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桂林人
88597500000003

第3章 手工的桂林

桂林有两样东西是谁也搬不走的。第一是山水,所谓鬼斧神工,那是老天爷的手工作业,可能因为比较得意,一直留到今天;第二么,就是桂林米粉,越是小家小户小老百姓的纯手工经营,就越是让人一吃难忘。

别跟我说你在山南海北都可以吃到桂林米粉,米粉离开了桂林还能叫“桂林米粉”吗?有个在深圳做杂志的朋友听我聊“米粉经”听得兴起,约我去那边开店树大旗镇镇各路小妖,条件给得很优惠,可我不敢去。想想看,即使我可以熬出自家老灶秘方配制的卤水,你能空运榨米粉少不了的桂林天然水吗?这水说来也怪,刚能凝千年钟乳石,柔可榨细滑粉。

我2005年在阳朔西街住过一阵子,在那儿赶稿子,记得当时阳朔米粉卖得比桂林贵。然而最好吃的米粉在桂林,到现在也就卖三块五二两。“石记米粉”开在解放西路微笑堂前,我们住在市里,早年常常打的去吃。现在自己有了车,反而去得少了,闹市区停车太麻烦。

从早到晚,店门口排队交钱换粉牌的人少则四五多则数十,把个长蛇阵甩到小而朴素的店门外。店里雇了五六个小工,收钱由老板亲自上阵。十几张简易桌每张坐四个人常常找不着空位,大略算算也知道这家年入五十万不成问题。这么好的生意,就是不见老板扩大规模开连锁店。

原因至少有一:老板天生好嗓,比如收了我的钱,他会用纯正桂林话大声报出“一米一切”,这时千万不可误听为他说你“一妻一妾”,他是说这两客一人吃米粉一人要切粉,以此类推,也有“两米一切、三切一米”的情形。如果开了连锁店,他没法亲力亲为间间关照到,儿子又在外面上大学,谁来喊“一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