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开始读这篇报告,报告中多次重复提到伸肌、屈肌等名词。有很多关于肌肉方面的名词,他并不清楚,比如在动物的哪个部位,和神经或者和猫的关系。因此,费曼决定去问生物研究所的图书管理员,询问是否能帮忙找到一张猫的解剖图。
“猫的解剖图?”她惊奇地问:“你是说动物的图表?”这简直是太奇怪。因为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甚至画出动物的解剖图。从此以后,就开始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个生物研究所的笨蛋在找一张猫的解剖图。
几天后,轮到费曼上台报告这个题目了。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猫的大致模样,再把各个肌肉的名称标出来——一张猫的解剖图画好了。其他同学打断他说:“这些我们都知道了!”
“嗯,是吗?”他回答:“那为什么你们画不出这张解剖图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费曼的学习方法在于它的实际性,因而常能发现一些书本上见不到的东西,而其他学生只是简单地去背那些只需几分钟就可查到的资料。
天才来自于勤奋
勤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产生勤奋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在某些事情上受挫,从而勤勉起来了。下面的故事就能给我们以启迪。
据说,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就是靠勤学苦练而成才的。瞎子双阔,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时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天才来自勤奋,就梨园“三怪”来说,他们各自都身带残疾,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呢?这是因为他们不被自身的缺陷所压服,身残的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败的人生,实际还有通向成功的途径,他们身残志坚,扬长避短,再加上勤奋,于是他们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华罗庚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的习惯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只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所以,我们应该勤勉地工作,无论什么压力,我们都要有勇气战胜它。
在艰难困苦之中读书的高尔基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
高尔基曾在回忆少年读书的情景时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例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读书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读书,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样的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高尔基曾到一个绘图师家里当仆人,除了一身兼任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账,从早到晚又忙又累。他向裁缝太太和穷苦人借来一些书籍,但只能在一天的沉重劳动之后深夜苦读。有一次,高尔基因看书入了迷,不慎把茶炊烧熔了。那老主妇知道了,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上钳出了四十多枚刺。这种残忍的行为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叫高尔基去法院控告。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允许我读书就行了。
后来,高尔基又转到一家面包厂工作。他用短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边揉面团,一边读书。有一次,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火炉中去,高尔基急得一下跳了起来,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着:“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高尔基不得不离开了这家面包厂,几经辗转,他又到了一个卖廉价货物的小铺子里做生意。他住在阁楼上面,除了读书外,还常常到附近村子里去熟悉农民,了解农民。一天夜里,小铺子着了火,高尔基跑去抢救装书的小箱子,差一点被烧死在火里。
正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高尔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激发了他的聪明才智,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喜欢钻图书馆的人
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上肯动脑筋和不怕困难的执著精神,常常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
法郎士的父母是一家小巧的书屋的主人。法朗士从小深得父母疼爱。双亲每当工作之余,总要给孩子讲些美好的故事。小法朗士就在这样温暖的环境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法朗士7岁上学。在等级森严的法国社会里,孩子们也受到影响。虽然法朗士出身于小康之家,服装也干净整齐,但始终不能与富豪子弟相比。他备受纨绔子弟的歧视,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到了社会的不平等。
在学校,他和平民家的孩子结成伙伴,同来同往。同到家里,父母的慈爱弥补了他在学校蒙受的委屈。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他除了上学读书外,把自己的心思全挂在父亲经营的书店里了。书店虽小,却门庭若市,前来买书的顾客有巴黎的学者和乡间的名士。文人相会,免不了要评论典籍,谈今说古。有求知欲的法朗士耳濡目染,便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加上父亲的指点,他进步很快,自家书店的书籍不够他读,就经常到市图书馆去寻找他要看的图书。他就这样钻进书籍的海洋里,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1862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斯坦尼斯拉高等学校,他依照自己的志趣,修选了文科,攻读文学、历史、艺术、宗教等,同时开始给报刊撰稿,以法朗士的名字发表文章,这些文章得到当时文化界的赞扬。
法朗士写出了大量的作品。除了诗歌和小说之外,在1886年至1891年之间,他还在《巴黎时报》上撰写文学评论,并汇成《文学生活》共4卷。浏览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应该承认作者在政治上比较保守,思想上有些悲观,情绪上有些消极,对一切均抱怀疑态度。但是,他的作品包含着广博的知识,富有哲理,且文字精练,逻辑严谨,语言幽默,能把平平常常的事物写得入情入理,所以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波纳尔之罪》一出版,就被誉为佳作,并先后出现多种文字的译本,随之他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克服自大,不能贬低人
与自卑正好相反,什么时候都把自己看得最重要,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且有时还刻意地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种心理就是自高自大。中国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也确实动了心思,“自大加一点”就是“臭”,非常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心理所导致的恶果。
“骄兵必败”的格言人尽皆知,但每一时代,重蹈覆辙者还是大有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风云人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其70岁以前可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他1930年便是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期间,他以极小的代价一举拿下了多罗岛。在攻占了吕宁岛后,他没有得到上级授权,又攻取了其他岛屿。战后,他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他又超越军事长官的权限,插手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改革。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对他的自行其是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1950年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仁川登陆战,他暂时扭转了美军初期的败局,将朝鲜人民军一截为二,然后他长驱直入抵达鸭绿江边。一连串进攻和冒险的胜利,使这位将军头脑发昏,“自我”膨胀起来,他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竟派兵轰炸我东北城市,在海上炮击我商船,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中国政府一再提出警告,但麦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认为中国人民是不敢也无力参战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无视中朝人民不屈的尊严和反侵略的巨大潜力。
lO月15日,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在威克岛向杜鲁门保证“朝鲜战争是赢定了”。并说:“中国共产党不会进攻。”“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这样,就能够在圣诞节前把第8集团军撤回日本。
而事实给麦克阿瑟极大的嘲讽。中国人民解放军10月19日就到了朝鲜。从1950年10月25日起,到1951年4月,经过四次战役的较量,麦克阿瑟损兵折将,从鸭绿江一路退到三八线一带,其人员伤亡惨重,引起国内震动。美国9个师陷在朝鲜,天天被消耗,而美国的战略中心欧洲只剩下36个师。美国的西欧盟友担心西欧常规防御力量不足,会给苏联的进攻造成可乘之机。他们对美国施加压力,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为了在朝鲜脱身,通知麦克阿瑟寻求和平计划。麦克阿瑟不服气。他为了破坏可能停战谈判的气氛,擅自发表一个恫吓中国的声明。说:“敌方现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联合国如果决定放弃把战争限于朝鲜境内的努力,而扩大我们的军事行动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基地,这就使中国遭受军事上即将崩溃的危险。”在恫吓一通以后,在声明末尾写道:“我准备随时在战地和敌方部队的总司令举行会议,认真努力寻求不必再流血而可以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标的军事手段,这些目标是任何国家不能有理由反对的。”
这个吹牛加挑衅的声明发出后,英法两国政府令其驻华盛顿大使提出非正式抗议:“抗议麦克阿瑟将军逾越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朝鲜司令官的权限而发表的声明。”
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的声明,气得“嘴唇发白”。
4月21日凌晨,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总司令、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四项职务。这个消息是别人从广播里听到后告诉麦克阿瑟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说:“没有一个办公听差,没有一个打杂女工,没有随便哪一个仆人会这样无情地不顾起码的体面被解雇。”
一时一事的成功和胜利往往容易引起自满自大,自满自大会带来消极后果,轻则阻碍进步,重则导致失败垮台。“胜易骄,骄必败”,万古常新的真理。
嫉妒别人害了自己
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从心底一出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色信子,所及之处总使别人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这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