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蛤蚧
9022100000002

第2章 种源及引种

(第一节 )种源

据近代文献和史书记载,蛤蚧分布在北纬25o以南的地区。但现今在北纬25o至北回归线(北纬23o)

这片广阔区域,很难寻觅蛤蚧踪影,资源日渐枯竭。

多产于广东、 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近几年其他省也有引种饲养。目前蛤蚧市场供货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5%。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两方面。

第一,蛤蚧繁殖力低下。在自然条件下,蛤蚧性成熟需3年,每条雌蛤蚧1年产卵1次,每次只能产卵1~2枚,由于受到气候、食饵、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蛤蚧的成活率、繁殖率都很低。此外,蛤蚧栖息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如石灰岩山体被开采用做建筑材料,植被被砍光,无疑给这个物种带来不幸。

第二,人为乱捕滥杀。由于蛤蚧具有一定的药效及保健功能,社会需求量日增,价格上涨。受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对蛤蚧过度捕捉。再者,蛤蚧特殊洪亮的鸣叫声,在山区夜深人静时,数里之外都可清楚地听到。当地村民沿着鸣叫的方向,可找到它们的栖息活动地,很容易将其捕获。

蛤蚧的栖息地目前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广西的蛤蚧产地集中在右江河谷以及右江南岸一带的石灰岩山区。当地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短,植被茂密,是公认的国内为数不多的蛤蚧的最后乐土。尤以崇左市的天等县、大新县、龙州县,百色市的德保县、靖西县,南宁市的隆安县等,蛤蚧的质量和数量都是领先的。

(第二节 )引种

一、了解野生动物法规,办妥有关证照

蛤蚧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措施相当严厉。前些年曾发生过因有人在南方某边陲小镇非法收购50只蛤蚧,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件。因此,打算从事蛤蚧养殖业的人,应向林业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办经营许可证。如要到外地引种,更需办理引种、运输蛤蚧的相关许可证件。稍有不慎,轻者罚款没收,重则被判刑。

因此,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

二、防止上当受骗

蛤蚧经济价值高,市场货源少,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某些外形与蛤蚧相似的动物冒充出售,主要有蜥蜴目鬣蜥科蜡皮蜥和喜山鬣蜥两种。它们多从东南亚入境,与蛤蚧最大的不同是脚底无吸盘。蛤蚧脚趾有皱褶,称作吸盘。蜥蜴目动物脚均无吸盘,稍加注意,即可鉴别。还有贵州、云南和广西一些山区两栖类爬行动物蝾螈科的贵州疣螈和红瘰疣螈;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等,也有人将其作为蛤蚧兜售。蝾螈和山溪鲵是两栖动物,皮肤光滑,前脚1指,无爪,脚底无吸盘。而蛤蚧全身覆盖颗粒鳞片,5指(趾),有吸盘,有爪。这些特征,与以上两种动物截然不相同。

三、市场风险分析

蛤蚧为广西主特产药材,每年的用药量在20万对以上。近年来,由于人工捕捉和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蛤蚧数量大幅度减少,年产量不到5万对,且国家已将蛤蚧列为二类保护动物,禁止捕捉,市场需求更是无法满足。因此,蛤蚧药材在未来30年内都将存在大缺口,几乎没有市场风险。

(第三节 )蛤蚧种的选择

种苗要求, 引入的蛤蚧要活泼好动、体质健壮、无病,特别注意尾巴要完整,是再生尾的蛤蚧最好不要引进。假若要引繁殖群,则应选择性成熟的蛤蚧,体长13厘米以上,最好选全长30厘米(包括体长及尾长),体重50克以上的蛤蚧。整体反应灵活,眼光有神,机敏,还要检查双眼、四肢和口腔有无异常。对于眼瞎、畸形、四肢残缺、口腔被钩破、行动呆滞病残的个体,不能留作种用。购入时,雌雄比例4∶1为宜。种源除了购买之外,也可自己捕捉。

山区村民捕蛤蚧时,多采用铁丝钩捕法,被捕捉到的蛤蚧都有一些下颌、口腔、眼被钩伤,引种时要细心查看。每年的4~8月份为捕捉期。在晚上9时左右(特别是大雨之后的晚上),蛤蚧出洞活动频繁,这时用电筒的强光照射,蛤蚧怕光,停止不动,可戴上手套直接捕捉。假若蛤蚧躲在石缝、树洞中,可利用蛤蚧咬住物体不放的习惯,用一根竹竿,在一端绑上麻丝或头发,伸入洞中,蛤蚧就会紧紧咬住麻丝,这时就可将蛤蚧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