟,令监管当局严格审视了富国银行的贷款组合,并强令其1991年做出13亿美元的坏账拨备,次年又进行了12亿美元的拨备。由于拨备是逐季进行,每做一次声明,投资者心中就收紧一次。相对于一次性做出拨备,上述拨备过程进行了两年之久,这令投资者开始心中打鼓:富国银行能否挺到最后?

1990年在伯克希尔宣布购买富国银行之后,股价短暂回升,1991年年初达到98美元/股,令伯克希尔的账面多出了2亿美元的利润。但到了1991年6月,当富国宣布进行了又一轮新的坏账剥离时,股价连续两天下跌了13个点,到74美元。尽管在1991年年底股价略微回升,但富国依然需要进行又一次有损利润的坏账拨备。年底,收盘于58美元/股,就像坐了一次过山车,伯克希尔投资此时又回到了不亏不赚的状态。“我低估了加州的衰退程度和房地产的麻烦。”巴菲特说。39

准则:确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