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131

第131章 牺牲自己,帮助别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波达,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济困扶贫,行善积德。

天帝释知道后,十分担心。因为天帝释这个地位,并非终身制,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修善积德,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死后便能转生到天堂当天帝释。

天帝释害怕萨波达国王会来抢自己的帝位,就想试探一下他已修行到什么程度,到底想干什么。

于是,天帝释便找来手下的一个侍从,对他说:“下界的萨波达国王正在修善积德,名气很大,德行很深。他大概是想夺我的帝位!现在我变作老鹰,你变作鸽子,我追捕你,你就逃到萨波达王那儿,向他求救。他既然心肠仁慈,就一定会救你,然后我去向他索求鸽子。他既然答应救你,就不能把你交给我,也许会买点肉来做交换,但我坚持不答应,他就会割自己的肉,来抵鸽子的命。到时候我耍点小法术,教他无论怎样割肉,哪怕把全身的肉都割下来总抵不过鸽子的重量,那他一定会后悔。这样,他以前行善积下的功德,就完全作废了,也就夺不走我的帝位。”

于是,天帝释就变成一只体态雄壮的苍鹰,侍从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鸽子。苍鹰恶狠狠地扑向鸽子,鸽子慌慌张张地一边呼救,一边向远处逃去。

萨波达国王正在王宫处理政事,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呼救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苍鹰正在追逐一只可怜的白鸽。

鸽子东躲西闪,实在无路可逃,便一头扑到萨波达国王脚下叫道:“大王,老鹰要吃我,请您救命!救命!”

萨波达国王安慰它说:“你别害怕,我一定救你。”

苍鹰随后扑了过来,立在宫殿前,对萨波达王国说:“这只鸽子,是我口中之食,现在逃到大王您这儿来了。请大王快把它还给我,我肚子饿极了。”

萨波达国王说:“我曾发誓要救渡一切众生,更何况这只鸽子向我求救,我已经答应它了。人应当言而有信,我不能把这只鸽子交给你。”

苍鹰说:“大王!您说您要救渡一切众生,但我今天如吃不到这只鸽子,就会饿死,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吗?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我饿死,不闻不问吗?”

萨波达国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再拿些肉给你,你就别吃这只可怜的鸽子了。”

苍鹰说:“那也行,但您拿来的必须是刚割下来的新鲜热肉,否则我无法吃,还是会饿死的。”

听苍鹰这么说,萨波达国王心中暗感为难。他曾想随便找点熟肉打发苍鹰了事,但没想到苍鹰只吃刚割的新鲜热肉。

萨波达王想:“到哪里去找刚割下的新鲜热肉呢?如果为此而宰杀其他动物,则我为了救一命,又害另一命,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来喂苍鹰。

主意打定,便对苍鹰说:“既然你一定要吃刚割的热肉,那我就割一块肉给你吧!”

苍鹰见萨波达国王中了圈套,心中暗暗发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能这样做,足见您道德高尚。不过,既然您要普度众生,就应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我虽然只是一只鸟,保证也不偏不倚。因此,只要您割下的肉,与刚才的那只鸽子一样重,那么,我就不再吃那只鸽子。”

萨波达国王说:“好吧!”便让侍者取来一具天平。

萨波达国王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着剧痛,手持利刃从自己左腿上,割下一块大致相等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于天帝释施了法,天平放鸽子的那一端,低低地向下沉去,而放肉的一端却高高地翘起。

萨波达国王见状,连忙又割下一块肉,但天平两端仍不平衡。一次又一次,一块肉连着一块肉,一会儿萨波达国王两条腿上的肉全割完了,鲜血淋漓,流了一地。然而,天平上放肉的那一端,仍高高地翘着。萨波达国王无奈,只得继续割下自己胸脯、手臂上的肉,一段时间后,萨波达国王身上可割的肉几乎要割完了,天平还是不平衡。萨波达国王急了,挣扎着使出全身仅有的一点力气,一下子扑到天平上,随即昏厥了过去。

这时,天地震动,天神们纷纷下凡,为萨波达国王的高尚行为而感动不已。

天帝释这时也恢复了原形,他唤醒萨波达国王,问道:“你做出这种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善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当转轮圣王?还是想当天帝释?在这三界之中,究竟什么是你所追求的呢?”

萨波达国王用极其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对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无所求,我只希望普度众生。”

天帝释又问:“今天你为了一只小鸽子割尽全身的肉,吃了这么的多苦,心里觉得后悔吗?”

萨波达国王说:“我一点也不后悔。”

天帝释这才明白,原来萨波达王不是要抢他的位子,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又追问:“你所说的全是真话吗?”

“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国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国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国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禅悟:佛经中关于佛家子弟焚身、剜肉,以代众生受苦、救赎众生的记载不胜枚举,千百年来之所以这样大肆弘扬这些故事,并不是要误导人们焚身、剜肉,而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一种大慈大悲的宏愿和决心,表明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为了解救他人的痛苦,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