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长效管理
8863100000003

第3章 高瞻远瞩——实施长效管理

高瞻远瞩是把握未来的前提。只有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才能实施长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稳定增长。企业实施长效管理,应当未雨绸缪,持续发展,不断创新。不能一劳永逸,不会一成不变,不图一举成功。高瞻远瞩是企业之本,发展之源。

全球商界永远是潮起潮落,许多显赫一时的企业如过江之鲫,花开花落。但确确实实存在许多长命百岁的企业,它们经历了漫长岁月和各种艰难险阻的严酷考验,始终屹立于商界潮头,成为高瞻远瞩的不败企业。

什么是高瞻远瞩的企业?高瞻远瞩的企业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是王冠上的明珠。它们为同行公司所称羡,长时间对周围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它们成功的关键简单而又明了:核心信念一脉相承。

一切占据领导岗位的个人,不管其性格多么有魅力、目光多么远大,迟早都要过世。一切有预见的产品和服务事业,一切“真知灼见”最终也会过时,甚至整个市场都可能成为昨日黄花而销声匿迹。然而,高瞻远瞩的企业在经历了产品的多次更新换代和几代叱咤风云的领导人之后,依然会生机勃勃。

首先我们发现,高瞻远瞩企业的建造者偏爱做时钟制造者,而不热衷于做报时员,他们集中精力建立一种机构,即制造一座时钟,而没想用有远见的产品去迎合市场,使讨人喜欢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不断上升。他们并不热衷于依靠目光远大的领导人的个性特点,而是以建造大厦的方法,把精力用在构筑企业的结构特点上,他们工作的主要成果不是把一种良好的思想付诸实施,不是使个人更具魅力、满足他们的自尊心,也不是积累个人财富。他们最大的创造就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所体现的精神。

确定基本信念是高瞻远瞩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要素。正如一个伟大的国度、教堂、学校或其他任何经久不衰的机构都有一种基本信念一样,高瞻远瞩企业的基本信念是一套根深蒂固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的形象!这就是我们的立场!这就是我们大家的追求!”

创建高瞻远瞩企业的人们不屈不挠,实践着“决不退让”这一格言。他们锲而不舍的是什么呢?是企业!对一个设想,应该时刻准备着放弃、修正或加以发展。而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却万万不可退让。

高瞻远瞩企业的基本信念与对发展的不懈追求携手并进。凡有碍基本信念之处,在发展中可以加以改变和推进。驱使人们追求发展的动力发自人们心底对探险、创造、发现、成就、转变和改进的欲望。

高瞻远瞩企业对其目标虽孜孜以求,但并非盲目自满。

对发展的追求就像一种持久不息、无以抗拒的欲望,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得到满足。即使企业已经十分兴旺发达,也是如此。正如亨利·福特所说:“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不断前进。”

高瞻远瞩企业常常提出大胆的目标,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机制。我们称之为“雄心壮志”。真正的“雄心壮志”十分明确并且带有强制性。常常能激起团队精神,使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它有十分明确的终点线,因为人们喜欢向终点冲刺。公司也因此知道什么时候达到了预定目标。

高瞻远瞩企业不仅在基本信念和追求发展之间寻找平衡,它还试图使信念和发展比翼齐飞,永不懈怠。如同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原理一样,基本信念和发展的所有因素都可以相互补充,彼此加强。

基本信念可以促进发展,为发展得以持续提供基础。高瞻远瞩企业借此基础进行演讲、实验和变革。掌握了根本,公司就能轻易把握住非核心成份的变化和动向。

对发展的追求使基本信念得以发扬。如果没有持续的变化和进步,公司就会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落伍,就无法保持强大,乃至无法生存下去。

不管你是谁,都能在建立高瞻远瞩企业方面有所作为。你不必坐等天上掉下远见卓识,不必期待灵感的闪电撞击出“奇思妙想”。不要迷信,以为建立高瞻远瞩企业高不可攀,只有他人才能做到。但要建成高瞻远瞩的企业,你必须准备长途跋涉,一劳永逸的事是永远都没有的。

不登高,无以远望;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谋略必须登高远眺。

登高远眺,就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着眼于长远的未来。预见和把握时代的趋势;例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政治日益多极化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加速发展与矛盾加剧的国际化趋势;高科技产品将长期领先的趋势。

把握了这些大趋势,谋略运筹才有方向,才能主动。

登高远眺,登高是前提;不登高则无以远眺。

登高,就要摆脱一人、一事、一厂的狭隘眼界,超越就事论事的层次,鸟瞰世界,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电脑公司宣布破产。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的企业,为什么会走下坡路以至于生存不下去了呢?据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人不当,王安博士将企业交给他的儿子管理,其子经营管理能力并不强;二是产品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败北。王安电脑公司的命运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切成功都是历史,事物是“此一时,彼一时”,没有永远“长青”的产品,没有永远兴盛的企业。企业经营的好坏,关键要看自己如何把握自身,有没有高瞻远瞩、把握未来、长效发展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手段。“成功的企业家应用三分之二的精力思考明天。”就企业而言,企业高层领导不去思考未来,那么,就没有更合适的人去进入这个思考层次。任何企业及其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能否延续并保持活力,同企业家是否面对明天紧密相关。所以,所有不愿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市场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的企业家,就必须有长远眼光、超前意识,进行战略决策,采取战略行动,才能使企业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权。如果企业高层领导的精力都陷入处理日常事务与生产活动,忽视或者没有时间抓应抓的大事,无异于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荒自己的地,种别人的田”。这样的企业带头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面向未来,是企业管理能否长效的根本方针。在管理科学上有一条管理原则叫统筹原则,其中包括统筹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统筹今天和明天。今天即将成为过去,明天对我们才更重要。人总要有点超前意识,事情总要超前一点去做,不能等暴雨淋头了才想起来去买伞。在经营管理工作上,没有超前意识,今天不想着明天,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凡成功者,都是今天为明天做了准备,时针指在今天,而他却在为明天的生存发展忙碌了。

——摘自美国《企业家》杂志年复一年的持续增长,可谓是每个企业的最高追求。然而,中国的不少企业往往还未长成幼苗,便已在盲目追求多元化、盲目求大以及宏观经济不景气等一道道屏障前纷纷落马。

企业领导者为成为一个具有战略头脑、战略眼光、善于进行谋划的经营战略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经济学者专家的论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家大胆创新的成功案例,揭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这便是本书所论述的长效管理。

长效管理,是以制定企业持续增长和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发掘内部潜力为手段,以实现企业资源长期、有效的积累为目标的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将随着企业的实践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完善。

为此,《长效管理》一书以创新的理念,总结了国内外持续发展百年不衰企业的管理经验,提炼概括出了企业保持鼎盛期的长效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立足现实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长远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值得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