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个独一无二的公司,它没有法务部门,也没有公共关系部门或投资者关系部门,没有MBA员工组成的进行收购兼并的策略规划部门,伯克希尔的税后成本不到营运利润的1%。大多数同等规模的公司该指标比伯克希尔高出10倍。
一美元前提
宽泛而言,股市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一家公司价值几何?巴菲特相信,一个长期前景优良、拥有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的公司,将会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巴菲特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留存盈余。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低效率地使用留存盈余,最终市场肯定会压低股价。反之,如果公司能善用留存资金,产生超越平均水平的回报,这种成功将迟早反映为股价的上升。
然而,我们也知道,尽管就长期而言,股票市场将反映企业的合理价值,但在特定的年份,股价却可能因某些原因上下波动背离其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巴菲特创造了一个指标,不仅可以迅速测试出公司的吸引力,而且能衡量公司管理层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成果。这个指标就是“一美元原则”,该原则认为,公司每留存一美元的利润,至少应该创造一美元的市场价值。如果市值的提升超过留存的数字,就更好了。总之,巴菲特总结到:“股市是个巨大的拍卖场,我们的工作就是挑选出那些优秀的企业,它们每保留的一美元最终都会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27
市场准则
巴菲特所有投资原则中都蕴含着一个关键点:买还是不买。任何人面临这点都有两个考虑因素:这家公司有价值么?现在是买的好时机吗?也就是现在的价格好吗?
在投资中,价格和价值是一对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价格在股市交易中被标出,价值是在分析师们权衡企业所有已知信息后给出的决定,包括模式、管理、财务特点等各类信息。价格和价值不一定相等。如果股市总是有效的,价格将瞬间反映、消化所有的信息。当然,我们知道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至少市场并不总是有效。价格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非总有逻辑性可言。
理论上说,投资者的行为被价格和价值差所决定。如果价格低于其价值,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会买入股票。反之,如果价格高于价值,投资者将卖出。因为公司有其发展周期,分析师们会定期重估其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相应地决定买、卖或持有。
综上,理性投资有两个要素:
(1)什么是企业价值?
(2)相对于企业价值,能否以较大的折扣价格买入?
确定价值
多年以来,金融分析师们使用过很多公式计算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一些人喜欢快速简单的方法: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和高分红率。但根据巴菲特的观点,最好的系统描述是约翰·伯尔·威廉斯70年前的定义,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他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决定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巴菲特解释说:“这样的话,无论是马鞭制造商,还是手机运营商(尽管性质各异),所有企业在经济层面都是一样的。”28
巴菲特指出这个方法的使用,非常类似于债券的估值过程。债券通常具有明确的票面利息和到期日,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在到期日之前产生的现金流。如果你将所有收到的票息加在一起,然后除以一个合适的贴现率,就会得到债券的当前价格。要确定一个企业的价值,分析者只要估计公司未来的股东盈余现金流,并用合适的利率进行贴现,即可得到其现在的价值(现值)。
对于巴菲特而言,确定企业的价值很简单,只要你能确定两个变量:①现金流;②合适的贴现率。在他心里,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就像考虑债券票息一样的确定。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简单易懂,并且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巴菲特就能以较高的确定性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如果不能,他就会放弃。这正是他的行为方法与众不同之处。
在确定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之后,他会运用他认为合适的利率作为贴现率。当得知他只使用美国政府长期国债的利率作为贴现率时,很多人感到吃惊,而实际上,这恰恰最接近人们常常谈到的“无风险收益率”。
学院派人士认为,合适的贴现率应该是无风险收益率(长期债券利率),加上一个权益风险溢价,这个溢价用于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是,正如我们接下来看到的,巴菲特拒绝了“权益风险溢价”这个概念,因为这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人造品,就是说,用价格的波动去衡量风险。简而言之,股价的波动性越大,股票风险溢价越大。
但巴菲特认为,用价格波动作为衡量风险的方法完全是一派胡言。他认为,如果公司拥有持续的、可预测的盈利,那么企业风险即便不是消除了,也是减少了。他说:“我很看重确定性,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风险因素将对你不起作用。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9当然,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估,不可能像债券以合同形式规定的那样明确,但比起因为股市的上下波动而加上几个点的风险溢价,巴菲特仅仅使用“无风险收益率”作为衡量手段方便多了。如果你对于忽略“风险溢价”感到不舒服,你可以在买入时加大安全边际作为补偿。
最后,有那么几次,长期利率异常低下。遇到这种情况,巴菲特会谨慎,并在无风险收益率上加上几个点,以反映更为正常的利率环境。
尽管巴菲特多次说明,批评家们仍然认为预测未来现金流基本上是胡扯,而选择合适的贴现率,也会在估值上造成巨大的错误空间。这些评论家们用简易快速的方式去确定价值。一些所谓的“价值型投资者”使用低市盈率(PE)、低市净率、高分红等指标逆向推理,然后得出结论,他们应用这些会计指标寻找、购买满足条件的公司,进而取得成功。另一些人则声称,通过寻求具有超越平均盈利水平的成长型公司来成功,他们被称为“成长型投资者”,典型的成长型股票具有高市盈率、低分红的特点,这与价值型完全相反。
那些寻求购买价值的投资者经常面临在“价值”与“成长”之间的抉择。巴菲特承认,多年以前,他也参与了这场拔河游戏。如今,他认为这场学院派争执毫无意义,成长和价值在某处是交汇在一起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折现后的现值;成长是为了确定价值的计算。
营业收入、盈利、资产的成长性变化可以增加或减少投资的价值。当投资资本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时,成长能增加价值。由此推论,当一美元投资到公司里,至少应该有一美元的市值被创造出来。反之,如果企业的效率低下,就会损害股东利益。航空公司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在取得惊人成长的同时,却不能为股东提供像样的回报,这令多数航空公司的投资人尴尬多年。
无论如何计算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所有沉迷于短线的赚钱方法终将失败于短线。巴菲特总结道:“无论一个投资者基于什么估值、什么原则买股票,无论公司成长与否,无论盈利呈现出怎样的波动或平滑,无论相对其当前盈利、账面值而言的价格是高是低,投资者应该买入的是,以现金流贴现方法计算后,最便宜的股票(越便宜越好)。”30
低价买入
巴菲特注意到仅仅专注于优秀的企业——业务简明易懂、运营良好、有心系股东的管理层——并不足以保证成功。首先,你必须买在合理的价位,然后,公司的表现如预期一样。他指出,如果我们犯错,可能是因为:①我们支付的价格;②管理层;③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第三类的错误估算最为常见。
巴菲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公司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率,还包括能否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到。格雷厄姆教他懂得了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