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66

第66章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进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1〕。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2〕;于今喜睡,气似奔雷〔3〕。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4〕?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5〕!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6〕。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7〕。与汝成言〔8〕:“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9〕杯再拜,道“麾之既去,招亦须来”〔10〕。

【题解】

庆元二年(1196)是作者因病止酒时期,饮酒过多危及人的健康,损伤人的咽喉、肠胃,当作者点检形骸时,断然采取止酒的措施,于是有了这篇人与酒杯的对话。上片是说酒杯不管人的死活,一味地劝饮。主人审视自己的身体,觉察到“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时,酒杯却还在以刘伶嗜酒为托词加以辨解,说为饮而死,死又何妨?所以要把酒杯唤至近前,加以训斥。下片则历数酒杯之罪:说它一旦与歌舞为友,便如同鸩毒一样可怕,由此总结出“过则为灾”的哲理。最后则以斥退酒杯及酒杯的拜别为结束,用商量口吻,表现与酒难以绝缘的情份,诙谐而幽默。这是一首游戏词,用古文体写成。《文选》中有扬雄的《解嘲》和班固的《答宾戏》两文,假设主人与宾客的对话,一方发难,一方作答,与发难方委婉地周旋,为自己辩护。议论恣肆,富有文采。作者的这首词显然是仿效这两篇古文,因而也具有雄辩和恣肆等特点。这首词充分表现了稼轩体词的艺术独创性和风格多样化,虽袭用古代文体的形式,却不拘泥于原有格式,而是创造了人与物的对话,通过酒的危害来阐明事物的某种道理,虽为拟议而又有变化。

【注释】

〔1〕点检形骸:指检查身体状况。韩愈《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2〕甚:何以,为什么。抱渴:患消渴症的人喜饮解渴。《世说新语·任诞》:“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饮。”咽如焦釜:指患病渴饮的症状,咽喉如烧干的锅。〔3〕喜睡也是消渴病的症状之一,杜甫《雨》诗“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屦”就是写消渴病人喜睡的诗。气似奔雷:指鼾声如雷。〔4〕《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名士传》:“(刘)伶字伯伦,沛县人。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5〕浑如此:果真这样。真少恩哉:语出韩愈《毛颖传》:“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毛颖传》是一篇游戏文章,毛颖指毛笔,相传创自秦蒙恬。〔6〕鸩为有毒的鸟。以此鸟毛入酒,可致人死。《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后汉书·霍谓传》:“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附子是有毒性的中药。算合作:就应当是。猜:测度。〔7〕过则为灾:过指超过限度。《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8〕成言是《左传》中常用语,指各诸侯国的协议,也指约定。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晋。丁卯,宋向戌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9〕肆:指犯人被处死后陈列于朝市。《论语·宪问》:“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10〕《史记‘汲郑列传》:“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庄)助曰:‘使黯任职居官,亡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