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8895900000026

第26章 仲兄字文甫说

【题解】

此文借给其兄改字之机,通过风与水不期而相遇,无意而生文的种种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文章出于自然,至文在于自然的文艺观点,及顺随自然的人生感慨。文中继承了汉赋描叙的传统,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风相遇相交而生发出来的种种奇观,虽稍有繁芜之嫌,却让读者有丰富、生动之感。正如明人茅坤所言:“风水之形,人皆见之,老泉便描出许多变态来,令人目眩。”

文章开始及末尾用散行,中间杂以排偶,散行以记事、议论,排偶以状物,使文章在流动美中,显露出一种整饰美。仲兄即二哥,排行第二称为仲。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此文归为赠序类。

【原文】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1]。”曰:“嗟夫!群者,圣人所以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2]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3]可为我易之。”洵曰:“唯[4]。”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5],渊然[6]而留,渟洄汪洋[7],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8]而发乎大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9]。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10]也,纡余委蛇[11],蜿蜒沦涟[12]。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13]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14],揖让旋辟[15],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16],其乱如雾,纷纭郁扰[17],百里若一。汩[18]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19],交横绸缪[20],放乎空虚,掉乎无垠[21]。横流逆折,旋[22]倾侧,宛转胶戾[23],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24],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25]。”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26]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27],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28]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29],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30]。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注释】

[1]《涣》:六十四卦之一。八卦以六划而成象,每一划称为爻,爻有阴阳之分,“-”为阳爻,“--”为阴爻。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其顺序,由下而往上数,除第一爻称之为初九或初六,第六爻称之为上九或上六外,其余则以自然数相称。所谓“六四”,即指此卦中的第四爻。“涣其群,元吉”,是对此爻的解释,称为爻辞。孔颖达《周易正义》释“涣”曰:“涣者,散释之名……,散难失险故谓之为涣。”《正义》又释此爻曰:“能为群物散其险害,故曰涣其群也。”……能散群险,则有大功,故曰元吉。”[2]涤荡:清除。苏洵在此以为“涣其群”是解散清除群体,与经义、疏文不合。[3]子:指苏洵,其兄对他的尊称。[4]唯:应答声。[5]油然而行:自然无阻地通行。油,通“由”。[6]渊然:深邃貌。[7]渟洄汪洋:谓水聚集、逆洄,宽阔无边。[8]蓬蓬然:风初发貌。《庄子·秋水》:“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9]而水实形之:意谓风无形,而水可以显露它的形状。[10]相遭:相遇。陂(bēi):湖泽的岸边。[11]纡余委蛇(wēiyí):盘曲前行。委蛇,司马相如《上林赋》:“纡余委蛇。”刘良注:“纡余委蛇,屈曲貌。”[12]蜿蜒沦涟:蜿蜒,原指蛇爬行貌,此谓水流弯弯曲曲。沦涟:风行水上,所吹起的波纹,圆者称沦。[13]蹙(cù):皱。[14]缅(miǎn):细丝。[15]揖让旋辟:揖让,原指人们相互礼让,此指水流来回推荡。旋辟,逡巡貌,即欲进不进貌。[16]縠(hú):绉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李善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17]纷纭郁扰:繁多而杂乱。[18]汩(gǔ):水流迅急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李善注:“扬雄《方言》曰:‘汩,迳急也。’”[19]相轧:相互挤压。此谓水前浪未平,后浪已至。[20]绸缪(chóumóu):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21]掉:动。无垠(yín):没有边际,亦指虚空。[22](fén)旋:水波涌起而成旋涡。,涌起的高浪。[23]宛转胶戾:展转环旋貌。宛转,展转。《楚辞·哀时命》:“愁修夜而宛如转兮。”王逸注:“言已心忧,宛转而不能卧。”胶戾,环旋貌。《文选》木华《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吕向注:“胶戾,环绕貌。”[24]燧(suì):古时边防报警的烽烟。此言其直。唐诗人王维云:“大漠孤烟直。”[25]风行水上涣:《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孔颖达疏:“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散释之象,故曰:‘风行水上涣。’”[26]温然:指玉温润貌。[27]刻镂组绣:雕金刻本,编织,刺绣。指人工制作的东西。[28]无营:无意于经营,指自然天成的东西。[29]不求有功:不以追求功名为目的。《庄子·逍遥游》:“神人无功。”王先谦《庄子集解》注:“不立功名,不以己与,故为独绝。”[30]口实:说话的资料、依据。

【译文】

苏洵读《易》,读到《涣》卦六四这一爻,爻辞说:“能散释群物的危难,大吉。”我想:“唉呀,群物,这是圣人希望散离而达到使天下混一的对象呀。我那二兄名涣,而字公群,这正是用圣人所希望解散、清除的对象来作为自己的命名啊,这样可以吗?”他日,将这告诉了兄长,兄长说:“您可为我将它改换。”苏洵回答说:“遵命。”然后说:“请用文甫来替代它,你认为怎样?”

兄长,你曾见过那水与风吗?流动时自由自在,停蓄时渊然深邃,聚集逆洄,一望无边,溢满堤岸,浮载万物,这就是水呀,而风确可以吹动它。蓬蓬然而发动于太空之中,不用一日便可行遍四方,它荡荡乎而无形,飘飘乎从远方而来,吹过之后,不见其踪迹之所存,这就是风啊,而水确可以显露它。现今,风与水相遇在那大泽之岸边,水流盘曲折行,蜿蜒向前,泛起层层的涟漪。安静时,相互推动,发怒时,则相互欺凌,舒展时,如天上飘浮的云彩,折皱时,便如那层层的鱼鳞,快迅时,有如那骏马的奔驰,缓慢时,又如那绵长的细丝,它们似乎像人一样,礼让逡巡,相互看顾着不肯向前。它的华丽,如那轻盈的绉纱;它的迷乱,如那迷朦的烟;它的支流多而杂乱,流经百里,则汇为一。当其顺流急行,来到大海之滨的时候,波浪汹涌澎湃,狂风怒涛相互倾轧,交错缠绕,奔放于太空,动荡于无垠。海水横流而逆回,激起的高浪,旋转倾斜,往复回环,那回流的洲涡,有如年轮,环绕周围的,又如飘带,直流者如燧烟,奔动者如火焰,跳起的水珠,就像那飞于水面的白鹭,急跃的波浪,又有如那跃起的鲤鱼,这种种不同的形状,奇异的神态,可以说将风与水最美丽的景观完全俱备了。所以说:“风行水上,激动波涛,可称为涣。”这也就是天下最好的文章。

然而这风与水,哪里是有心要来作文呢?它们无意而相求,不期而相遇,而文章就此产生了。它们所作出的文,不是水所作的文,也不是风所作的文,这两种东西本身不能为文,但却不能不为文。事物相互使动,而文便从中产生出来,所以,这就是天下最好的文章。现今那玉并非不温润而美,但它却不能称之为文;雕金刻木,编织刺绣,并非不可说其为文,但,不可以用自然来评论它。因此,那天下不用经营造作而使文自然而生的,只有那水与风罢了。

从前君子处世,不着意求有功于世,不得已而功成,那天下就将他认作为贤人;不着意求言论流传于世,不得已而言出,那天下将它作为说话的资料与依据。唉!这不可以给别人道说,只有我的兄长才可以告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