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8845000000023

第23章 卓越的领导力(4)

电视剧《士兵突击》在“无美女、无明星、无恋情“的三无情况下,其收视率颇高。主人公许三多从一个“猪都被气死了“的”倒数第一”,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冲锋陷阵的“老A兵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人们乐道于他的成长变化时,更敬佩对他倾注心血全力培养的老班长史今。是史今的宽宏,将这个差点葬送整个团队的“一根筋“保留了下来;是史今的宽容,将这个抡起铁锤砸领导的“龟儿子“保护了起来。

史今的宽宏度量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在观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可贵的领导者形象。

一个管理者有了宽宏的度量,就有了一颗处之泰然的平常心,就有了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就有了几分超然、几分大度的豪迈,就有了放心胸于天地间,置得失胜败于坦然处的气魄,就有了退一步路宽,让一分释怀,你就能以人格魅力树威信,以理解信任唤起人的良知,以宽厚仁慈感化他人,以博大的胸怀收揽人心,你的身边就会团结一批人,凝聚一批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首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一对有名的搭档。一天威廉一世回到后宫,又是摔茶杯,又是砸东西,皇后问他:“是不是又受那老头子气了?”威廉一世说:“是呀,我又受了他的气。”皇后又问:“你为什么老受他的气?”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天天受了那么多人的气,他不在我身上出,又在哪里出呢?我当皇帝受了他的气,又往哪里出呢,所以只好摔茶杯、砸东西了!”德国当时为什么那么强盛,除了有个好首相外,关键还有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一个管理者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管理者胸怀狭隘,鸡肠小肚,没有宽容的度量,没有容人的雅量,则很难与人相处,很难赢得人心,自己既会感到孤单寂寞,活得很累,又很难成就事业。

心胸宽阔、度量宏大是管理者必备素质。只有具有这种素质的管理者,才能建立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79﹒讨价还价:做人厚道,办事活套

有一个公司经理,在面临公司效益越来越差,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困境下,去向一位管理大师求助。

管理大师来到公司,对公司的管理情况作了初步了解,便问公司经理:“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公司经理有些诧异,但还是答道:“节假日去买过,有时陪夫人,有时单独去。”管理大师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呢?”“是的,是这样。”“那么,你去买菜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喜欢讨价还价呢?”“不仅是我,其他买菜人都喜欢讨价还价。”公司经理不知道他问这些有什么意图。

管理大师笑了笑提醒他:“你是否也用这种买菜方式去经常对待你的员工呢?”公司经理沉默了,他似乎已有所悟。

最后,管理大师意味深长地说:“不管是做人、做管理都要厚道啊,对员工不厚道,这是管理的大忌,这是公司管理的病根所在呀!”

厚道是做人之本,精明是成事之基。一个厚道的人,会赢得同事、朋友、亲人的信任,会给他人留下好感,赢得一个好人缘。

管理者是人群中的优秀分子,是带领员工、影响员工的表率,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更应具备厚道的品质。

管理者就好像一家之主,涉及把员工带到哪里,也关系到对员工施以什么样的目标和影响。一个厚道的管理者给员工以影响,受其熏陶,员工也就有了厚道的品质,所谓“有什么将,带什么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这个道理。

一个管理者的厚道,就会对员工以诚相待,真情相助,就会谦逊礼让,大度宽容,就会善解人意,以心换心,就会善良处事,慈祥为怀,就会替员工着想,为员工分忧,就会把员工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随时记在心中、放在心上,员工们就会有一种认同的心理,有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对管理者就会信任有加。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尹明善曾经讲道:“其实一个管理者,不必要有太大的能耐,最要紧的是要厚道,然后你的员工就地道了。”他还说:“老板厚道,员工地道,同行称道,企业和谐,才能生财有道。”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管理经验时说:“仁爱厚道比聪明更重要。”

现实管理中,也确有一些管理者,他们认为从事管理,只要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只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这就够了,就能够管理了,因而一些仅有聪慧头脑的管理者却缺乏厚道的品质,他们对员工不仁不义,不厚不道,在待遇上克扣,在要求上苛刻,在态度上冷漠,在言行上欺骗,员工成了任意指使的廉价劳动力,成了为其卖命的有思想的工具。久而久之,员工就会有种防范心理,就有种被奴役、被欺诈的感觉,有的员工表面上迫于无奈、勉强顺从,内心深处却对你恨之入骨。有的员工看似替你干事,实际上是磨洋工、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有的员工甚至还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干一些不仁义、不厚道的事,管理者最终会品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讲到小时候的一件事情,他的家住在部队大院里,院里有只狗,与他相处得很好。一年夏天,小狗热得慌,张着嘴,伸着舌头,哈哈地直喘,小崔招呼它,它就听话地跟过来,小崔抓了把沙土,撒在狗舌头上,狗折腾半天,将沙吐干净,又亲切地迎上来。小崔再次撒了一把土,那狗又痛苦不堪地吐啊吐,把嘴弄干净,又迎上来,依然张开嘴,伸着舌头,喘着粗气。小崔已准备好了第三把土,但他没有再撒,他实在不忍心了,小崔动情地说:“是狗的厚道让他住了手。”

每一个管理者,如果都能多一点厚道,还会愁管理不好员工,带不好团队吗?

做人要厚道,办事要活套,只要我们做到厚道仁慈,外圆内方,就能纵横于这个复杂的管理世界。

80﹒晋文公攻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春秋时期,一次晋文公率领军队攻打原城,他与全军将士约定只打十天,十天打不下来就撤兵。当时也只按十天时间准备了粮草。

在攻打原城的战斗中,尽管将士们英勇顽强,但是守敌奋力抵抗,到了第十天城池仍没有攻下,晋文公按照事先承诺下令收兵。

这时,晋文公的情报人员从原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城里的守敌已弹尽粮绝,最多只能再坚持三天。群臣向晋文公进谏:“我们还是再坚持一下,只要过了这三天就能轻取城池。”晋文公却说:“我和将士们已有言在先,只攻打十天,现在十天已到,如果我不撤兵,即使得到一个原城却失去了信用,这就很不值得了,我不能这样做,下令立即收兵。”

原城守敌听说了这件事,都说:“哪有君主像他这样守信的呀!”便归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很钦佩晋文公的守信,于是也归顺了晋文公。

管理者的生命是什么?是信守诺言。

古人云:“成于信,毁于随。”说到做到,信守承诺,讲求诚信,这是管理者树立威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凡优秀的管理者,都能做到信守承诺,他们懂得,信守承诺,就能够赢得员工的信赖,就能够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信誉。

先秦时期的商鞅为了在百姓中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搞了一个立木赏金,他说到做到,绝不食言,取信于民后,他后来颁布的法令,全国上下都严格遵守。宋代王安石曾写诗赞颂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看来,信守承诺,是激励指挥员工的无价之宝,是重要的管理方略。

而有的管理者却偏偏爱许诺,经常不假思索地给员工作出承诺,“这个职位空缺后,你来做”,“这件事办成后,你到国外去转上一圈”,“所有的项目都给你“......而后呢?或者忘在九霄云外,或者根本无力办到,再或者是本来就没有意愿去兑现他的承诺。

他们认为,把好话说在前面,给员工吊下胃口,就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干劲,员工就会努力工作。

殊不知,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根本无法收回,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员工会牢牢记在心上,并且会有很大的期望值。一旦不能履行承诺,他们会从内心深处感到失望,当员工失望的时候,那是双重的痛苦,然后就是对你一万个不信任,你的威信就会大大打折。

难以实现的诺言其实比谣言更可怕,谣言虽然能蛊惑人心,但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明白真相,而未实现的承诺骗取的是人们真心的付出。

对于不能实现的诺言,最好今天就让员工失望,不要等骗了员工积极性后再让他们失望。

管理学家帕金森曾说:“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前途的许诺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它将在多年中被一字一句地记住。因此,绝不要应允任何自己不能兑现的事,并确实使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你从不许诺任何不能兑现的东西。”

人们常说,皇上是金口玉牙,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也得是金口玉牙,不要轻易许诺。轻易许诺未必能够承担大任,真正有能力的管理者从不说废话。当一个人缺乏责任感时,他就会信口开河,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

为什么要轻易许诺呢?你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下余地,把话儿说得灵活、委婉些,多使用一些“可能”、“尽力“之词,有几分把握,就该事实求是地说几分。若兑现了,效果一点不比许诺差,若兑现不了,仍然留有空间,不存在不守信的问题。

要么许诺之后,就要抱定一诺千金的信守,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说的话虽然不是圣旨,但你的承诺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君子无戏言,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应该是一个不开空头支票,言必行,行必果的谦谦君子。

81﹒青蛙选国王:树立自己强势的管理权威

很久以前,一群青蛙请求众神之王朱庇特给它们安排一个国王。朱庇特觉得这是件简单的事情,随后就把一根圆木扔到了湖里,对青蛙说:“这就是你们的国王。”

青蛙开始见到国王,都吓得往泥里钻,过了一会儿,一只胆大的青蛙从泥里钻出,它想看看新国王,当看到木头国王在湖面上,没有任何动静,胆大的青蛙便把这一情况告诉其他青蛙。之后,所有的青蛙都浮上来,它们越靠越近,最后都跳到木头上面,有的把它当床在上面晒太阳,有的在上面跳来跳去做游戏,这些青蛙哪把它当国王!

有一只青蛙担心这样下去,青蛙国会变得一片混乱,便又来到朱庇特那里,请求给它们派一个有魄力、有威信的国王。

朱庇特当时心情不很好,便派了一只长腿鹳到湖里去。

大部分青蛙见到新来的国王,都远远地躲着看动静,有一两只青蛙不怕事,它们跳到长腿鹳跟前想探探底细,还没有等它们回过神来,长腿鹳就把它们一一吞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