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8895900000027

第27章 名二子说

【题解】

文章论说了作者给自己两个儿子起名的缘由。苏轼性格外向,锋芒毕露,才华横溢,却少外饰,就如那轼一样,故以名之。而苏辙性格淡泊平和,深沉稳重,如那车辙一样,处于祸福之间,故以名之。有趣的是,苏轼与苏辙两人的仕宦生涯正恰如其父所言。此非古人所言之定数乎?

文章短短八十几字,从物的功用,谈及人的性格,既展现了父亲对儿辈的深切理解与关切,又使文笔显得曲折起伏,妙趣横生。后人认为可直追韩愈,明人茅坤赞其“字仅百,而无限宛转,无限情思”。

【原文】

[1]轮、辐、盖、轸皆有职[2]乎车,而轼[3]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4]也。轼乎[5],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6],而言车之功者,辙不及焉。虽然,车仆[7]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8],吾知免矣。

【注释】

[1]二子:指苏轼、苏辙。[2]辐:古代车轮中联接轴心与轮圈的直木条。盖:车盖。轸: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职:用途。[3]轼:古代车箱前的横木扶手。古人立乘,以手扶轼,以示敬意。《释名·释车》:“轼,式也,所伏以式敬者也。”[4]完车:完整的车。轼在车的构件中,虽不具有直接的用途,可没有它,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车。[5]轼乎:轼指苏轼。苏轼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但少外饰,其仕途生涯因之而多次遭贬。[6]辙(zhé):原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后指车道。[7]仆:向前跌倒,此指翻车。[8]辙乎:辙指苏辙。苏辙为人性情淡泊,深沉稳重,故其仕宦生涯虽有贬谪,但最终还能回朝为官,曾拜门下侍郎(副宰相),后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以善终,谥文定。

【译文】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对于车来说,都有专门的用途,而那车轼,却独独像没有实际用处一样。虽是如此,可丢弃了轼,我见这不是一部完整的车。苏轼呀,我真担心你没有外表的装饰。天下的车辆,莫不经由车辙而行,但,评说车的功劳,车辙决不会被谈及。虽然如此,车翻马亡,祸患也不会危及到车辙。这车辙呀,善于处在祸福之间。苏辙啊,我知道你能免除许多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