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09

第9章 天下廉吏第一

被雍正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大臣于成龙。雍正皇帝知道了于成龙的事迹后,不仅屡加赞誉,还追赐他“清”的谥号。这时候,距于成龙去世已有40多年,于成龙若地下有知,也应对此感到欣慰。

于成龙初登仕途,曾任罗城知县。那时候,战事尚未完全平息,天下百废待兴。县太爷要是首先修复官衙,谁敢说三道四!可是,于成龙没有这样做,他关心的是国计民生。他命人在树丛中搭了间茅屋,以此作“县衙”。这“县衙”太简陋了,门是树枝编的,桌子是泥坯堆的,床铺是几捆干草。“县衙”里没有内外之分,县太爷办公、生活都在这间茅屋里。于成龙经常带着随从外出巡视,他从来不乘轿,全靠两条腿走。他的随丛本想跟着他沾点光,捞些好处,看到这种模样,未免心灰,有人吃不了这份苦,悄悄地溜了。没了随从,于成龙便一切自理。有次上司派人送公文到罗城,几经周折才找到“县衙”。差人看到有个人在洗衣裳,还以为是仆人,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人就是知县大人。差人惊讶万分,忙不迭躬身请罪。来人离开罗城后,县太爷自己烧饭、洗衣的事便传开了。

有一年,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赴任前,他命手下买200斤萝卜放到船上。买这么多萝卜干啥,难道按察使大人以为福建没有萝卜,买这么多当地土产送人?一名贴心老仆向于成龙问起这事,于成龙笑着说:“福建有萝卜,这是我带上船自用的。这次前往福建,不是一天两天能到的,有了这些萝卜,口渴了可用之解渴,没菜时可用之烧菜。”老仆听了于成龙的话,感慨地说:“做官的要是都像老爷这样,很多事就好办得多了。”

到了福建,于成龙办事十分认真,生活极其俭朴,手下人稍有懒散,他就严肃地说:“做官的,千万不能贪图安逸,办事图安逸,就要成为昏官;更不能贪图钱财,一贪财就要成贪官污吏。”

于成龙的官衙里有棵槐树,人们发觉这棵树上的叶子日渐稀少,有人对此注意起来,发现于成龙的仆人每天摘取槐叶。一名官员好奇地问仆人,采槐树叶干什么?仆人回答道:“我们老爷喜欢喝茶,可是这里的茶叶太贵,老爷舍不得花太多的钱买茶叶,就让小人采槐叶代茶。”福建的官员听了,都讥笑于成龙太小气。于成龙得知后微微一笑说:“天下刚刚安定,百姓生活困苦,我们做官的不节俭,老百姓将不堪重负。别人说我小气,就让别人去说吧!”

于成龙不仅自己生活俭朴,对妻子儿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在外做官,从来不带家眷,一怕他们养尊处优,沾染上奢侈的恶习;二怕自己有所分心,对公事不能全力以赴。有一年,他在江西任上,儿子从家乡来探望他。儿子回乡时,他没给儿子钱财土产,当时厨房里正好挂着一只咸鸭,他就取下切了半只给儿子带回家。这件事传出去以后,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于公小气心胸狭,公子临门割半鸭。”这句顺口溜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对于成龙更加敬重了。

由于于成龙勤于政务,为官清廉,声名鹊起,官职不断升迁。康熙二十二年,于成龙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两江一带是天下首富地区,总督是封疆大吏,两江总督是天下第一肥缺,这是官场上人人皆知的。康熙皇帝看中了他,正因为他为官清廉。

消息传到两江总督府所管辖的江苏、安徽、江西一带,顿时忙坏了当地的大小官员。于成龙的清廉,他们早有所闻,不过他们又想,清不清只是为官的声誉,清官又能清到哪里去?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马屁是要拍足的,新总督即将到任,“恭迎”是一定要做好的。有的广罗异宝,作为拜见新总督的见面礼,有的准备了豪华府邸,打算献给新总督作为督府。有位江西大吏想得更周全,不仅准备了见面礼,而且准备了华屋,连同侍从、奴婢都一应俱全,只等总督大人到来后献上去。

正当大小官员掐算着日程,准备为新总督接风洗尘时,忽然传来消息,于大人已经到任,进了总督府。原来,于成龙上任既没用仪仗,也没有成群的亲随,只是雇了辆毛驴车,到金陵赴任。难怪官府派了许多人打探,也没有探知总督大人何日到金陵。官员们为之一惊:这位总督大人非同一般,以后做事要格外小心。

于成龙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属下的官员全都召去训话。看着大小官员,于成龙严肃地说:“既为朝廷命官,就必须奉公守法,勤恳办事,绝不许玩忽职守,贪赃枉法,若有违背,严惩不贷。”这番训话,给了当地官员一个下马威,为端正两江地区的官风,起了威慑作用。在于成龙的任上,两江官场没有发生过严重的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的事。

两年以后,年近七十的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临终时,于成龙没有家人在身边,一切由属官料理。逝世后,丧事由当地官员操办。属官们整理于成龙遗物时,发现他的财产少得难以置信。三年清太守,当时有十万白花银,更何况两江总督!可是,他的遗物除书籍以外,只有一只旧箱子,内盛粗丝衣一套,靴子一双;梳洗用具一套;旧缸一口,内有少许粗米;小盂一只,内有少许盐。此外别无它物。

于成龙为官几十年,一直没有违背他的为官原则:勤于政务,体恤百姓,清正端方,生活节俭。难怪雍正皇帝赞誉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