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8953700000031

第31章 祸起李陵

在汉武帝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司马迁47岁。因为上次匈奴拒绝送马的事情,让汉武帝很是生气,汉匈关系又紧张起来,汉朝与匈奴的战端重开,汉武帝派兵讨伐匈奴。就是这次与匈奴开战,引发了后来司马迁命运的转变,那么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到底是什么事件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轨迹呢?

李陵的父亲李当户,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子。也就是说,李陵是李广的孙子。

李陵比司马迁小十一岁,他当郎官的时候,擅长骑马射箭,热爱同事,对身份低下的人,也谦虚有礼,人缘极好。武帝大概是自觉愧对李陵的先人,又认为他有“飞将军”李广的风范,就命他率领八千骑兵,深入匈奴两千里,虽然没有和匈奴作战,却带回了沿途的地形资料。武帝高兴地封他作“骑都尉”,让他带五千士兵,在酒泉、张掖,教士卒骑马射箭,防范匈奴南下。

“贰师将军”“凯旋”的这年,匈奴单于死了,新单于刚上任,武帝就想以破大宛的余威,再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新单于认为一上任就打仗不太好,于是派人求和,表示想交换汉匈双方的人质。

第二年(公元前100年)武帝派苏武带着被拘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到匈奴交换被拘留在当地的汉使,还带了大批礼物,匈奴一见汉朝这么客气,反而傲慢起来,以为汉朝怕他们;匈奴蛮横地把苏武押送到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一带去放羊,汉朝与匈奴的和谈就此破裂。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匈奴发动了对汉朝的进攻,汉武帝就任命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主帅去抗击匈奴。当然汉武帝的目的还是想让李广利借着军功出名。同时,为了保证李广利打仗的顺利,汉武帝让当时的一位名将李陵去为李广利“将辎重”,实际就是搞后勤保障。但是李陵不愿意,他心劲很高,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将军,一代名将之后,去为一个不懂军事的人搞军事后勤,真是对自己莫大的耻辱。

李陵公开提出来,他愿意带他的五千步兵单独出征,横行匈奴,这让汉武帝心里很不满,他觉得李陵太不给面子。所以就说:“你此行任务重大,可是朕没有多余的骑兵派给你。”

那言外之意说,你要出征你就带你的五千步兵出征。但当时与匈奴作战,非得以骑兵出击,行动迅速飘忽,才有胜算。李陵没有明白武帝的心思,他见皇上同意了,欣喜万分,就信心百倍地向武帝保证。

就这样,李陵就带着他的五千步兵出征了。这五千步兵,都是训练有素,平日跟随李陵身经百战的荆楚壮士,非常勇敢、非常能打仗。到前线去以后,跟匈奴打仗,连打了几仗,连打连胜,消灭了几倍于他的匈奴敌人。回来向汉武帝报告了进军顺利的情况,武帝也很高兴。

看着汉武帝高兴,周围大臣都纷纷祝贺汉武帝:“哎呀!陛下得此良将,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为李陵的五千步兵,遇见了匈奴大单于带领的三万匈奴的主力。李陵确实很能打,五千步兵把大单于的三万军队杀死了几千人。大单于兵力虽然是六倍于李陵,但是占不到便宜,所以匈奴的单于就觉得李陵这个步兵太不简单,但一想三万人打不垮李陵的五千人,心里又过不去;紧急之下,他又派左右贤王调来了八万军队,加上大单于的军队一共是十一万骑兵,对付李陵的五千步兵。

李陵在这种情况下是且战且退,而且是越战越勇,最后打到匈奴的大单于都觉得这个仗打不下去。大单于就准备撤兵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

李陵的一个部下,受了他上级的侮辱,一怒之下投靠了匈奴的单于,叛逃了,然后,就报告给单于两个重要的绝密军情:第一,李陵没有后援部队,你可以放心地打;第二,李陵的这个步兵之所以能够打,主要依靠的是他有一种可以连发连射的弓箭,叫弩机,它就是一种弓箭的升级改造版本,这个箭是用机器发射,可以连发连射的,说他弩机的箭快要用完了。

听了这样的情报,匈奴的单于觉得有希望了,他立刻召集军队对李陵发动总攻。李陵被困在山谷里。匈奴在山上,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射箭。李陵率兵士一面抵挡如雨的飞箭,一面向南突围,50万支箭很快用光了,剩下的三千士兵弃了军车,砍下车辐当做武器,军官们用短刀与敌军搏斗,他们走进了峡谷。单于率兵赶来,封住了峡谷的出路,并且命令士兵借着山体的掩护向谷中投大石头,李陵军躲闪不及,死伤惨重,无法继续与众多的匈奴兵力抗衡了。

这天黄昏,李陵脱下戎装,换上便表独自走出营寨,他要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取单于的首级,许久许久,李陵都还没有回来,将士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猜测着,十分担心他的安危。终于,他回来了,手中空空,满脸悲愤之色,“败了,失败了!该死啊!”他长叹一声,望着面前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觉得心里有愧。可是局势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李陵已经无法挽回了,其实,这能怪他无能,能怪他没有尽力吗?以五千兵力,与八万敌军抗衡,周旋于敌军的领地,前有强敌,后无援军,五千将士孤军奋战,杀敌无数,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气力。

可是朝廷呢?竟然对他们的生死不闻不问,此地距汉朝的边境不过一百来里了,李陵军死战峡谷的消息早传到了汉廷,可是汉武帝竟没有派一兵一卒去支援他们。面对惨局,李陵满心悲愤。一名军吏劝他投降,被李陵严厉拒绝,最后,李陵认为让大家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去突围碰碰运气,也许真活下来了呢?想着,他便分给将士每人二升干粮,一片冰,准备在晚上开始行动。

到了夜半时分,李陵和他的副手上了马,向峡谷的出口冲去,后面仅仅有十多个人跟随着,敌军却有数千人追了上来,一番殊死搏斗之后,他的副手战死了,李陵自叹无颜再见天子,遂下马投降了。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的时候,汉武帝非常震怒,而那些朝廷大臣们,看着汉武帝生气,又转过来纷纷咒骂李陵,说李陵本来就不是个好人。

这个转变,让司马迁感叹:官场真是残酷,毫无公道可言。当初武帝不肯给李陵足够的兵力,李陵不在意,以五千步兵,就孤军深入匈奴主力,并接连打了这么多胜仗。

虽然他在久等不到后援的情况下,含恨投降,但总算保全了四百个部下逃回来了。算算李陵以五千步兵,面对超过他十倍的匈奴,还能歼灭将近两万的敌人,这等战果,比起这场战争的主力——李广利,他以三万兵力,只杀敌一万,不知要超出多少?何况李广利被匈奴截杀,最后突围出来,还损失了一万八千多个士兵!

司马迁觉得李陵虽败犹荣,李广利虽胜犹败。

司马迁感到更看不顺眼的是,那些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对李陵失败的原因和李陵的战功,应该看得比自己清楚,可他们却只会投武帝所好,在李陵失利的时候,落井下石,无中生有地辱骂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