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30

第30章 水调歌头

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1〕。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2〕。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3〕。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4〕。窥鱼笑汝痴计〔5〕,不解举吾杯〔6〕。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7〕。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8〕。

【题解】

古代在神明前立誓为盟,有盟书。作者淳熙八年(1181)底受到言官的弹劾而落职放归,回到上饶带湖新居,从此闲居于此,时间长达十年。在此之前,作者凭借多年从政的经验,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的仕宦生涯所遇到的危机,所以从思想上作好了退休的准备。现在,他既被罢归,为了表达他终老山园、不再过问世事的信念,就在十年退休生涯之初,即淳熙九年春,写下了这首题为“盟鸥”的歌词。所谓“与鸥鹭为盟”,实际上就是要与鸥鹭为伴,在带湖边长相厮守的誓词。作者与鸥鹭订立盟约,既是对不容他有所作为的污浊社会的否定,也是热爱生活及其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而且,尽管词中是以谑浪的语气,玩世不恭的面貌出现,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词人遭受排摈弃置的一腔愤怒和悲哀,以及难以反抗的无可奈何。从立意方面看,这首词效仿春秋时盟约的形式,借用《列子·黄帝》所记“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的故事,创立盟鸥的体裁,十分新颖奇特,显现了作者化用前人经典语言和意境翻新的创造能力。

【注释】

〔1〕翠奁(lián):奁是镜匣,喻绿色的镜子。千丈翠奁开:带湖是一个长带形状的湖泊,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打开了一面明澈的镜子。〔2〕先生:作者自称。带湖新居落成后,作者自称稼轩居士,因以先生自居。前《沁园春》已有“留待先生手自栽”句。杖屦(lǚ):屦同履,老人可扶杖着鞋入室,此处指在湖边扶杖漫步。词人初次在湖边生活,对带湖爱到极点,因此说“一日走千回”,即忍不住要一遍遍地在湖边行走。〔3〕鸥鹭:鸥和鹭,都是食鱼的水鸟。这三句仿照春秋盟誓书。《左传·僖公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来往莫相猜:言既作好朋友,互相来往,不要猜忌。〔4〕这三句写鸥鹭的活动。破青萍:啄破莲叶。排翠藻:拨开水藻。立苍苔:在长着青苔的岸上歇息。〔5〕窥鱼笑汝痴计:应当是“笑汝窥鱼计痴”的意思。这是嘲笑鸥鹭专心致志地等待游鱼啄食。〔6〕不解:不能。不解举吾杯:言不能像我这样饮酒自娱,而只是为生计忙碌,这是嘲笑语,笑鸥鹭没有闲情逸致。〔7〕废沼荒丘畴昔:指作者开发带湖之前的境况。洪迈《稼轩记》载:“(上饶)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而前乎相修者皆莫识其处。”过去所谓带湖,只是一个荒废的池沼和丘陵。明月清风此夜:明月清风指经整修后的带湖优美风光。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人世几欢哀:以带湖今昔的变迁比喻人世的欢哀变化莫测,实际上是感慨个人遭遇无常的意思(被弹劾的悲哀、享受带湖风光的欢乐交替而生)。〔8〕两句意思,是继续绿化带湖。杜甫《舍弟占归草堂聊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