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逆向管理
8863600000071

第71章 新产品与效益的矛盾及调适

市场上没有一种产品是可以一成不变而又经久不衰的,一个企业必须为已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寻找替代品。这种保持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矛盾运动促进着企业不断地创新产品来保持和提高企业效益。当一种产品在处于成长和成熟的生命周期阶段时,为企业创造着效益。但随着这种产品的衰退,这种产品就会和企业的效益发生矛盾,如果继续维持这种没有活力的产品生产和营销,就会使企业的效益走向滑坡,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产品和效益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矛盾运动,促进企业的成长。这是企业管理者处理产品与效益关系的本质。

1.新产品与技术的矛盾调适

当企业通过认识市场了解了消费者需求情况后,就会产生一种未来产品的构思,这种构思是基于企业对未来市场变化的了解,有时这种产品的构思是基于企业对技术变化的了解,或者说是企业对技术所提供的创新空间的一种利用。这种利用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时就形成了成功的技术推动型的产品创新。但企业无论是在市场需求推动下进行产品开发,还是在技术推动下进行产品开发,都需要企业的技术手段与新产品的未来构思相匹配。

企业的技术资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企业外部。

企业内部技术资源的培育是通过企业现有技术人员以及他们不断学习而取得的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成的,是企业可以直接利用的重要的经营资源。当企业面对创新需要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这种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企业可以通过招募新的类型的技术人才加强自身的技术力量,但这种方式受到市场技术人才供给方面的约束,因为,我国高技术人才的供给是不足的,而且结构性短缺十分严重。另外一种是企业与其他企业共同利用各自的技术资源,通过形成技术联盟,参与共同的产品开发。技术联盟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形式可以使企业取长补短,利用各自的优势,尤其在一些大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的攻关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中还有一种就是技术产品引进,这种引进要比企业自行开发,委托研究开发,或者联合开发冒的险小,因为对引进的产品,企业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市场需求的研究方面,从而可以较好地保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同时,引进产品在引进之前,企业对其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也都进行了论证,而且这种论证是建立在现有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上的,这样使企业对生产这类产品过程中的成本预计较为实际。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阻碍技术引进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一般拥有新产品技术的企业会自行进行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尤其一些发达国家对新产品技术的扩散还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保持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所以新产品开发不能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但在国内市场上仍然存在较多的机会,有很多研究所和高校研究部门拥有一些新产品的技术,但由于缺乏资本而很难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这时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引进,将新产品技术一次性买进,或者采取其他的形式拥有这种新产品的技术,为企业取得技术资源。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要使产品与技术相匹配主要有三种方式,每一种方式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风险:一是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资源进行新产品开发,但这种方式会使企业冒较大的风险,因为企业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费用的投入可能会由于最终的技术失败而白费,也可能由于新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浪费,也可能由于新产品的最终生产成本太高使顾客难以接受而造成失败。二是企业与其他单位通过技术联盟共同开发,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风险,能较好地解决企业技术资源的问题。但同样会面临市场需求、技术成功与否的风险,同时这种方式也使企业未来的新产品的收益由于与联盟单位分享而减少。三是企业的技术引进,但这种技术引进往往受到竞争的影响,使引进产品的适时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都是依靠自己的技术资源取得了成功,这些企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源培育机制,这种培育机制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产品创新的技术资源供给。这种机制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正确地区别高技术劳动与一般工作,正确地了解技术劳动与一般劳动的区别,即作为技术人员不能由别人来激励而应由自己来激励,这种激励要求给他们一种创造的余地和一种事业的满足感。同时管理者与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应将下属创新的意见搁在一边受冷落,而应积极地给予答复和讨论,从而鼓励技术人员对企业命运的关心和积极创新的热情。

第二,有效的人才生成机制。

人才生成机制的基础是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是通过技术人员在生产中不断地学习来达到的。比如,企业实施教育、科研和生产一体化的内部管理体制,这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内部人才生成机制。

——摘自美国《财富》杂志

2.新产品与市场的矛盾调适

产品最终是否能成功要由市场来检验,处理好新产品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构思要与未来市场相匹配,二是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要“到位”。

(1)新产品构思的来源和形成

新产品的构思来源很多,主要是顾客、技术人员、竞争者和高层管理者。从市场需求推动新产品创新来看,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欲望是寻找新产品构思的起点。大量产品问世都是起源于用户,公司可以通过直接的调查或与顾客相沟通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和顾客提高效用的产品形式。在新产品构思来源于顾客的问题上,企业要善于与顾客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可以通过询问顾客对目前企业产品的意见来取得,也可以通过鼓励顾客参与产品的构思来达到。

产品创新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技术推动,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思考技术手段能为顾客和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上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时提出来;也可以在技术人员对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后,根据自己拥有的技术来寻找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法上产生新产品的构思;企业通过对竞争者的产品进行考察和监视也能产生新产品的构思,企业可以通过了解顾客为什么要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从而对竞争者的产品进行评价,在充分了解了这种产品后就可采取跟进战略,在竞争者的产品基础上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来;企业高层管理者是新产品构思的重要来源,负责营销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充分地了解销售人员从顾客那里反馈来的信息,从企业的整体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新产品构思。

(4)新产品的市场开发

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市场的购买力并不是十分好,尽管企业也为新产品的营销作了一些营销努力。这时管理层可能会产生两种很难下结论的争论:有人认为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从而应该放弃这种努力,而另一些人尤其是直接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人员会坚持认为这种产品之所以打不开销路是由于营销工作没有“做到位”,需要增加营销的力度。

要对新的产品作出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结论,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产品都有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成长阶段,企业应加大营销力度,而且在市场开拓的前期一般都是没有利润的,在这一阶段如果由于市场开拓艰难而放弃这种努力,企业将会丧失很大的未来获利机会;但如果企业已经在营销开拓上作了大量的投入,而且方法上并没有大的失误,那么企业就应承认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并尽快地将资源用于其他有利的方面。第二,任何一种新产品的推广和被顾客所采纳都存在一个大致的正态分布曲线,即当新产品刚投入市场时,短期内接受的顾客是其市场潜在顾客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称为创新者。随着创新者的使用,有相当一部分的早期接受者由于创新者的示范而开始接受新产品;然后是随着新产品的使用面拓宽而跟进使用的中间多数顾客群;再后来是那些十分慎重的顾客也开始接受这种产品,他们的人数和早期接受者相仿;最后才是那些落伍的顾客,这些人的数量和早期的创新者数量相仿。

——摘自美国《时代》周刊

3.新产品与成本的矛盾调适

开发新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取得利润。因此,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必须考虑到新产品生产的未来成本问题,这种问题的考虑是从企业了解顾客可能接受的价格和企业为了提供这种产品需要消耗多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如果企业能够接受一个使消费者的效用处于既能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能使企业保持最大利润的价格,那么企业的成本与新产品的关系问题就算是正确地处理了。否则,会由于成本过高而使企业无法生产和提供这种新产品或服务。

对于成本问题,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就应该考虑了,考虑的内容有两个:一是估计销售量,二是估计成本。

(1)销售量的估计

企业了解和估计销量是为了明确这种新产品能否带给企业一个满意的利润。估计销售量,既要估计它的最高限度又要估计它的最低限度的销量,这样就使企业明确了风险的幅度。估计新产品的销售量时要考虑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区别一次性购买的产品还是经常性购买的产品,或者是偶然性购买的产品。对一次性购买的产品,开始时销售量上升,并逐渐到达高峰,随着销售量的不断扩大,潜在的购货人和市场容量逐渐饱和,销售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零。

第二,偶然性购买的产品会有一定的更新周期,即产品到达一定阶段后企业会推出更新的下代产品,这种产品既受实体质量的影响,又会受式样、特点或口味的影响而变化。这种产品的销售量估计要分两部分:一是现在刚要推出的产品,二是更新后的下一代产品的销售量。

第三,经常性购买的产品,比如非耐用消费品。这种产品开始时,首次购买人数会逐渐增加,然后递减到剩下为数不多的购买者,如果产品能得到一部分顾客的认可,则销售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这是重复购买的结果。对这种新产品的销量估计要考虑到一个从小到大再走向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销量就是新产品的销售量估计。

(2)估计成本

新产品的未来成本估计要分块进行,这些部分包括研究开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

新产品的未来成本构成分别有以下几块:第一,研究与开发费用。这部分费用就是进行前期和后期试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费用,有人工费、材料费、研究手段方面追加设备和材料的费用、技术人员取得信息和知识的费用、咨询费用以及其他和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有关的前期费用。这项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进行估计。

第二,制造费用估计。这是当新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为了生产产品而需投入的人工费和材料以及其他费用。这个费用可以根据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和人工费用水平估计。制造费用的估计还要考虑到未来市场变化而引起的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

第三,营销部门的市场开拓费用和其他营销费用的估计。这要根据企业已有的或准备取得的营销渠道的特点和企业的营销计划来估计。

第四,财务部门还要依据将来的价格决策来估计企业成本水平能否为企业取得利润,这种利润的预计是企业决定是否开发和投入市场的前提。在这一阶段,财务部门应根据已经发生的费用较准确地预计可能取得的利润大小,同时对新产品的成本从整体上进行估计。通过财务的综合性预估就能大概了解新产品投入资金的回收期长短,从而对新产品的未来前景作出一个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