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长效管理
8863100000040

第40章 团队精神——无坚不摧的力量

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团队精神既要与传统特色相结合,又要紧跟时代步代,不断创新。团队精神是无坚不摧的精神原子弹。

1.团队精神的内容

对于团队精神,目前还很少有明确的界定,但人们对团队精神的内涵却不乏切身的体会。现代社会的人们都是隶属于一个个团体。在某些团体,人们会觉得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整个团体成绩骄人,蒸蒸日上;但在另一些团体,人们会勾心斗角,心情压抑,在内忧外患中整个团体分崩离析,成绩一塌糊涂。另外,人们还经常可以通过一些历史典故来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存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没有团队精神,出现“……<1 1 1<1 1<1”的结果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

团队精神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常为团队的成功而骄傲,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反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反对本位主义与山头主义,维持公利与大利,而宁愿牺牲私利与小利,甚至牺牲最宝贵的生命。归属感与一体感主要来源于团队利益目标与其成员利益目标的高度一致。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它与其成员结成一个高度牢固的命运共同体,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团队与其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团队还通过持久而强大的教化宣传及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员对团队的共存共荣意识与深厚久远的情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都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员之间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性、独特性,在发生过失时,见大义容小过;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一诺千金,相互能深信不疑,托以重任;四是相互帮助,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怀;五是在利益面前互相礼让。团队成员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一方面他们和谐相处,充满凝聚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彼此促进,为了团队的成功他们常指出对方的缺点及进行对事不对人的争执,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成更好的合作,追求团队的整体绩效与和谐。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一方面,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及处理团队事务时,努力争取团队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全力行动,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团队成员衷心地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热情。

团队精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首先,从深度上讲,团队精神有程度上的差别。某个团队成员表现出的团队精神可能主要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另一个成员可能是建立在与团队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而有可能还有另一个成员能达到克己奉公,甚至牺牲小我。不过通常而言,团队精神的真正基础还是应建立在团队与个人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其次,从广度上来说,一个团队中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人具有团队精神,也可能是多数人甚至是全部成员具有团队精神。在后一种情况下,团队通常会取得辉煌的成功。但在团队中只有少数人具有团队精神时,可能团队精神会逐渐弥漫扩展到整个团队,也可能团队精神会逐渐消失,这时维护与培育团队精神就格外重要。再次,团队精神还有一个范围问题。团队有大有小,团队精神也有“大小”之别。某些人可能只在小圈圈里面表现出团队精神,对于更大范围的组织集体而言,则奉行本位主义,或搞派系斗争。通常来说,大团队精神要比小团队精神好,高位价的团队利益优先是处理团队精神范围问题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团队精神建设的理由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的工作是由许许多多部门、诸多的环节、诸多的具体工作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想构成这样的一个有机整体,就必须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立性,发挥它的积极性,同时,又要求整体的密切配合、密切衔接。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项工作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企业最大的效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会影响整体,甚至导致损失、失败。但是不可能所有的环节的工作水平都一样高,不可能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都一样好。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善于找到组成企业这个“木桶”里边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如果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的话,木桶的装水量多少就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超过这块板的话,水就流出来了。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木桶”,企业领导就是木桶的箍,一个企业不但要把各块木板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要善于找到那块最短的木板究竟在哪儿?那么,若把这块木板拉长了,整个企业的功能效益就会大大提高一步,这就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木桶”理论。

另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的关系。现代管理非常强调实现个人价值。这是无可非议的。日本管理则非常强调“团队”精神。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问题在于:个人价值与团队精神如何很好地融合,既为每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同时又提倡协作、提倡“团队精神”,形成整体的巨大力量。

——摘自美国《斯隆管理评论》杂志

3.国外团队精神借鉴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同时也对日本企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日本经济奇迹的秘密。日本各界也对“日本式经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总结经验。经研究,有一种观点为大家所普遍接受,那就是,日本地狭、物少、人多,其经济的腾飞虽说有内外各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日本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使然。而企业的竞争力虽然也源于各方面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说以及从日本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才是最终的致胜因素。但是,比较而言,假如以日本最优秀的员工与欧美最优秀的员工作一对一的对抗赛,日本的员工多半不能取胜,那么,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更深入的探讨表明,日本的员工一对一虽然不占优势,但如果以班组和部门为单位比赛,日本总是会占上风。日本的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他们工作勤奋认真,可以说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企业事务上,而欧美的员工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欧美的企业是由少数尖子来主导,凡事“照我的办,”而日本企业则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在个人主义盛行、鼓励个人奋斗的欧美社会,组织内常产生内耗,形不成1 1>2的团体竞争力。而在日本,组织成员极富协作精神,他们能结成坚强的团队,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可以说,日本企业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团队竞争力,其中很重要的是弥漫于日本企业内的团队精神。

欧美企业大力学习日本的团队建设经验,建立起一个个的团队,努力培养团队精神。不仅如此,欧美企业学习团队精神还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与其传统社会的特色相结合,二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例如,欧美现在正探讨团队建设如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夺取信息时代的竞争优势。目前,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在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及无边界的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已经成为组织提高其竞争力的一种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