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8953700000030

第30章 大宛夺马

汉武帝统治天下以来,汉朝变得日益强大起来。对外的策略上,在西北边境,他重用卫青、霍去病两位将军,把匈奴赶得远远的;在西南边境,武帝相继派遣司马相如、司马迁出使安抚,使动荡的西南小国纷纷归附大汉王朝。对国内的措施上,大力推行恢复经济的计划,鼓励社会生产,因而出现了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的大好局面。

雄心勃勃而又好大喜功的武帝,过了几年平静日子,又想对外战争,开疆拓土,扩大版图。

这时霍去病已死了十多年,协助武帝以严刑酷法控制百姓的张汤也死了近十年,卫青也死了。武帝觉得朝廷中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危机,便渴望有新的人才涌现出来辅助他,使国家继续保持繁荣昌盛。

武帝看中的“人才”便是李广利。李广利何许人也?他是李夫人和李延年的哥哥。

李夫人是汉朝有名的舞妓,李延年则是一个宫廷音乐家,他们一家都是以歌舞得到皇上赏识的。

李广利本来跟皇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那时,有些大臣为了讨武帝欢心,向武帝推荐李夫人,说她舞跳得好,人长得漂亮,武帝听得心动,就设法把她弄到宫里来。

李夫人进宫以后,凭着舞姿和年轻美貌,很快赢得了武帝的宠爱和欢心。李夫人的弟弟李延年随后也来到了宫里,成为武帝的宠臣,甚至到了同窗而眠的程度。

既然兄妹两人都得到武帝非正常的信任,作为哥哥的李广利进宫并得到皇帝赏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武帝在声乐和女色的双重诱惑之下,毫无理性地重用李广利,把他视为大汉的人才,为他加官晋爵,甚至想给他封侯。但汉朝开国之初,马上得天下的高祖刘邦就立下一条规矩:“没有伟大的战功,不可以封侯。”

为了给李广利封侯,武帝就硬把没有任何军事才能的李广利捧出来“登台拜将”,领兵作战,希望李广利能借着优势的兵力,轻松地立下战功,顺理成章地封侯。

在我国古代,传统战术以战车与步兵为主,而西南边疆的匈奴则以骑兵为作战主力,战车的机动性显然不及骑兵。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当政之后,为了对付匈奴,大力推行养马政策,后来听说大宛盛产骏马,就派了一批人带了黄金,去向大宛索购马匹。大宛的国王仗恃着汉朝和大宛的距离遥远,一口回绝,并且把使者杀了。

好战的武帝正愁找不到借口兴兵作战,好让李广利立功。这正是个好机会,于是断然派李广利出兵。

由于大宛的好马都集中在贰师城,武帝就封他为“贰师将军”,去大宛抢马;武帝也明白李广利能力有限,所以尽量多派兵将随他出征。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领着好几万兵卒出发了。李广利大权在握,却不善于率领军队;出征途中,由于军纪不严,加上他态度傲慢,得不到沿途经过的小国的支持,那些小国都不肯送粮食给他们。他们一路打打抢抢,损失了大半的兵力。

到了大宛东边的一座小城,李广利统领的原来好几万人的部队,只剩下数千人,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

李广利心里急了。他想,自己连小城都打不下来,怎么去打人家的京城?他无计可施,想保住性命要紧,就掉头逃回敦煌。这时他的大军只剩十分之一的人马。

人困马乏的李广利派人回京城,向武帝请求休兵。武帝听了,气得暴跳如雷,派使者到玉门(在今敦煌和酒泉之间)把关,把李广利那批正想回京的散兵拦住。

使者说:“皇上要你们驻扎在敦煌,要是有人敢再往后退,立刻斩首!”

“贰师将军”哪见过这阵势,吓得魂飞魄散,立刻缩回敦煌待命。

这一去一回间,李广利已经耗费了一年时间,不仅没有一点战功,而且白白损失了大批的兵力。大臣们对李广利旱就失去信心,就委婉地劝武帝休兵罢战。武帝哪里听得进去,随即调拨给李广利六万兵卒,十万头牛,三万匹马,其他的驴、骆驼等也都数以万计。这还不够,为了使李广利此行没有后顾之忧,又调集了十八万人到酒泉,作为后卫。

武帝为了让李广利立功,已经不惜任何代价。

有了新的补给,“贰师将军”又意气风发地率领大军,杀向大宛。这次行动花了两年时间,直到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才结束。

李广利凭着兵多,打败了大宛国,终于“凯旋”。他带回来的战利品,好马仅60匹,普通马三千多匹。

司马迁一直观察着朝廷出兵这一重大事件,感到武帝这么做,过于小题大做,损耗了国家的财力和军队的实力。

为了夺马,带出去六万兵力,回来只剩一万人,这种“战果”真让人失望。武帝非但不惩办李广利的失职,还诏告天下,夸大这场战争的“丰功伟绩”,封他为“海西侯”,赐食邑八千户。

司马迁彻底地对武帝失望了,他感到,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外威专权再次重演,武帝宠任李广利这种“人才”,国运能否继续保持强盛,实在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