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长效管理
8863100000005

第5章 企业价值观与理念的辩证关系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的内核和底蕴,企业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树立企业理念中植入企业的价值观,能使企业理念获得生命和灵魂,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

1.价值观的概念及其特点

长效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渗透、反映在企业其它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之中。

“价值观”原为一哲学名词,在哲学中,价值所提示的是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对于主体而言是有意义,即被认为是有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观是指主体关于客体对象的意义的总观点、总看法,全面体现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态度。价值观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的体系,它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作出的价值判断的“总和”。作为一种完整全面的体系,价值往往经过许多次的价值判断和认同才形成,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内涵,它处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在对一般价值观涵义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价值观。所谓企业价值观,仍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们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对本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职工的工作行为及企业的公众形象等总的看法。它是职工对某事或某项行为的一种深层的认定,而不是一种肤浅的或一时一事的好恶。它是企业员工据自身的文化背景,例如所受教育的种类和程度、自己的信仰、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对企业领导风格、经营行为的领会和感悟后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种企业群体人格的人生价值追求,即员工企业行为价值取向。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长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石。

作为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哲理精髓,价值观为全体职工提供了对共同方向的意识和他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事实上,许多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往往是由于它们的职工能够识别、接受本组织的观念,并按此行动。当员工知道企业的主张是什么,知道他们要维护的标准是什么,则他们多半会支持这些标准,而且当这些主张、标准切实变为了他们自己的心智模式时,他们更有可能感到自己似乎是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会为生活在这个企业中对他们的自我尊重、自我实现有意义而受到激励,组织也由此从成员的共享价值观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从西方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企业的价值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在最大利润价值观指导之下,企业员工的一切合理的行为都符合利润最大化这一标准,将受到鼓励和推崇,反之,则会受到约束。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取向于,在合理利润的条件下,企业追求长远发展和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凡是员工的行为合乎这一标准即是可取的;反之,则是不可取的。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则是当今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它倾向于在确定的利润水平上,把职工、社会、企业的利益统筹考虑,即把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三种价值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一般而言,企业价值观具有三个特点:[1]时代性。企业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价值观作为取向是合理的。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在当今的时代,企业若仍然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价值取向,则往往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2]经济性。价值观的这一特点将不言而喻。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顺利运作是建立在成本收益比较合理化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一基础,企业的其他一切方向均无从谈起。为此,如果说企业的价值观中不包括经济性的特点,则是不切实际的妄说。[3]社会责任感。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只追求企业利益而不讲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将难以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包含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由于得到公众的认可,为此公众会对其产品和服务支付合理的价格,使其获得“阳光下的利润”。这三个特点中,前两种特点是任何企业的价值观中均具有的,第三种则主要是当代企业价值观所具备的特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论企业价值观:

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辉煌之路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价值观都可促成企业成功。只有那些注重顾客、员工、股东和供应商们等对企业拥有权利的价值观,才能促成企业的成就与卓越。因为这种企业的价值观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企业的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为企业经营理念,人们往往将两者混淆。事实上两者是一种表里的关系。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内核和底蕴,而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两者均属于企业文化中表现较为稳定的精神文化,在培树企业经营理念中植入企业的价值观,是长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2.企业经营理念要不断创新

经营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在长效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行为指导作用。

企业经营理念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信条、行为规范等,并表达企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宣告如何去实现这一使命。企业经营理念是对企业价值观的凝结和提炼,它确立了企业的行为目标和发展方向,对外能够昭示企业所确立的社会身份;对内能够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意志,唤起员工的巨大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充满活力。

企业经营理念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传递价值较高。它以纲领性、简洁性的语言,集中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宗旨,突出强调了企业的特色与个性。

企业的经营理念如果以文章的形式公开表达出来,就成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企业的经营方针,一方面表示企业的基本经营方向和经营原则;另一方面表示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和事项。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可以说是原则化了的基本经营方针,只要企业能将其视为自己的信条和哲学加以坚持,并且适应环境的变化,从中推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并为员工所接受,则可有效地推进企业的成长。

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可以被划分不同的类型,与此相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将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与经营理念。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查克·奈特论企业经营理念类型:

长效管理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面向顾客”的经营理念和“按部就班”的经营理念等。

“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与冒险,它强化了企业内的竞争,推崇那些不拘一格的敢做敢为的人。用肯尼迪和迪尔的话说,这是“一群个人主义者组成的天下,经常冒高度风险,并对他们的行为是正确或错误能迅速获得反馈”。在这样一种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中都会出现一些革新迷。企业中的员工大多为精力旺盛、热情奔放、敢于实践的人。如惠普公司就以世界第一流的高精确度而自豪。日本佳友银行的“保持传统,更有创新”,台湾资通电脑的“积极热诚,前瞻未来”等,都属这类企业理念的典范。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被称为“黄金法测”。它所持的观点是,“照顾好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加倍照顾”。它实质上强调了企业经营要素中,“人”这一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是对管理理论中“Y”理论的具体运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企业尊重员工,平等待人,信任和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面向顾客”的经营理念,强调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顾客的需要是超乎一切的。像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树立的企业理念是“‘IBM’意味着服务”,麦当劳的“顾客永远是最重要的,服务是无价的,公司是大家的”,台湾统一企业的“三好一公道”(信誉好、品质好、服务好、价格公道)等经营理念无不体现着对顾客的美好承诺。

“按部就班”的经营理念,强调程序化,一切按政策和规定办事的一种文化。它提倡每个员工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鼓励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把产量和产值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经营理念只适合于静态稳定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企业文化的类型还是经营理念的类型,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概括,现实中每个企业的文化与经营理念并非一定与上述分类完全相同,更多的可能是相互交叉、兼而有之。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健康的强大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一旦在企业内形成,则将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职工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人事制度、营销方式、财务制度、企业内的各种工作流程、企业的产品等,并将发挥无法想象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发挥长效管理作用的前提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要能在企业内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