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12

第12章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乘风好去〔3〕,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

【题解】

吕叔潜,名大虬,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作者的好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从叔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汪应辰《文定集》卷一五《与吕叔潜书》,其中说到张浚再入相只有两月,知此书作于隆兴二年的二月,正在张浚到镇江视师之前。而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载吕大虬所见镇江丹阳玉乳泉壁间诗一事,可知吕大虬寓居镇江,正是作者南归后的寓居地,两人大概早就相识,故此作词为赠。这首词咏月,应当是作者淳熙元年中秋所作。自古咏月诗词多佳作,如杜甫的《对月》诗,苏轼的《水调歌头》词,或深沉或飘逸,都是名篇。而作者这首词却以寓意深刻著称。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把中秋月的魅力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作者的想象并不止步于享受月亮所带给人们的美感,而是要凭借月光的明亮皎洁,俯察大地山河,作者还进一步发出奇想:假如能把月中的桂影清除掉,那人世间岂不会更加光明?联系到乾道间和淳熙初年的南宋政治局势,作者所写的“桂婆娑”,所指不外是宋孝宗身边颇为强势的佞幸及主和派们。然而,清人周济却说它“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宋四家词选》),秦桧已经死了十七年,南宋的当权者也早已换了数批人,这首词怎么能和秦桧连系起来呢?

【注释】

〔1〕金波:喻月光。《汉书·礼乐志》载武帝时郊祀歌,第十章有“月穆穆以金波”句,注说“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唐李崿《玩初月重游联句》诗:“璧彩寨仍洁,会波夜转清。”岳殊《中秋》诗也,有“一轮霜影转庭梧”句。飞镜重磨:把月亮比喻成新磨的铜镜。〔2〕姮娥:原为后羿妃,因得到不死药,飞入月中,为月神。汉以后称为嫦娥。被白发:被同披,头发散乱。白发,指在月光下满头白发。奈何:如何。这两句大意是:举杯问欺骗人的姮娥,为什么让人们满头白发?〔3〕乘风好去:乘风应去。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词“我欲乘风归去”,指上月宫。〔4〕杜甫《一百五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月中有桂树,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斫:砍削。婆娑:树影摇动的样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