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8953700000032

第32章 辩护获罪

次日早朝,武帝把前方传来的情报公布于众,接着对文武群臣愤然说道:“众卿家,你们倒是说说,这李陵究竟是什么东西?朕对他不薄,给他升官,给他立功的机会,可到头来,他竟然投降了!你们说说。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啊?”其实这时候武帝心里已经想好了处理李陵的办法了。

一阵骚动过后。便是无言的沉默。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李陵只有区区五千步兵,孤军深入敌后,行程超过李广利,而后方没有任何兵力支援。在这种情况下,他几乎牵制了匈奴单于的全部军事力量,斩杀的敌军数目远远超过自己的部队。

跟“贰师将军”相比,李陵早期的功劳远远大于李广利;李陵身陷绝境,最后被俘,但他为什么要投降?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和打算,现在根本没有搞清楚……

可是,大家也都明白,自古官场多险恶!李陵当日请缨出战,不肯作“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后队,便已违抗圣命。李广利是皇上宠妃李夫人之兄,谁敢说半句不中听的话?现在李陵已背汉降胡,皇上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态度,但从他的神色已可一目了然,如此一来,谁还敢替李陵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已经作出了一番权衡,有了回答的思路。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意见。

“启奏陛下,臣以为骑都尉李陵有失圣上之望,陛下准他率五千步卒征讨单于,他擅自改变圣上旨意,不在浚稽山等候大军,却自恃其强,与单于作战,到后来又投降单于,白白损失了陛下四千多汉家子弟,罪不容赦!”

“陛下,当初李陵在朝廷内,信誓旦旦,而今失节投降,做了单于的臣子,他这是欺蒙圣上,请陛下圣裁!”

“陛下,李陵居然向匈奴投降,千万不可纵容……”

“李陵战败而投降,如果不灭他九族,实在难以顺应天理啊……”

“陛下,李陵应全家抄斩,不可留下一人……”

群臣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只是没有一个人替李陵说话,都是落井下石。可武帝却频频点头,他的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对他们的表态感到满意;这时忽见殿角还有一人,低头侍立,对李陵之事不置一词,仿佛心事重重的样子。那个人就是太史令司马迁。

汉武帝看着默然不语的司马迁,缓缓地说:“太史令司马迁,你对李陵投降的事件怎么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司马迁上前两步,清了清嗓子说:“陛下,微臣对李陵之事有些疑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殿堂之上,君臣们听了这句话,心中起了波澜,有的还互相交换眼色。群臣中的壶遂心里暗暗着急,怪司马迁不该多嘴,担心他说出不妥当的话来。

武帝不动声色地说:“你不妨讲出来,供朕参考。”

司马迁朗声奏道:“陛下,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敌人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武帝不出声,脸色却沉了下来。

群臣见了,有人为司马迁捏了把汗,有人露出轻蔑的表情,认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太史令,有什么资格提出与满朝文武大相径庭的意见。

司马迁也感觉到了危险在向他逼近,可是他认为,如果天底下的人都在撒谎,这时候史官绝不能撒谎!见皇上不语,司马迁继续陈述:“陛下,臣和李将军的关系不深,只是平时见面打个招呼,但认为以他平时的为人,不一定是真投降,可能是留着有用之躯,等待时机,再想办法将功赎罪,报效朝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臣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第一,李陵是个国士(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称之为国士),他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报效国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李陵以五千步兵,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和匈奴单于打了十几天的仗,且战且退,他杀的敌人远远超过了他五千步兵的人数,他立下的功劳也足以告慰天下,没有必要投降。第三,李陵懂得战术,他肯定是将计就计,等待机会,报效朝廷。”

本来司马迁说这几句话,是想拓宽汉武帝的心,同时也为李陵做一点开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话刚刚落地,反对的声音纷起:“太史令对李都尉未免太过誉了吧?所谓‘外无援军’,是什么意思?莫非指‘贰师将军’未去增援?”“是啊,都投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莫不是包庇他。为他开脱?”

司马迁一听,感到十分愤然。他刚才的话只是陈述实情,没有一点影射别人的意思。他无限感慨地说:“李陵获胜之际,人人奉承;一旦兵败,马上唾(tuo)之不及。不是我替李陵讲话,我只是想,毁誉何其太急!”

司马迁这话本是冲着那些投机的大臣说的。可武帝想:当日李陵传来捷报,不是自己赐群臣御酒的吗?这司马迁怎么胆敢挖苦朕!

武帝顿时龙颜大怒:“大胆!李陵已经叛汉投敌,你竟敢为叛贼说情!”

司马迁吃了一惊,赶紧跪下说:“陛下,臣与李陵素无私交,可臣认为,李陵在家恭孝,出门守信,见财不贪,有奇士之风,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此次虽然兵败,但他绝不会投降,就算是降了,恐怕也非真降。他或许是在全军覆没无路可走之时诈降匈奴,委曲求全,以图后报。如果陛下能宽宥于他,实乃大汉之福,大汉仍不失此虎将!”

“胡说八道!”武帝气极了,“既然他要殉国家之急,为什么不去死?而要向匈奴投降?”

“臣料想李陵不出半年,定会伺机逃回……”

武帝猛击龙案:“大胆!你身为朝廷命官,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

“陛下……”司马迁痛心至极。

武帝怒不可遏地喝道:“来人呀!把司马迁带下去,下狱治罪!”给司马迁定一个什么罪呢?想想司马迁在史书上把自己那些事情说得乱七八糟,武帝的气不打一处来,“诬罔主上”,就是攻击诬蔑咒骂皇上,这是一个非常重的罪啊,诬上罪处理的决定,死刑。

如狼似虎的宫廷卫士冲上来,司马迁顿时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