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桂林人
88597500000025

第25章 水样桂林

小时候曾碰到一位爱好摄影的香港人,他走过世界不少地方,希腊、埃及都去过,谈到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他这样表述自己的拍摄感受:不知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色彩都很暗。那时人的穿着,自然不用说,都偏灰偏蓝,建筑也很旧,加上盖了许多中小工厂,城市上空常年笼罩着厚厚的烟尘,天空是铅灰色的,人的眼神也是铅灰色。

去年夏天,一位家住南方丘陵小镇的小表妹,第一次来桂林,说:桂林的每个角落,都像是花园。我听了很惊奇。长期住在一座城市里,有时会忘记城市的变化,就像朝夕相处的人,不会注意到对方有了鱼尾纹,或者白发。尽管尚有许多不满意,但这座城市确实变了许多,至少它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与漓江的河水,与沿岸的山峰绿野息息相关,爱护这些大自然的天赐景物,就是爱护自己。

大家都知道,北方有些地方缺水,一盆水要洗脸洗脚,还要冲厕所。有个作者朋友从北方来,说他最受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见南方人开着水龙头洗脸漱口,这边洗着漱着,那边水哗哗地流。确实,桂林水多,从来就没有缺水的时候,人们常说夜上海,秋北京,雾重庆,雨桂林,说的是景色。我觉得说雨桂林,不足以形容桂林的湿,水桂林才更准确,因为桂林的水质,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记得少年出游,头一次到华东各城市,很惊奇喝到的水有那么强烈的漂白粉味,而喝水的本地人,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异样。又记得小时候养鱼,每次换水都要拎桶走几百米,到漓江中央去取水。那时的鱼是很挑剔的,如果换的是自来水,很快就死掉,只有在清澈的漓江水中,才会悠然逡巡。

社会在发展,现在的鱼,跟现在的人一样,都培养出了承受力,在浑浊的水中也能存活。人其实也一样,空气就像水,我们就像鱼,只是水比空气更稠些,我们比鱼更傻些。鱼碰上不清洁的水,可以逃避,去上游或者下游,寻找新的生存地,而我们当中只有少数人可以远走高飞,多数人贫贱不能移(民),只能忍受,继续生活在原地。

这里说的,还只是视觉上的影响,至于声、光、震动、压力、磁性等等的影响,还没有提及。这里说的,也只是对人的影响,至于大的生态环境中,对大熊猫、小昆虫的影响,在一个追逐经济效益的社会,更没有条件提到桌面上商榷。

似乎现代人只考虑自己,也只有能力考虑自己,至于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那是不存在的,不把它们拿来吃掉,就算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