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64

第64章 贺新郎

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

逸气轩眉宇〔1〕。似王良轻车熟路〔2〕,骅骝欲舞〔3〕。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4〕。时与命犹须天付〔5〕。兰珮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6〕。空壹郁,共谁语〔7〕?儿曹不料扬雄赋〔8〕。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9〕。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10〕。但笑指吾庐何许〔11〕。门外苍官三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12〕。谁载酒,带湖去?

【题解】

徐斯远名文卿,信州玉山县人。上饶的著名诗人,与赵蕃、韩淲齐名。庆元二年(1196)参加礼部考试,不第而归。信上友人纷纷携带酒肴前往慰问,徐斯远有词称谢,这首词是用原韵与徐斯远相唱和的,时间当还在这年的夏季,尚未移居瓢泉。词中主要表达了对徐斯远落第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朝主持考试官员遗弃贤才行为的斥责。据《两朝纲目备要》卷四,此年进士考试,主考官“知贡举叶翥、倪思、刘德秀奏论文弊,上言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故文风未能丕变,乞将语录之类尽行除毁,是科取士,稍涉义理,悉见黜落”。徐斯远虽不是理学弟子,但从朱熹有关言论看,他是倾向于理学并敬仰朱熹的为人和学问的。所以,徐斯远的下第,当然是受了理学的牵连,成为韩侂胄伪学禁的牺牲品。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伪学禁的反对,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站在韩侂胄集团对立面的立场上。词中用了大量典故,使作者感情、议论的表达更加深邃、幽远,而又充满了浓厚的韵味。

【注释】

〔1〕眉宇:眉毛上方,也指容貌。轩:上扬。这句是称赞徐斯远风度不凡,气宇轩昂。〔2〕王良:善驾车者。《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登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举。”高诱注:“王良,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御良也,一名孙尢政,为赵简子御。”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上句用韩愈语,是说以徐斯远的才气,参加科举取功名如驾轻就熟。〔3〕骅骝: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骅骝欲舞,骅骝奋足奔驰,舞,骅骝兴奋的样子。〔4〕《三罔志·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这一句借用周瑜上疏中语,说徐斯远是蛟龙,不是在一小池水中兴风作浪可以满足。咫尺,是说池小。〔5〕时:指时机,命:命运。天付:上天付与,指机会和命运应当等待缘份。这是安慰徐斯远的话。〔6〕《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日灵均。……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众不可以户说兮,孰察余之中情?……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这两句是概括上引《离骚》的句意,以兰佩芳菲比喻人才,国有人才而不得重用,这是《离骚》的主人公灵均要向重华诉说的原因。感慨南宋当局埋没人才。重华,指舜。〔7〕壹郁:同伊郁、抑郁,愤懑、忧烦。〔8〕儿曹:儿辈,这里是带有蔑视的称呼。不料:不知,不解,看不懂。扬雄赋:指扬雄所作的《甘泉赋》。杜甫《奉赠韦左丞》诗:“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9〕左思曾作《三都赋》,于序中说:“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按:扬雄《甘泉赋》有“翠玉树之青葱兮”句,本是借昆仑玉树状汉甘泉宫的华美,用的是文学的借喻手法,可是左思却对此大加指责,以为甘泉宫不应生有玉树(出非其所),其实是完全不懂赋的夸张借喻手法,因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件笑话。作者这三句,就是以左思的误解讽刺当时主持考试的官员们,说他们看不懂徐斯远科举文章的高妙,遗漏贤人而致其下第。〔10〕《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沧溟:沧海。三山:指三神山。这是借风引船回,海上三神山不可到,喻指徐斯远下第。而三山中的蓬莱,自汉代以来,都代指文人学士所向往的馆阁之职务。伊阻:受阻。伊,助词。〔11〕接上句语,既然风引船回,不妨把行程指向我的居处。何许:指不远。〔12〕苍官和须髯:都指松。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苍官青士,权列与槐为友。”王安石《红梨》诗:“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苏轼《游径山》诗:“夹路苍髯古,迎入翠麓偏。”《三月三日开园》诗“郁郁苍苍真道友”句后自注:“苍髯,松也。”这是以门外的苍松吸引徐斯远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