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8877500000004

第4章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

(第一节)形态特征

一、树冠

枇杷为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其树冠基本呈圆头形。

但因繁殖方法、品种和树体年龄的不同,略有差异。实生树主干较高,中心干大多较为明显,树冠也较高,大多呈圆锥形。嫁接树在幼年时,不论何种品种,都因中心干顶端优势、顶芽及邻近的几个腋芽抽发长枝,表现为树冠层性明显;初结果期间,侧生枝上的顶芽所抽枝梢生长缓慢,短而粗壮;腋芽所抽枝梢,生长迅速而细长,使树冠向外开张,形成圆锥形树冠;进入盛果期,因果实重量使主枝下垂,树冠渐为圆头形(但夹脚等少数品种,因枝条直立,虽进入盛果期,仍保持圆筒形的树冠)。至于嫁接树在成年后有无中心干,则因枇杷品种类型不同而有差异:白沙类型多有较明显的中心干;红沙类型多数无中心干,但亦有中心干明显的。

二、芽

枇杷的顶芽分叶芽和花芽。芽体大而裸露,无鳞片包被,实际上是由7~8个大小不等的幼叶构成,外面密被锈黄色的绒毛。顶叶芽发育成主梢(中心枝)。顶花芽在夏秋形成,随后即抽穗开花。

枇杷的腋芽(即侧芽)是在叶腋间形成的。叶芽只有叶芽而无花芽,芽体很小,扁平,绿色,呈三角形,宽2~5毫米,紧贴在靠近叶柄基部的茎体上,由于发育条件不同,有的腋芽极小,在很多叶腋间或叶柄痕上看不到芽体,芽体外面密被绒毛,对芽体起着保护作用。

三、枝梢

枇杷的新梢,青绿色或青棕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老熟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成年树的枝干,灰棕色或灰褐色,多数光滑。

枇杷的侧生枝比顶生枝长,顶生枝生长缓慢,停止生长较早,故短而充实。幼年树上的顶生枝,因生长势旺盛,能抽长20厘米以上;而成年树上的主梢,节间短,长度在20厘米以下。由顶芽以下的侧芽抽生成的枝,是侧生枝。侧生枝比顶生枝细,节间长,枝也长,幼年树的侧生枝能长达1米以上,成年树的侧生枝也常在25厘米以上。

枇杷幼嫩枝上,叶痕较为明显,至3~5年后,渐趋消失,枝条才平滑。

枇杷的老年树上,枝节较为明显,因枇杷的顶芽大多能形成花芽,由侧芽抽生的侧枝延长,因而新生枝与基枝常呈角度而弯曲。壮年树上,因生长旺盛,枝节不明。而衰老树上,生长势减弱,枝节明显,枝条弯曲,这种现象俗称“多节枝”。

四、叶

枇杷的叶片由叶身、叶柄和托叶构成。叶身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形,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6厘米,先端急尖,有毛。

叶片的大小,因品种、枝梢抽发的时期、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不同而有差异,如老伛种(浙江黄岩)的叶片较大,其叶长可达50厘米左右,叶宽可达15厘米左右;而牛奶枇杷(湖南沅江)叶片细小,长只有16厘米,宽只有47厘米。同一植株上,春梢上的叶片较大,夏梢和秋梢上的叶片小,冬梢上的叶片最小。在土质肥沃、肥培管理好、树势旺盛的树上,叶片较大;反之,叶片较小。

叶片色泽的深浅,叶背绒毛的稀密,叶缘锯齿稀密和深浅,叶脉间的叶肉皱褶程度等,都是鉴别品种的依据。

五、花

枇杷的花穗为顶生圆锥状混合花序,长10~20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3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绿白或淡黄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每轮10枚,共2轮20枚左右,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

枇杷的花序由一个主轴和5~10个支轴构成,有的支轴上还有小分轴。每一花穗的花朵数因品种及花穗枝的营养状况不同而异,一般70~100朵花,多的可达150~200朵花,少的只有30~50朵或更少。

六、果实

枇杷果实是由花托和子房共同发育而成,构造上是仁果类,植物学上称为“假果”。果实直径2~5厘米。栽培品种一般重15~50克。然而品种间差异甚大,如福建莆田的解放钟枇杷,果形最大,重达125克,湖南祁东的红肉圆形枇杷,果实小,仅8克。

果形有近圆、扁圆、长椭圆或牛奶形等多种。

果实由果梗、果皮、果肉、心皮和种子等组成,果皮剥离容易或较难,外有柔毛,充分成熟时,皮色有橙红、橙黄、黄色、淡黄等。广西桂林有一品种,从幼果到成熟,果皮上都覆盖着褐色的锈斑与绒毛,致使果皮粗糙,呈红褐色,状似荔枝,故群众称为荔枝枇杷。枇杷果肉柔软多汁,色泽从棕红至玉白,依果肉色泽不同而分红肉、白肉枇杷。果肉厚度多为0.5~0.8厘米,福建的太城四号果肉厚度达1.21厘米。正常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克果肉一般为7~17克,其中转化糖6~12克,可滴定酸0.1~0.7克,维生素C 3.3~13.3毫克。果实的可食率为50%~75%。

七、种子

种子形状因果形及每果所含种子数不同而异,有卵圆形、倒卵圆形、近似三角形、长扁圆形等。

每个果实的种子数,常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8粒,如福建太城四号为134粒,而江苏的早黄则平均每果种子数多达66粒。种子直径一般1~15厘米,单粒重1~3克。种子由子叶、胚和种皮等部分构成。种皮褐色、纸质,因品种不同,其色泽深浅不同。去种皮后基部具半圆形的沟纹,染有绿色,约占全核1/3,称之基套。种皮内有两片肥大的子叶,富含淀粉。

八、根

初生新根白色,后转黄白色,最后变成褐色;侧根稀少,须根数量占总根量的比例较一般果树低。实生苗的根在正常情况下有一粗长的直根垂直向下生长,有的直根生长到中途分成2~3个支根,直根上稀疏地着生细侧根。除直根外,在近地表处有许多横生的粗根,移栽时,直根被切断,则由横生的粗根长成主要根系。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习性

(1)树体与寿命:枇杷的树体与寿命依品种、繁殖方法、环境与栽培技术而异。实生繁殖者生长强,树势旺,树冠高大,寿命长。嫁接苗定植后,2~5年开始结果,7~15年进入盛果期,40年后产量下降,寿命可达70~100年。

(2)干性与层性:枇杷的幼树,特别是实生繁殖的,干性较明显,进入结果期后,则不大明显,盛果期树体呈自然圆头形。由于枇杷的顶芽及其附近数芽萌发力特别强,并能成枝,而其中部及下部芽多不萌发,故造成树冠的层性明显。

枇杷侧芽所抽枝梢,一般有3~6个,任其自然生长,中心主干上易形成轮生枝。

(3)生长与休眠:枇杷枝叶四季常绿,秋萌冬花,根系周年活动,即使冬季也无相对休眠,只是有时由于环境条件所限制,使其生理活动暂时减弱。

二、根系

1生长特性早春枇杷新根生长约比春梢萌发早半个月,据陈文训(1957)观察,三年生实生苗,根系在土温5~6℃时开始生长,9~12℃时生长最旺,18~22℃时逐渐缓慢,30℃以上停止活动。枇杷根系一年有四个生长高峰期,与新梢生长交替进行。

2根系的分布枇杷根系需氧量大,再生能力弱,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及发育状态与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以通透性良好者为佳。

(1)垂直分布:枇杷根系密集层的垂直分布深度大部分都集中在5~60厘米,分布深度随土层深度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2)水平分布:随树龄的增长,根系逐渐向外延伸,在15~20年,水平伸展范围常超过树冠的范围。如树冠的半径为2~3米,则根系分布半径可达2.5~3.5米。

三、枝梢

(1)春梢:枇杷春梢萌动抽生于早春,因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春梢粗壮。节间密,叶片大,色浓绿,有光泽,梢长5~15厘米,幼年树及少花树,春梢多而整齐,当年萌发的春梢,大部成为夏梢的基枝,一部分不抽生夏梢的,多变为春梢结果母枝。

(2)夏梢:通常在采果前后抽生,形较细,长达10~30厘米,夏梢叶片较春梢小而狭长,幼叶淡绿色,成叶较春梢叶色浅。幼年树主要靠夏梢扩大树冠。福建、广东、广西及浙南产区,夏梢常是主要的结果母枝,浙北、江苏、安徽产区,夏梢抽生较迟,一般当年较少能成为结果母枝。

(3)秋梢:幼年树在8月中下旬抽生,成年树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抽生。幼年树抽生数量大,为扩大树冠的主要枝梢之一。其枝叶特点和夏梢相似,成年树的秋梢,往往成为结果枝。还有少数从结果枝下方结果母枝先端的叶腋间萌发1~2个细长的营养性秋梢。

(4)冬梢:抽生时间从11月上旬开始,延至翌年2月份与春梢相连接,冬梢在秋冬温暖的华南,幼树上萌发较多,且能成梢;而成年树则较少。在苏、浙、皖地区,因气温逐渐下降,展叶成枝的很少。

四、结果习性

(1)结果母枝和结果枝:枇杷的结果枝自结果母枝顶端混合芽抽生,结果母枝大多数是生长充实的春梢及春梢发育枝上抽生的夏梢。采果后自果痕下方所抽生的夏梢中,停梢早,生长充实者,亦可成为结果母枝。枇杷的结果母枝,如由基枝顶芽抽生的,其枝短粗壮,叶密生,称短结果母枝;自基枝侧芽抽生的,枝较细长而叶疏生,称长结果枝。9~10月份,枇杷顶花芽萌发后,逐渐伸长,抽生结果枝,结果枝基部着生1~5片小叶,上部着生花序,也有生长较弱的结果母枝,不抽叶片,直接自其顶端抽花序开花。前者称有叶结果枝,后者称无叶结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