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130

第130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从谂是唐代著名禅师,道旨很深,他认为:“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意思是说,金佛通不过熔炉,木佛通不过火烧,泥佛通不过水洗,只有真佛在心里坐着。言外之意,就是说庙里供奉的用金、木、泥塑成的佛像均是偶像,经不起水火的考验,只有自身修炼而悟得的真理,才是真正的心中之佛,才是永存的佛。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很长时间向从谂禅师那里接受教诲,但却一直没有得道。

一日,将军去拜见从谂禅师,问:“法师,我死后会往升极乐还是入地狱?”

从谂禅师说:“入地狱。”

将军又问:“那法师您呢?”

从谂禅师回答道:“老僧最先下地狱!”

将军说:“我是杀人无数,理所当然入地狱。法师修行一生,为什么也入地狱呢?难道法师一生白白修行了吗?”

从谂禅师当头棒喝道:“我如果不下,又有谁来教化你?”

在佛家看来,地狱是阴深、冷酷、黑暗和充满恐怖的地方,地狱里的犯人饱受刑烙、鞭笞、饥饿、寒冷、酷热,说不尽的惶恐战栗,讲不完的哀愁痛苦,得不到外界的关心,受不到他人的同情,度日如年,更何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无有穷尽。然而,无数佛家子弟却甘愿付出他们最大的爱心,要亲自到地狱里去,为的是要拯救那里的众生。

不但要进地狱,而且誓要度尽地狱里的众生。这种济世救人的精神,实在是太伟大、太难得了。可以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旷古绝今、最伟大的一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佛家甘为人梯、济世救人的精神。

据佛家经典记载,最早誓愿“入地狱”的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在过去世累劫修行中,曾是一位婆罗门女。她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前,发过大誓愿说:“愿我尽未来无量劫,要度尽那些有罪苦的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够获得解脱。”

地藏菩萨过去又曾是光目圣女,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了同样的誓愿。

地藏菩萨过去也曾是一位长者的儿子,在万行如来前,也发誓说:“我将在未来一切不可计算的时间中,要为那些罪苦的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得到解脱,而我自身要在他们成佛后方成佛道。”

后来地藏菩萨又做了一名国王,以国王身份尚且发下宏大誓愿:“我若不先去救度那些罪苦众生,使他们得到安乐、证到菩提的话,终不愿先他们成佛。”

概括来说,地藏菩萨的大愿即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试问世上的人,谁愿意进入恐怖多难、痛苦绝顶的地狱里去?尤其是要舍身救众,做一名最大的牺牲者?

然而,以地藏菩萨为代表的佛家却以宽博的慈悲心,毅然地舍身为众,历经地狱之劫难,救度那些哀苦无告的受难众生。他全然代表了无穷无际的佛心,也代表了佛法无尽的光明。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风靡全球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一个情节:老方丈为使少林僧众免遭杀戮,宝刹净地免染血污,甘愿置身火海却面不改色。

这种大无畏牺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佛教信徒,乃至中华民族道德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些舍生取义者,总是能赢得人们无比的尊敬与爱戴,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中被铭记。

禅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心中的理想,下地狱也不是可怕的事。这是将个人得失、生死荣辱完全置之度外了,是大悟之人才有的胆魄和勇气。这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表达了佛家济世救人的精神,其崇高,其伟大,其牺牲忘我,是其他任何宗教文化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