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8835100000082

第82章 正确把握退出时机

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把握正确的退出时机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事实上,当他们走进这个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扑面而来的各种消息、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一时间就会把他们淹没,嘈杂的声音一时间就会把他们淹没,忽上忽下的股价走势图就像是魔咒一样牢牢地控制住了他们的思维,此时他们在走进股市之前的冷静与理智瞬间得无影无踪。头晕目眩的他们俨然一副囚徒的模样。此时还期望他们能够找准退出时机,那就真有一些痴人说梦的味道了。

在巴菲特看来,正确的进入时机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只有找准了恰当的退出时机才能最终确保自己旗开得胜。就像是爬山一样,顺利地上山只能说明你成功了一半,能否顺利下山将决定你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投资的成败取决于投资者能否做到在恰当的时机退出。如果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没有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而仓皇进入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被市场套牢,无路可走,却又无路可退,如此骑虎难下的境地将迫使投资者最终做出违反常理的决定。尽管他们懊悔至极,但一切都将于事无补了。这似乎令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免感到一丝绝望。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巴菲特说过:“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可以看出,在这位“股神”的眼里退出时机似乎并不是那么难以把握,他可以为所有迷茫的投资者指点迷津。

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巴菲特几十年投资经历的经验之谈。

(1)他认为如果投资目标已经不再符合投资者的投资标准时,那么这时投资者就要考虑退出了。如果此时投资者还在犹豫不决,可想而知,后果一定是不堪想象的。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往来文件揭示出它已经将它持有的迪斯尼股份卖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一名股东问巴菲特为什么要卖这只股票。一向保持沉默的巴菲特说:“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特征有一种看法,现在这个看法改变了。”其实在巴菲特看来,迪斯尼公司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制作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样永恒经典的迪斯尼了。它已经迷失了方向。它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的爱好让巴菲特感到不安。迪斯尼在网络中挥金如土,把大把资金投入到搜索引擎的网站中,并且购买了一些已经出现严重亏损的网络公司。这样的迪斯尼在一向苛刻的巴菲特眼里,已经距离他的投资标准相去甚远,它已经无法提起巴菲特的丝毫兴趣了。

(2)巴菲特认为当某只股价出现上涨时,投资者切不可盲目投资,投资者要知道,曾经有不计其数的人就是因为在遇到股价高涨时,太过乐观而一败涂地的。道理很简单,股价高涨是因为在一段时间以内,某只股票被严重高估了,甚至是远远超出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而市场的非理性就是罪魁祸首,但按照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的原理,终有一天价格会向价值靠拢,到那时,股价就会出现下跌。如果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由于利欲熏心的驱使而握在手中不放,那么他很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对于深刻了解这一点的巴菲特来说,当他所持有的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会不失时机地将股票果断售出,以此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3)巴菲特根据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理论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就是,当发现某种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时,此时大量买进,然后就耐心等待它升值的那一刻,一旦发现它的价格开始回涨,就要果断脱手。

(4)在巴菲特看来,如果发现自己的投资策略出现失误时,就要及时退出,以防引火烧身。对于这一点巴菲特可谓是感触颇深。虽然在众多的投资者眼里,巴菲特已经被完全神化了,但巴菲特从不否认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巴菲特曾在1962年买入了一家主要生产农用工具的企业,事实上这个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而巴菲特之所以要将它买入其实是基于它低廉的股票价格。巴菲特本以为可以在买入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整就可以使这家公司步入正轨,但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这个想法难免有些天方夜谭。这时认识到错误的巴菲特选择了马上退出。事实证明他是明智的,他没有因为犹豫不决、迟迟不放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5)还有一种退出时机是当投资者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本益比超过40倍甚至50倍时,就应该将股票卖出,即便是长期核心持股。因为即便是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长期维持50倍的本益比。巴菲特在1998年的投资就是很好的说明。巴菲特选择以伯克希尔股票并购股价净值比很低,且净值中含有大量债券的通用再保险公司,即以高于伯克希尔公司真实价值的股票来换取持有大量债券的再保险公司股票,这时伯克希尔公司在市场上的本益比在40倍以上。

(6)对于那些对于投资股票有些生疏的投资者来说,利用技术性指标作为制定退出策略的根据,也是一种较为妥当的选择。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做到以上六点,那么就相当于给自己的投资买了保险,可以充分确保自己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