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139

第139章 禅心以助人为本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特别喜好参禅打坐,还曾经跟随佛光禅师学禅。后来,兄弟三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兄弟三人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刚去世不久,妇人带了七个子女生活,生活非常艰难。

第二天一早,到了三兄弟该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突然对两位哥哥说:“两位哥哥继续参学去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弟弟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了,出外参学,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劝也懒得劝,拂袖而去。

这位寡妇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看到这位行者自愿留下来帮助她,当然求之不得。又看到三弟一表人才,妇人表示愿意以身相许。三弟没有直言拒绝,只是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妇人一听,对三弟更加敬重。

三年以后,妇人再次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弟又道:“如果现在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妇人觉得三弟说得在理,没有强求。

三年后,妇人又提出要结婚,三弟再度婉拒道:“为了我们将来更加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如此三年、三年再三年,岁月如梭,一晃九年就过去了,这一家的小儿小女都已长大。三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愿已完成,就向妇人说明自己矢志求佛的决心和当年留下来的初衷,然后与这一家人道别,独自踏上了继续求佛的漫漫长路。

有些人虽然对参禅悟道狠下功夫,但他们都永远参不透禅的真谛,因为他们缺乏一颗度人之心,只是一味地寻求自己的解脱。其实,帮助别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写了一个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部。

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在这天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

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把他紧紧抱住并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

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但他读完这部小说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睛瞪着陌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年轻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十九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有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然而别林斯基他们却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陀氏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重要的是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这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禅悟:真正的禅心不只是坚忍不拔,刻苦修行,更要“腾出一只手”救度别人。“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手”给忧伤者——安慰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绝望者——点拨鼓励他们……这样,你不花一分钱,便可以帮助别人,甚至可以改变别人的一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