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89058800000002

第2章 一根白发

此刻,清漪的内心是痛苦的。她的痛苦源自她对自身实践理念的深刻怀疑。

我们身而为人,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努力考上研究生,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然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就自然而然全部解决了吗?难道只有金钱才是爱的根基吗?

没有考上研究生的清漪,没有工作的清漪,暂时没有收入来源的清漪,难道就不配拥有来自亲人的爱吗?亲情之爱什么时候变得更爱情之爱和友情之爱一般,如此低贱且廉价呢?

清漪的妈妈想让清漪珍惜时间,有所成就。但是,这些时间就不值得两个人相互陪伴吗?我们人类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的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济地位与寿命有关。而贫困则意味着面临压力、负性情绪和有害环境的危险性增加了。贫困意味着致命。

这让清漪想到了当年庄男在她面前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清漪后来了解到,元稹写的这句诗,是为了悼念亡妻与自己共患难的那些岁月,但是,贫贱可能是任何人都想要摆脱的物质困境。

但是,用生命去换取暂时的烟花盛开,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或者说,当幸福的生活稳固化以后,难道日常的交往活动中,就不再面临任何矛盾了吗?这显然是极端错误的。

清漪虽然在过往的8次考研机会中,只参加了4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她对于马原政治知识的理解还是相当深入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的矛盾其实是伴随生活永生永世的,那既然矛盾与财富无关,富人的生活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清漪的母亲为何不能乐在当下呢?

不能。

因为清漪的母亲是非常功利的世俗主义者,她希望清漪能够出人头地,如果能够在北京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清漪的母亲可能就不会像此刻这样,嫌弃清漪的无能了。

当年,清漪辞去北京外表体面实则掏空身心的工作,带着她的妈妈毅然返乡考研时,她的妈妈脸上就一直蒙着灰色的氤氲,由于快乐的能见度极低,看后总是让清漪感到心如刀绞一般的痛与压抑。

为了防止母亲看到自己眼眶中含着的泪,清漪迅速处理了一下落泪现场,强装正在认真地备考。

可能是由于平日里看手机的时间过长,清漪感觉眼睛突然有异物感。她赶紧取来镜子,正在检查眼睛的过程中,她不小心看到了左额上方的一根刺眼的白发。

自那夜她在北上的绿皮火车上,抱着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痛哭不止,想读书却又没有资金支持。她哭得那么伤心,那么绝望,而周围的乘客则都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好像没人能够理解她当时的心声,但是,自那夜哭过以后,清漪左额上方,一根黑发完全变白了,一夜愁白头,果然名不虚传。

庄男是清漪成年世界里唯一可以依靠的朋友。

那年清漪只有20岁,庄男和清漪都在东湖大学就读,只不过庄男很快就要博士毕业了。在认识庄男以前,清漪的世界里只有好好读书挣国家奖学金,假日打工赚钱,她没有朋友。每当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一样时,清漪就会自行前往超市,买上许多好吃的,然后前往宿舍楼顶,或者同城的其他大学,美美地享受一番。

在19岁那年的冬天,东湖的天气极为寒冷,海水都冰冻三尺。清漪突然被人存活于世的目的所困扰,她穿着一身清涟穿旧后给她的破棉衣,面无表情地朝着大海的方向走去,直到她的手脚都被冻得毫无知觉,她才绕道返回学校的图书馆,继续过着如往常一般的生活。

当她遇到庄男以后,这一切都完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