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桂林人
88597500000028

第28章 头上的事

我云南老家曾经最熟的理发室名叫“三八”,桂林市中心曾经最牛的理发店名叫“七三”,都跟数字有关,却是前数字时代的故事。

三八理发室跟现在港片里拿来骂人的那种三八一点也不沾边,它是真诚地三八着:打我记事开始,里面的理发员就是清一色的女子,穿洁净的工作服,送上来的毛巾永远蒸出香喷喷的热气,我被按着头让电推子啃后脖颈的滋味痒酥酥的,店堂里此起彼伏嗡嗡着吹风机的声音,让人昏昏欲睡。我家那时就住这理发室楼上,确切地说,是小学学校和这理发室分享小城里的一套旧式财主宅院,常常是,理发室大锅炉的水开了,她们自个儿不知道,几个老师的孩子却趴在楼上走廊的木栏杆上齐声高喊“三八理发室的水涨了”,一直要喊到她们应声。

三八理发室并非女生宿舍男客勿进。老妈自己烫头,也带我吹头的时候,常能看见些叔叔伯伯躺在店里很专业的皮面铁帮理发椅上,被理发员阿姨用带保龄球瓶底形木柄的白毛刷招呼得满腮帮子都是白花花的肥皂沫,乖乖等着人家动剃刀。在野外修路架桥的老爸难得回来,胡子拉碴地进一趟理发室,出来就变个齐整干净的俊小伙。

小孩不知大人头上那点事有多重要。初中时,女同学们都不让穿奇装异服,只有小玲平安无事地长年烫着短鬈毛,穿着喇叭裤。N年以后才知道,小玲她妈当年就在三八理发室上班。想想我那严厉的女班主任,可是发型无小事的哦。

桂林的七三理发店,据说得名于毛泽东发表在某年七月三号的一个指示,那指示是制止“武斗”的。我刚到桂林时,这店还没散,还在市中心,但已经有点江河日下、难以为继的意思,收费不高,做的发型也中规中矩,洋不起来。很快,我跟城里的熟女一样,在其他时髦的店里有了长年认定的发型师,他们多半操着生熟不同的粤地口音,取的店名么,不是“大香港”,就是“小九龙”。

这一阵,我爸在桂林住着什么都好,就是找不着合心的理发店。他说了,发廊就是发廊,装修再漂亮,他也不进去,他认的就是那把哪怕皮子破了个角,里面也能抽出棕毛来的专业理发椅,理发师傅可以不论男女,但一定要不止懂理发,还懂修面,不糊弄人。

那天我穿着出门礼鞋随老爸从七三原址阳桥一带一路找到桂剧院的后巷里,脚尖悄悄磨起了泡,总算找到一家自号“七三顾师傅”的小店。看他心满意足躺在那儿享受传统理发全套把式,我坐在一边想,俺老爸什么时候出落成个老派绅士了,在乎我出门的淑女模样,还把头上的事,坚持成了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