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89058800000003

第3章 离家出走

清漪与母亲相处的日子,平淡却又时常泛起波澜。

每当清漪的母亲外出,特别是与清涟或者清涟的两个孩子相见以后,都会免不了与清漪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而引发战争的主题就是工作与婚姻。

清涟当年通过高考,考取了泉城一所普通大专院校。在读书期间,由于清涟无法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业方面的诸多压力,她选择了休学并开始沉溺于网络聊天。

通过网络聊天,清涟认识了许多网络朋友。当年清漪读高中,清涟受父母之命,冒雨前往学校为清漪送衣食用品,之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后来,清漪才知道,清涟被开车送她去学校的网友拐卖了,但是,吉人自有天相,清涟又从虎口中逃命,顺利回来了。只是,整个人自此以后在身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来,清涟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他们相识不到三个月就火速领证结婚。作为上门女婿,这位来自东北的青年,既隐瞒了自己的过去,也隐瞒了自己的病史,就这样来到了清涟的家中,并与清涟育有两个女儿。

在清漪的眼中,姐姐清涟的人生,就是一系列错误的结合。人不应该嫁给只见过一面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连电影《冰雪奇缘》都说的很明白,可是清涟却孤注一掷,她可能坚持的人生理念是活一天算一天,但是,她的父母、孩子和妹妹,却因此承受着许多难以摆脱的牵绊。这种牵绊多数是物质性的,而清漪大龄单身带来的则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观念豁达的人们,完全可以跳脱出这种陈规陋习的局限。

可能是和庄男的交往,让清漪明白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而对清涟婚姻生活的旁观,让清漪彻底明白了“他人即地狱”的真谛。清漪只想独善其身,在有生之年陪伴着父母,并做些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一生就很充实。

这种人生观在清漪还很小的时候就鲜明地表现出来。当清漪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她就时常问身边的小伙伴,我们长大了就要工作、结婚、生子,让后慢慢老去,这样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尽头,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活下去的意义呢?“我长大了才不要结婚生子呢,我要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转眼,清漪当年的小伙伴们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结婚生子了,当清漪见到这些儿时的伙伴时,她们早已变成了她们母亲的样子,而手里牵着大娃,怀里抱着小娃。

清漪为了让亲人明白自己此生的选择,她多次毅然剃去了满头的秀发,并表示要前往林中寺院修行。然而,在清漪的内心深处,她还是最喜欢读书,并坚信科学的力量可以打破愚昧的藩篱。所以,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清漪都会坚持阅读、思考与写作。在人生的8次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她参加了4次,并且从未放弃,直到考上为止。

之前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清漪都要一边备考,一边承受着租房与生存的经济压力。这种压力曾经迫使她想要卖掉自己的处女之身,幸好没有任何买主对这位村姑心怀兴趣。所以,30岁的她还依然享受着处子之身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然而,清漪的妈妈外出归来,就开始向清漪介绍清涟在健身馆认识的男性。

清漪瞬间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她,正如5岁的清漪被她的妈妈遗弃在北京一样,清漪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她的家人的任何关爱。特别是精神层面的理解与支持。

如果当年清漪二战清华败北,清漪的妈妈选择鼓励清漪再考一次,而不是撕扯清漪的头发,嫌弃她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清漪就不会离家出走,并割伤拇指。如果清漪的妈妈能够和蔼地询问清漪的考研复习进度,清漪可能就不会抱着手机,看痛经的视频,看加湿器的视频,看健身器材的视频。

在清漪的人生之路上,既没有伙伴,也没有亲人。没有人真正地理解她。也没有人真心地支持她。

没有分得这套房子之前,清漪的妈妈对清漪说,等咱们的房子下来了,你就安心在里面读书,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再考,直到考上为止。

可是,现在清漪的妈妈满脑子都是清漪没有工作,要为清漪介绍对象,让清漪快一点结婚生孩子,这个理想中的温暖的家,却突然插满了锋利的刀子,这些刀子总是不经意间割伤了清漪,但是,手握这些刀子的人,却又是清漪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