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65

第65章 水调歌头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

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1〕。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2〕。好在书携一束〔3〕,莫问家徒四壁〔4〕,往日置锥无〔5〕。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6〕。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7〕。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8〕。幽事欲论谁共〔9〕?白鹤归来似可,忽去复何如〔10〕?众鸟欣有托,我亦爱吾庐〔11〕。

【题解】

庆元二年(1196),带湖遗火,雪楼被焚,作者将要从带湖迁出,有感于迁居未成,作此词以自嘲,所以称为“戏作”。作者在题下还有一小注,称当时因病戒酒不饮,并仿效白居易风流旧事,遣去唱歌的侍者。在这一时期的词作中,作者有送粉卿的《鹊桥仙》、《西江月》,送阿钱的《临江仙》等词记遣去歌者事;有《沁园春》等词记止酒事,另在不少词中也都提到这两件事,可知这是作者移居瓢泉前后的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作者赋写这首词,借迁居一事,述怀言志,是以小见大,托意深远。作者本来有屈原事君报国之志,要作昂昂千里之驹,当然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去介意家事;然而投闲置散的现实生活却逼迫他离不开家庭,被迫借歌酒消遣自己的愁闷,打发寂寞的时日。当因病不得不止酒时,作者是真确地感到了世无知音的孤独,只能做一个独处草庐的陶渊明了。为了表达这种苦衷,作者在词中直接袭用古人的诗句,通过巧妙组合,赋予这些典故和诗句以新的内涵和感受,使之如同己出,收到表面上诙谐轻松而行文富有寓意的艺术效果。

【注释】

〔1〕王逸《楚辞章句》卷一:“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lǘ)大夫。三间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屈、景。”卷六:“《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故日卜居也。”这两句是借用《楚辞》的篇名,托之迁居,占卜如何行之于世。岁晚:指晚年。望三间:即寄希望于三闾大夫屈原,表明愿效仿屈原的行为。〔2〕《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偷以全吾躯乎?”千里驹,千里马。凫,野鸭。昂昂,精神振奋的样子。泛泛,指飘浮在水面上。这是借《卜居》辞句以明志,言决不作随波逐流的野鸭。〔3〕书携一束:即携一束书。韩愈《示儿》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好在:尚好,还好。言自家虽穷,尚还有一束书可携。〔4〕《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家居徒四壁立。”家徒四壁,言家无长物。〔5〕《景德传灯录》卷一一《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卓锥即立锥。〔6〕孟郊《借车》诗:“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百年徒役役,成事尽随花。”〔7〕乌有、亡是、子虚:司马相如虚构的三个人物,人名都寓“不存在”的意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诧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作者借用,指舞既没有了,歌也不存在了,饮酒也成空了。〔8〕二三子者爱我:指两三个知己尚还喜爱我。故人疏:指过去曾交往的人都已疏远了。按,在庆元党禁期间,学士大夫颇有人人自危的感觉,所以对作者这样锋芒毕露的人物,不少故人都采取了省事避祸的态度,因此来往得少了。〔9〕幽事:指内心事。欲论谁共:即欲共谁论。〔10〕言只有白鹤飞来,似乎与我为友,但忽然又飞去了,其意又是如何呢?这极写当时十三大夫的畏缩的心态。〔11〕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孟夏草木长,绕犀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陶诗因有“树扶疏”句,所以说“众鸟欣有托”。作者刚止酒,不再需要佐酒的歌舞,所以把唱歌的侍者遣去,“众鸟”,即指侍者。这是以孤独无友的陶潜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