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曾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责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意思是用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疑神疑鬼,宁可提高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不能在任用了一个人之后再去怀疑他。事实上,一个善于用人的老板,绝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下属,而是敢于将权力下放,并能够运用巧妙的管理方法,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老板的信任和员工的业绩是成正比的:老板给员工多少信任,员工就还给老板多少业绩。
其实,有些老板之所以喜欢大权在握,不肯放手用人,多是因为他们对下属没有足够的信任。他们觉得别人不可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好,或者是惧怕下属滥用权力,其实质就是不信任自己的下属。可以说,多疑的老板是不幸的,过多的疑惑和猜忌不仅会让他们身心憔悴,而且会逐渐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人才的流失,甚至会因为上下级之间反目成仇,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陈洛思原本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但因为与老板的经营理念不合,就辞职走人,应聘到现在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职务同样是市场部经理。
一向对工作持积极态度的陈洛思到新公司后,仍然非常努力,谈客户、跑业务,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她希望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新天地。可是,就在她满怀希望地描绘未来的美丽蓝图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满怀热情的心冷却了下来。
原来,新公司的市场部总监程毅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他觉得公司和陈洛思的老东家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陈洛思在原公司的职位也很高,如今跳槽到这里,目的肯定不单纯。另外,通过几个月的接触,他觉得陈洛思是个非常精明、圆滑的女人,肯定不会甘于挣那点不高的薪水,一定会报假账、拿回扣,甚至会私吞公款。于是,他决定请会计查陈洛思的账。
负责财务的王主任知道程毅的意图后,便好心劝他说:“你既然用人家了,就不要怀疑人家。如果查不出什么问题,不仅伤了陈洛思的心,而且你也会很尴尬的。”但是,程毅决心已定,王主任只好让会计查账。结果证明,陈洛思是清白的,没有占公司一分钱的便宜。
事情发展至此,程毅并没有因此信任陈洛思,他还是对陈洛思持有怀疑态度。敏感的陈洛思也感觉到程毅的疑心,加之上次的查账事件,她感到十分愤怒,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如果老板对自己的员工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那么于己于人于公司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作为领导的程毅,对下属持如此强烈的怀疑态度,只能给管理工作造成障碍,阻碍团队的良性发展。
其实,当公司中出现了精明能干的员工,老板要做的不是处心积虑地查他、怀疑他,而是对他表现出足够的信任和赏识,因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你越是信任我,我就越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信任。”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管仲说过:“不能了解人才,有害霸业;了解了人才但不能任用人才,有害霸业;任用人才但不信任人才,有害霸业;信任人才但又让品行不好的人干涉他的事情,有害霸业。”历史上很多贤明的君王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范。在此,我们看看大唐帝国的李世民是怎样对待有能力的“员工”尉迟敬德的。
尉迟敬德是唐朝著名的战将,他骁勇善战,屡屡立功,为大唐的安定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对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而他之所以誓死效忠唐太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李世民十分信任他。
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三年(620年),他与另一员大将寻相一起归降于唐太宗。李世民见他武艺超群,决定重用。不过,李世民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屈突通觉得不妥,劝谏道:“尉迟敬德是被逼归顺,恐怕将来会叛变,不应委以重任。”李世民没有采纳屈突通的意见,而是果断重用了尉迟敬德。
没过多久,寻相勾结他人,制造了一场叛乱。此时,众人对尉迟敬德起了疑心,他们担心这个与寻相关系密切的归降之人也会造反。于是,屈突通等人将他捆绑起来,押到李世民面前,建议李世民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尉迟敬德何许人物!如果要叛乱,还会落在寻相的后面吗?”他亲自为尉迟敬德解开绳索,说道:“大丈夫以义气相许,千万不要将这点小误会放在心上。我是绝不会随意轻信旁人之言,加害忠良勇士的。”尉迟敬德听后,深受感动,从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成为了唐朝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
要知道,唐太宗所治理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我们所管理的,不过是一个几十上百人,顶多几千人的公司而已,其中的难度,相去甚远。而唐太宗用人不疑的管理理念,无疑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一个善于用人的老板,绝不会轻易怀疑下属,而是敢于将权力下放,并能够运用巧妙的管理方法,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作为老板,始终要记得的是:信任是用人的前提。如果你能够选出有才之人,并对其充分信任,敢于授权给他们,那么,你的公司绝对可以运转畅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