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菲特的说法,买下整个企业和以购买股票的形式买一部分企业,实际上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二者之间,他倾向于直接拥有整个企业,因为这可以让他对企业最重要的事务拥有决定权,这个重要事务就是资本配置。仅仅购买企业的部分股票有个很大的不利,因为作为二级市场的小股东,你无法控制企业。但这个缺点被两个突出的优点抵消了,巴菲特解释说:第一,虽然不能控股,但是股市上可供选择的投资对象较之非上市公司多很多。第二,股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发现便宜货的机会。无论在哪种案例中,巴菲特遵循同样的策略是不变的。他寻找那些能看懂的企业,有着长期的光明前景、诚实且能干的管理者,以及,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投资时,”他说,“我们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1这意味着,巴菲特首先是一个企业家,他审视企业的历史,用量化方式评估企业管理质量、财务状况及其购买价格。
如果时光倒流,回顾那些巴菲特曾经的交易,寻找其间的共性,可能会发现一系列基本原则或准则,这些指导了他的决策。我们将这些准则抽取出来,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可以分为四大类:
(1)企业准则——三个基本的企业特点。
(2)管理准则——三个重要的高管质素。
(3)财务准则——四个至关重要的财务标准。
(4)市场准则——两项相关的成本指导。
并非所有的巴菲特投资案例都体现这12个准则,但总体上,这些准则构成了他股票投资方法的核心。
这12个准则同样也是巴菲特管理伯克希尔公司的原则,他希望每天走进公司时,会看到自己的公司也能达到同样的标准。
巴菲特投资方法12准则
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准则
管理层是否理性?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财务准则
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市场准则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企业准则
对巴菲特来说,股票是一个抽象概念。2谈及股票时,巴菲特不考虑市场理论、宏观概念、行业趋势,他仅仅基于一个企业运营状况如何,而做出投资与否的决策。他相信如果人们仅仅基于肤浅的概念,而不是对企业基本状况的了解而投资,一旦遇见麻烦,他们便会望风而逃,并极有可能在此过程中亏钱。然而,巴菲特会全面检视所有可能的情况,他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企业应该简单易懂;
企业应该有持续稳定的运营历史;
企业应该有良好的长期远景。
简单易懂
在巴菲特的观点中,投资者的回报与他们是否懂得自己的投资有关。与以企业导向的投资者相比,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炒股者有个显著的特点,这一类人经常买了又买。
多年以来,巴菲特拥有许多不同行业的公司,一些是全资或控股的,一些是参股的。但他对于所有的企业均有敏锐的观察,他了解旗下所有企业的营收、成本、现金流、劳资关系、价格弹性,以及资本配置的需求,他只选择那些在他智力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企业。他的逻辑很有力,如果在不完全了解的行业里拥有一家企业(无论全部还是部分),你很难准确解读它的发展或做出明智的决策。
投资成功并不是靠你懂多少,而是认清自己不懂多少。“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巴菲特建议,“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3
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巴菲特不仅规避复杂,他还规避陷入麻烦的企业,甚至规避那些因发展失利而彻底转换方向的企业,经历重大变化的企业会增加犯错的可能。从他的经验看,最好的回报来自那些多年稳定经营提供同样产品或服务的公司。
“重大的变化很难伴随优秀的回报,”据巴菲特观察。4不幸的是,很多人的想法恰恰相反,因为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投资者往往被迅速变化的行业或重组中的公司吸引,巴菲特说,投资者总是被明天发生什么所吸引,而忽视企业今天的真实情况。
巴菲特几乎从不关注热门股,只对那些他相信能够成功,并且长期盈利的企业感兴趣。尽管预测一家企业未来能否成功不那么简单,但企业一路走来的经营轨迹是相对可靠的。如果一家企业展示了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年复一年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推测其持续成功就是合理的。
对于现在正在解决难题的企业,巴菲特也是规避的。经验告诉他,转机很少发生。一个在合理价格上的好企业,比便宜价格的坏企业更有利可图。“查理和我不懂如何解决企业的麻烦,”巴菲特承认。“我们所学到的是如何规避它们。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专注于发现并跨越1英尺的跨栏,而不是我们拥有跨越7英尺栏的能力。”5
良好的长期前景
巴菲特将经济的世界分为不等的两部分:少数伟大的企业——他称之为特许经营权;多数平庸的企业——多数不值得购买。
他定义特许经营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①被需要或渴望;②无可替代;③没有管制。这些特点令这类公司能保持售价,偶尔还能提高售价,却不用担心因此失去市场份额和销量。这种价格弹性是伟大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令企业能够获得超出平均的资本回报。
“我们喜欢那些能提供高投资回报率的股票,”巴菲特说,“它们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可能继续保有这种优势。”6他接着说,“我看重它们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持久性。”7
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体来看,这些伟大的企业都具有被巴菲特称为“护城河”的东西,“护城河”能给这些企业带来清晰的优势,防御其他入侵者。护城河越宽,可持续性就越强,他就越喜欢。“投资的关键,”他解释道,“是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那些具有宽阔持续的护城河的企业,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给投资者提供回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护城河有多宽。我所喜欢的,当然是一个大城堡,而且它的周围有着宽大的护城河,里面游着食人鱼和鳄鱼。”8
最后,巴菲特告诉我们,他最简单的投资智慧是:“一个伟大企业的定义至少是伟大25~30年。”9
反之,一家平庸企业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是普通型商品,无法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以前,普通型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学品、铜、木材、小麦、橙汁。今天,电脑、汽车、航空服务、银行和保险也成为普通型产品或服务。尽管有巨大的广告预算,但它们并未形成有意义的产品差异性。
通常,普通商品型企业是低回报企业,“会遇到利润的麻烦。”10它们的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无甚区别,这样它们只能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这样当然损害利润。最可靠的令普通商品型企业赚钱的方法,是成为低成本供给者。这类企业能健康赚钱的唯一时机,是供给短缺的时期,但这一因素极难预测。巴菲特注意到,预测一家普通商品型企业长期利润的关键在于,关注“供给紧张对于供给充足的比率年头。”然而,这个比率经常是不完整的。他说:“相比之下,我喜欢的,是那种我明白的、可以持续的经济力量。”11
管理准则
当考虑一项新投资或企业并购,巴菲特非常自信地观察管理层。他告诉我们,伯克希尔购买的企业,必须由他欣赏、信任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层来管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说,“无论企业具有多么诱人的前景,与坏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12
如果发现值得敬佩的管理层,巴菲特从不吝啬赞美之词。年复一年,在伯克希尔年报中董事长致辞的部分,读者总能看到巴菲特对于旗下各个企业管理者的赞誉。
当他考虑一只股票时,他会尽可能多地考察公司的管理层。他特别看重如下三点:
(1)管理层是否理性?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巴菲特所给予的最高评价,是管理层像公司的主人一样行为和思考。一个从所有者角度出发的管理层,不会忽视公司的主要目标:提升股东价值。并且他们会做出理性的决策以达成这一目标。巴菲特也高度赞扬那些负责、坦诚和充分报告股东的管理层,以及那些有勇气拒绝他所谓的惯性驱使的管理层,他们不盲从同行。
理性
配置公司资本的能力,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长期而言,这将决定股东的价值。决定如何处理公司盈利,是继续留在企业内投资,还是分给股东,在巴菲特心中,这是逻辑和理性的练习。“巴菲特认为理性是他管理的伯克希尔的品质,同时是其他公司所缺少的。”《财富》杂志的卡罗尔·卢米斯写道。13
企业如何配置盈余与企业发展周期有关,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中,它的成长率、销售、盈利、现金流都有巨大变化。在发展阶段,企业会因为研发产品、建立市场而亏损,在接下来的阶段,企业迅速成长而盈利,但成长太快需要支撑,通常它不但保留所有的盈利,而且需要借贷或发行股权去支持成长。在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成长率慢下来,企业产生的盈利现金多过其发展和运营成本所需。最后的阶段——下滑,企业销售和盈利下滑,但仍然能产生额外的现金。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尤其在第三阶段,问题来了:如何配置这些现金?
如果额外的现金被保留在企业内部,能产生高于平均的资产回报率,高于资金的成本,那企业应该保留所有现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保留的现金投资于那些低于平均回报的项目,则是非理性的,但这种现象却很常见。
通常,那些不断投资于低回报项目的管理层认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他们相信仅凭管理就可以令企业增加盈利。股东们往往被管理层这种改进的预期催眠,如果企业持续漠视这个问题,低效率地使用现金,股价肯定会下跌。
如果一个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现金使用不当,股价低迷,将会引起股市上企业狙击手的关注,这将敲响现有管理层的丧钟。为了自保,管理层经常做出第二个选择:通过并购其他公司购买成长。
宣布一个并购计划具有提振投资者信心,同时阻吓狙击者的效果。然而,巴菲特对于购买成长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一个原因是购买成长的价格过高。另一个原因是,整合和管理一家新企业很容易犯错,而巨大的代价将由股东支付。
巴菲特认为,对于企业增长的盈利,如果不能投资于超越平均回报率的项目,唯一合理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分给股东。具体做法有两种:①分红,或提高分红;②回购股票。
股东们拿到分红的现金,可以寻找更高回报的标的。外部看来,这也是个利好,因为很多投资者会将提高分红视为一家企业运作优良的体现。巴菲特相信,投资者得到现金分红好过企业留存盈利并进行低效率的再投资。
如果没有弄懂分红的真实价值,那么第二个方法——回购股票,也是有效的好方法,虽然在很多方面,它的效果是间接、无形的,不会立竿见影。
回购股票时,巴菲特认为回报是两方面的。如果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回购显然是有利的。如果公司股价是50美元而内在价值是100美元,这意味着每一次回购都是用1美元付出得到2美元的内在价值。这种交易对于留下的股东是件大好事。
此外,巴菲特说,当管理层在市场上积极回购股份时,这表明他们在心中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主人,而不是漠视其扩张。这种姿态会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吸引那些寻找优秀管理企业的投资,从而提高股东财富。通常,股东会有双重回报——一个来自IPO(新股发行),一个是其后正面的股价影响。
坦诚
巴菲特高度赞扬那些能全面、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层,他们承认错误,也分享成功,对于股东他们开诚布公。他尤其尊重那些充分沟通的管理层,他们从不掩饰GAAP(通用会计准则)之下的东西。
“需要报告的是数据,”巴菲特说,“无论是会计报表之内还是之外,或者额外的准则,总之,它能帮助读者回答三个问题:①公司的大致估值?②公司有多大可能性达到未来目标?③鉴于过去的表现,管理层干得如何?”14
巴菲特还称赞那些有勇气公开讨论失败的管理层。每个公司都会犯错,不管是大的或小的。他认为,太多管理层爱夸大其词,而不是诚实沟通,他们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损坏了大家的长期利益。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年报是虚假的。而在伯克希尔的年报里,巴菲特开诚布公地讨论财务状况和管理表现,无论好坏。这些年来,巴菲特承认在纺织业和保险业遭遇的困难,以及他自己的管理失误。在1989年伯克希尔的年报中,他开篇就列出了犯过的错误,称为“头二十年的错误”。两年之后,标题改为“大话失误”。文中,巴菲特不但坦白错误,而且谈及那些因没有采取适当行动而错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