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做人经商的智慧全集
8807800000010

第10章 教育是民族强大的法宝

犹太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智慧是神奇的、卓绝的,他们狂热地追求知识。犹太人对知识的痴迷程度是其他任何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在犹太社会里,知识高于地位,知识重于金钱。犹太人重视教育,视知识如生命一样重要。在他们眼里,学习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而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毫无疑问,犹太人虽历经磨难却能顽强生存下去,并且不断发展与强大,这与他们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知识就是财富

学习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克制,克制使人纯洁,纯洁使人神圣。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是重视知识的民族,他们对知识的崇拜与渴望就像对宗教一样的狂热与痴迷。对他们来说,知识是一切智慧与财富的来源。在犹太人眼中,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它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带走、被剥夺,但知识一旦拥有却永远不会丢失。

“知识就是力量”,犹太人对此非常推崇。他们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商人,就没有与其做生意的必要。犹太商人大都学识渊博、头脑灵敏,他们瞧不起没有文化的商人,也不乐意与这类人做生意。

犹太人认为,知识是最强大的致富力量。只有自己胸中有墨,才可以引来黄金万两,在犹太人眼中,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才可以在生意场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如果一个人只会从某一角度观察事物,却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那么,这样的人是不配做商人的,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犹太人。

例如,一个做钻石生意的犹太商人问他的合作伙伴:“你可知道大西洋底部都有哪些鱼类吗?”这个问题似乎问得让人莫名其妙,一般人很难把做钻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鱼类联系起来,因为二者看起来是毫无联系的。但犹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一个钻石商人应该有一个精明的头脑,如果他对大西洋底部的鱼类都非常熟悉,那么他对钻石方面的业务知识也会了如指掌,对钻石繁多种类的分析也一定会全面而周到。在做钻石生意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出现亏损的现象。

在宗教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犹太民族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蔚然成风,全民族形成了一股汲取知识的浪潮。早期,犹太民族的学习主要是以神学研究为主,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狭窄。但是后来,由于犹太民族受到迫害而被迫流散于世界各地,这样促使了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并逐步吸纳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犹太人很博学,他们吸取了世界各地的知识与文化。

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恶劣,犹太人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追求。他们认为,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财富源泉。

因此,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母亲经常会向自己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房子被大火烧了,你会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假如孩子回答说是金钱或者是财宝,母亲就会对他们说:“有一种东西比金银财宝更重要,这种东西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但是一旦拥有了它,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你走到那里,它都会一直伴随着你,这种东西就是知识。”

犹太父母教导孩子,知识是获取一切财富的根本,是唯一可以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犹太人继承了这种积极追求知识的传统,不管他们流散到哪里,其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其他民族都要高。在美国,医生和律师的收入很高,而且这两大职业都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中,犹太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共有三万多名犹太医生,占美国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另外,犹太人在美国做律师的人数也非常多,约占美国总律师数的20%。

犹太人十分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积累。犹太社会中有这样一个说法:犹太人一生有三大义务,其中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由此可见犹太人对知识非常重视。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民族,他们尊重知识,把追求知识当作每个人一生的需要。在他们眼里,惟有知识是最伟大的。在知识的面前,世俗的一切统治者都要让位。在很多人眼里,总统很尊贵,他是全国民众的偶像,科学家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却并非如此。犹太人认为,有知识的人掌握着宇宙的真理,如果由他们来统治国家,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来振兴这个国家。如果让他们来做总统,他们会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因为,犹太人认为,有知识的人是上帝派来引导大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人。

“学者比国王伟大。”对有知识、有智慧的人,犹太人总是充满敬佩之情。在犹太人的社会里,他们认为有知识的人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是最尊贵的人。在人类历史上,犹太民族第一次让一个科学家来做一个国家的元首,由此可见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崇拜程度。

犹太人酷爱知识,在他们的眼里,知识是唯一永久性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权威还是财富与金钱,只要与知识相比较,都会黯然失色。惟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东西在知识面前都失去了力量。因为,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拥戴与支持就没有了力量,财富和金钱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会发生变化,渐渐失去原有的价值。惟有知识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有力、最可靠的保证。

犹太智慧借鉴:

这个时代,拥有知识便可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只会被社会淘汰出局。因此,用知识来充实、武装头脑吧,知识不仅是财富,也是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学习一生,孜孜不倦

对于犹太人而言,学习是一生的课题。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学习是最高的善”。在犹太人眼里,知识是一个人不断上进的积极动力,一个人可以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不可以没有知识与学问。

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斯则明确地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每个犹太人都必须认真学习,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学习。”

这一原则所带来的结果是:全民学习、全民注重文化。这种学习传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和激发犹太人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犹太人,促使犹太智慧被一代代人发扬光大。在犹太民族的灵魂中,这种重视学习的传统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得以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学习效果方面,犹太人也显示出了本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靠着两种东西的积累:物质形态的成果积累与观念形态的成果积累。在第一种积累上,犹太人有很大的贡献;在第二种积累上,犹太人的贡献更大。犹太人的学问也在人类认识自身、开拓自身、约束自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它被译成多种语言,广泛地影响着世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基督教徒想在大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当他走近一看,发现马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觉得很奇怪,就问路人:“车夫去哪里了?”路人回答说:“他们在车夫俱乐部。”于是,这个基督教徒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在那狭窄昏暗的屋子里,他看到一群车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

尽管是车夫,但是他们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只要有空闲,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学习圣书,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不论身份尊卑、地位贵贱,每个犹太人都会尽力去学习,学习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真实写照。

犹太人纽特·阿克塞波就是一个把学习当作一生追求的人,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侧面反映了犹太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热情,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去学习。

早在青年时代,纽特·阿克塞波就非常渴望学习语言和历史,还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他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加聪慧与博学。

刚从欧洲来到美国时,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就读书。不久,他结识了一个姑娘,然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农场的各种开销与养儿育女的负担中。生活的重压使他每天劳累奔波,他的学习也因此中断了好几年,他感到很遗憾,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

有一天,他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他感到很轻松。他的农场土地肥沃、六畜兴旺,让人很羡慕。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一辈子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来了,而如今没有人再需要他,他感到很孤独,他在山上修建了一间小屋,开始料理自己的生活。

他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看,他感到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过。他很快发现,好多事情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做,而学习却是每天不变的习惯。

现在,白天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夜晚也可以出去散步。清闲的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书籍,使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纽特·阿克塞波阅读了一本现代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名耶鲁大学的青年学生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功的方法,以及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读完这本小说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都梦想着上大学,可是却没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现在他终于可以去实现这个愿望了。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他认真地读了许多书,熟练地掌握了好几门学科知识,但拉丁文和数学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他又继续奋发读书,常常学习至深夜。对知识的热情追求常常使他废寝忘食,虽然已经64岁了,但他还是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依然很充足。

后来,他终于做好了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及格了,顺利地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从此,他住进了大学学生宿舍,过着一种别样的生活。

上大学后,总有学生在取笑他。因为,当大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坐在讲台下,认真地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觉得很滑稽。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把他当做另类看待,因为,他上大学的目的与众不同。其他同学选修一些科目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却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尽管同学们非常排斥他,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望,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样生活,了解人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他想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由与乐趣。

如果把生活看成是在自己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那么学习就是前行中的指路灯。只要不断地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就不会在路途中迷失方向。纵观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把学习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与永不改变的职责,与此同时,他们得到的是其他民族梦寐以求的兴旺发达。

犹太智慧借鉴:

学习使人的头脑不至于干涸,学习使人的生活不至于单调,学习使人的生命不至于苍白。

知识无处不在

谁是贤人?从所有的人身上学习的人就是贤人。

——犹太智语

犹太社会中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一旦拥有了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一个人不去学习并拥有知识,那他还能拥有什么呢?无知的人不可能是虔诚的,胆怯的人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而性情急躁的人是不可能学好知识的。”

犹太人常说:“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摘其花朵,采其果实。”犹太人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告诫他们一定要勤奋读书。犹太教的教义有许多这方面的规定,例如:“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要爱护书。

在学习方面,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能够逢人学习对方优点者,乃世上最聪明之人。”犹太人认为知识随处可得,所以,他们读书是不分场合与地点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学习。

在犹太人的聚居区,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一本他未曾见过的书,他就会买下这本书,并且带回去与故乡的人一起分享。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本民族只有不断地汲取其他民族的知识与智慧,才可以强大起来,所以,外来的知识应该拿来学习和利用。

一位伟大的拉比学识渊博,他有很多弟子。有一天,一位弟子问他:“您曾经说过,真理到处都有,那么,真理这种东西是否就像马路上的小石子一样,那么平常,那么多呢?”

“的确如此。”这位拉比回答:“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

“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捡呢?”弟子继续问道。

这位拉比回答说:“人如果想捡拾像小石子那么多、那么小的东西时,必定要弯下腰,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弯腰,所以很少有人去捡拾真理。”

在犹太人心目中,真理无处不在。但有的人能看到,并且会去积极地学习,而有的人对真理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也不去理睬。犹太人对于学习从来都是积极而谦虚的,因为只有积极、谦虚,才可以学到随处可见的知识。他们认为,智慧和谦虚是分不开的,越是有智慧的人往往越谦虚。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必定是幸福的,可是,一个自认为聪明的人,那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是一个谦虚的、积极学习知识的人。杰斐逊也许不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著名,但许多人都读过他起草的《独立宣言》,西点军校的学子也认为,从杰斐逊那里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

杰斐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父亲是军队里的一名上将,他母亲出身于名门世家。不论是从家庭背景还是从受教育情况来看,他都属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当时的贵族阶层很少与平民百姓交谈,但杰斐逊却不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他与园丁、佣人、服务生、清洁工们交谈,他把与不同的人进行交谈当作是一种学习过程。

有一次,杰斐逊对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着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他与每一个民众交谈,他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感想,他明白了大众的想法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因此,他总是积极主动地请教周围的人。杰斐逊积极学习的习惯颇受美国人的推崇,他的学习勇气和他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

就是凭着这种到处捕捉知识的执著信念,他学到了好多东西,他知道许许多多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他的兴趣与爱好很广泛,他的知识很渊博。据说,杰斐逊能够解释太阳和星球的运动,并能够绘制房屋设计图,训练马匹,拉小提琴,这些都源于他执著的求知精神。

杰斐逊有着无穷的潜力和精力,他搞创造发明、写过书、发表新的见解并开创了各个领域中人类活动的新纪元,他还是哲学家、考古学家和医学家,他还发明了一架当时最先进、最完善的犁,他也影响了当时整个美国的建筑业,他会经常制造出一些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设备。他简直被人们视为天才,但是,天才总是在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中渐渐培养起来的。

他每天早饭前经常会写点什么或看点什么。早饭后还会继续学点什么。工作一天后,他还要学习其他语言或者看古英语作品。在自己所有看过的书上,他都仔细地加上了注释。

杰斐逊比任何一位孜孜不倦的优秀作家更为出色,他的全著共有五十多卷,现已全部出版。他很有写作才赋,1776年他担负起起草《独立宣言》的重任,千百万人因他的话语振奋不已。杰斐逊之所以知识渊博,是因为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刻苦。

土壤因播种而得到改良,思想因学习而获得磨练。知识无处不在,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也要向其他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获得知识就如获得金子这种珍贵的物质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去采金,才可以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犹太智慧借鉴: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就会有所收获。谦虚的人在处处寻找知识,自大的人却看不到知识。

尊敬教师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地位最高的人,它比父母享有更高的荣誉。

——犹太智语

犹太社会中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如果师从年轻人,那他像什么呢?就像吃未成熟的葡萄,的未酿成的酒。一个人如果师从长者,那他像什么呢?就像吃熟透的葡萄,喝陈年佳酿。”

教师的职业在犹太民族中非常受欢迎。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作“哈里姆”,教师被称作“奥里姆”,与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认为,教师就如巍峨的高山一样,他要比普通的人高出好多,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教师的重视程度。

其实,早期的犹太社会中不存在专职教师这一职业,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是由父亲和拉比完成的。在家庭内,父亲不仅仅是子女的监护人,还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因此,父亲就是家庭教师;在社会上,教师的职责由象征着智慧与权威的拉比来完成,他们要为学生解答学业上和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也为其他人的难处出谋划策。因此,在希伯来语中,“拉比”一词的第一涵义是“教师”。

公元6世纪时,犹太社会的学校逐渐独立,教师与父亲、教师与拉比的两位一体化也随之慢慢分离,实际意义的专职教师也应运而生了。

犹太人尊师重教,犹太民族中流传着很多崇尚教师的故事。例如:一位拉比经过一个城镇,那里一直没有雨水,气候干燥。于是,他命令那里的人集体斋戒、每天祈祷求雨,但是尽管大家不停地祈祷,老天却没有下过一滴雨。

人们为此踌躇不堪,这时,集会的诵经师走到藏经龛前,虔诚地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亲爱的上帝啊,快让风吹吧!”他的话音刚落,风便来了。人们很惊讶。

诵经师接着念道:“亲爱的上帝啊,快让雨降下来吧!”顷刻间,大雨滂沱,人们大声称奇。

拉比走上前去,问诵经师:“请问你做了什么特殊的事情而得到如此的奖励?”诵经师答道:“我做了令上帝满意的事情,我教育孩子时从不区分身份与地位,我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一视同仁。我经常鼓励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对于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我从不收取学费。而且,我有一个鱼塘,可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有的孩子不想学习,我就送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里赢过来,这样,他就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不久就变得好学了。”

这位诵经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家长的爱戴,他师德崇高,垂范后世。他感动了上帝,因为上帝奖赏有知识的人,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祈祷变成了现实。

在犹太人眼里,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是智慧的象征。因此,每一个犹太人都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

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父子俩相依为命,主要靠出海打鱼为生。一次出海时,老师与他们同行。但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大风浪。父亲和老师都落入水中,男孩想尽一切办法挽救父亲与老师,但当时的条件只能救出一个人。他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决定先救出教师,然后再救出父亲。

犹太社会中不仅有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还流传着许多尊敬教师的格言,其中有这样一句格言:“如果父亲和老师都挑着沉重的担子,应该先帮助老师后帮助父亲。如果父亲和老师都被人绑架,应该先赎老师然后再赎父亲。”

犹太民族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尊敬老师的故事:有一天,一个镇上来了两位检察员,他们要拜见镇上的守卫之人。听到这个消息,镇上的警察局长急忙跑出来迎接,检察员却说:“你不是这个镇的守卫之人。”卫戍司令心想,既然他们认为警察局长不是这里的守卫之人,那么自己可能就是他们要拜见的人了。于是,他跑出来迎接,检察员仍然摇头。他们说到:“我们想见的既不是警察局长,也不是卫戍司令,而是学校的教师。”他们认为,警官和部队都会破坏市镇,而教师会用他的智慧振兴这个市镇,会给当地的民众带来幸福。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教师才是镇里真正的守护之人。

由此可见,在犹太人的眼中,教师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利益,教师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与发展。

犹太民族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宁可失去一切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教师。”犹太人在婚姻嫁娶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包括教师在内的学者。他们认为,惟有学者才是最佳的选择。这从侧面反映出犹太人对教师以及学者的重视与爱戴。

中国学者顾骏先生对犹太民族很有研究,针对犹太人婚姻上的这种价值取向,他曾用幽默的笔调评价为“学”与“商”的联姻。因为,在犹太人的眼里,学者的女儿与富翁结婚是最佳的结合。他认为这种结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门当户对”的结合,他对这种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评论:生意上有作为的人和学问上有造诣的人肯定是最能应付犹太人恶劣生存环境的人,也是能不断发起挑战的人……其实,犹太人的这种“门当户对”的联姻,不论从生物学还是从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文化学上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犹太人认为,有学问的人走进商人的圈子可以提升商业圈子的整体水平与素质,有知识的人可以把那些“迷途”的羔羊们留在上帝的栅栏内,可以阻挡一些罪恶的发生。经商者带有学者气息的现象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反之,如果学者身上只散发出铜臭味,这就表示着文明的退步。因此,教师职业顺应了人们的思想潮流,成为了文明与尊贵的象征。

犹太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尊重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无论是从婚姻嫁娶还是从经商角度来看,都可以反映出教师在犹太人眼中的重要地位。

犹太智慧借鉴:

尊重老师吧,他可以使人的智慧与心灵受到鼓舞,使颓废的人从生活的泥潭中爬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

独特的教育艺术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固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后天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塔木德》

犹太人有着独特的育人艺术,他们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按学生该走的路来认真地教育他。犹太人很注重因材施教,而且教育方法有很强的灵活性。

在教育学生时,犹太老师对于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他们把好学生和差学生安排在一起,借以带动差学生向好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很有效果;犹太老师奖罚分明,他们会适当地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们不会去惩罚学生的失误,因为他们认为,惩罚失误可能会使学生退缩或者叛逆,而对于大错给予适当的惩罚会使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犹太拉比们认为,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如果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讲解,老师应该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而不可以对迟钝的学生发火,这是对老师道德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而且,犹太拉比们还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老师重复了好几遍后才可以掌握讲课内容,这并不表明他比别人差,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一两遍就能掌握老师讲课内容的同学面前感到羞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时粗心大意或懒惰,就应该帮他们纠正错误或者严厉地责备他们,这是老师的责任。如果老师对这样的情况置之不理或者视而不见,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失职。

犹太老师注重教学方法,他们要求老师不能强行给学生们加重负担,因为给学生加重负担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必要时,老师要给学生们一些小小的奖励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高兴。老师可以故意在学生们面前摆出“漏洞”,然后再通过向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们思考问题的兴趣,从而考察学生们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

如果学生在上课时走神或者捣乱,老师可以把他安排到一个学习勤奋的学生旁边,或者可以像犹太拉比们那样讲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使他们保持注意力。

例如:一位拉比在一次演讲中,发现他的听众竟然都睡着了,他很失落。为了能让听众振奋起来,他突然高声叫道:“一位埃及妇女一次生了6000个孩子!”一位学生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就从困倦中惊醒了,他大声问拉比:“这怎么可能?她是谁?”拉比大声答道:“确有其人,她就是约克白德,她生了摩西,一个摩西等同于6000个普通人。”

这位拉比的做法很高明,他用巧妙的语言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他的这种做法值得教师学习。

犹太人认为,教育学生要有紧有松,不要太苛刻,一定不能像约书亚那样,把学生力拒门外。

一次,约书亚带着他的学生从亚历山大到耶路撒冷,途中经过一个小酒店。酒店的主人知道约书亚是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对他非常尊重、非常热情。“这个aksania可真漂亮啊!”约书亚说。

有两层意思,既可以描述酒店也可以描述酒店老板。很显然,约书亚是在称赞酒店设计得很漂亮。他旁边的学生听到老师的话便说到道:“她是很漂亮,但遗憾的是她的眼睛小了些。”显然,这个学生说的是酒店的老板娘。

“没有道德的家伙!”约书亚叫道,“难道这就是你整天想的事吗?”于是,约书亚毫不客气地将这个学生逐出了师门。这个可怜的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他多次找到约书亚,苦苦哀求老师让他继续留下来,但是约书亚的态度非常坚决,他拒绝接受这样的学生。

一天,在约书亚祈祷的时候,这个学生又来了,约书亚决定收留这个学生,于是,他向这位学生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等他做完祈祷再说。可是这位可怜的学生理解错了,他以为又被老师拒绝了。于是,他黯然地离开了老师,转而崇拜起月神来。

犹太人认为,像约书亚这样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这是做老师的一大失败。通过这件事情,犹太人也对学生提出了忠告:不能说没用的话和没礼貌的话,言辞要谨慎,学习要刻苦。

犹太老师总结出了许多可供学生采纳与借鉴的学习方法:

第一,反复学习。一个把知识复习了一千遍的人,是一个把知识复习了一百遍的人所永远也比不上的。这也揭示了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的道理。

第二,认真阅读。写完东西以后,要注意再仔细地读一遍,因为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疏漏。哪怕是写了一封短信,也决不能因为匆忙而不去再读一遍,要仔细地检查其中的错误。这是犹太人学习严谨的体现。

第三,在写文章时要正确地使用语法,要注意准确用词。因为一个人如果在写作上出现了大错误,人们会一直记着他的这些错误,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声誉。对于学习,犹太人精益求精。

犹太智慧借鉴:

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早期的财富教育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但却是要从小培养的。

——犹太智语

一个人是庸才还是天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众多民族对此有着极大的争议。但犹太人对此毫无争议,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后天的教育是关键。如果仅有天赋而没有教育,也不会成功。如果一个普通的孩子接受了合适的教育,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

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斥着金钱的影子,每个人都在积极寻找可以创造财富的机会。犹太人里面巨贾富商人才辈出,犹如天上的星辰,他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外,还与他们早期接受的财富教育分不开。

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除了鼓励小孩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犹太父母也很注重对小孩财富观念的培养。正是由于在小的时候接受了很好的财富观念的教育,才使犹太人在经商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犹太人的财富教育是世界闻名的:他们给刚满周岁的小孩送股票,这成了他们民族的惯例。尤其是在今天,聚集在北美的犹太人更是把给孩子送股票当成了一种传统习惯。犹太人认为,金钱不是铜臭,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就能够发挥它的价值。犹太人很注重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子女去接触金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会玷污孩子的童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财富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犹太家庭经常会给子女灌输一些金钱知识,教育子女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例如,父亲不会多给子女零用钱,他会按照子女做事的程度以及多寡来分配零用钱;他们会给子女们灌输一种同工同酬的挣钱意识,酬薪的标准是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来定,与他们的年龄大小无关。

不仅如此,犹太父母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会安排不同的财富教育:在小孩3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的时候,父母指导孩子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们钱是怎样来的;7岁的时候他们能看懂商品的标签,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具有购买能力;8岁的时候,孩子懂得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到钱,而且会把自己的钱储存在银行里;10岁的时候,懂得节俭用钱与买卖交易;12岁的时候,可以亲身体验赚钱活动。

经过这种合理而循序渐进的财富教育,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逐渐丰富,赚钱的意识与能力与日俱增。

犹太人在金融方面一直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一直垄断着世界的金融行业,这与他们早期的金钱教育是分不开的。犹太人的这种早期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敏感性。有人说,犹太人是天生的金融家,犹太人是天生就会做生意的人,这种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犹太人的经济智商非同一般,这可以从犹太人的发展历史中看出,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如何艰难,犹太人总能成功地步入上层社会,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培养了一双经商慧眼。

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就接受了财富教育,他后来的成功与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洛克菲勒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经常用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在洛克菲勒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帮助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花钱奖励他。父母对各种劳动都标了价:打扫10平方米的室内卫生可以得到半个美分,打扫10平方米的室外卫生可以得到1美分,给父母做一顿早餐就可以得到12美分。当他们再长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就不给他零花钱了,父亲告诉他如果想花钱就自己去挣钱。

于是,他来到父亲的农场,帮父亲挤牛奶、拿牛奶桶、跑运输。他把帮父亲干的所有活都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每到一定期限,他就和父亲结算一笔账,父子俩对账本上的每一份工作任务都讨价还价,而且还经常会为一项细微的工作吵得面红耳赤。

岁的时候,一次他看到一只火鸡在自己家附近不停地走动,他观察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找这只火鸡。于是,他捉住这只火鸡,并且把它卖给了附近的居民。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她认为孩子这样做亵渎了神灵,她告诫洛克菲勒以后不可以再干这样的事,但他的父亲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洛克菲勒的表现很不错,具有商人的头脑。

得到父亲的赞赏后,洛克菲勒的胆子大了起来,他开始动脑筋赚钱了。不久,他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的农民,他们商量好了贷款的利息以及归还的日期,而且还约定,到了还钱时间,他就会准时去讨要。当地的农民认为这样的一个小孩居然有这么好的商业意识,简直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洛克菲勒的事业一帆风顺,这与他早期接受的财富教育有很大的联系。成名后,他又采取父亲教育他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形成一种财富意识,就如他小时候那样。

他拒绝儿女们进入自己的公司,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进入公司,除非遇到一些急切或者特别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洛克菲勒的小女儿玛利亚因为有事情要找他,便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可是父亲正好不在。于是,女儿在办公室里耐心地等着父亲回来。洛克菲勒回来看到玛利亚后,居然大发雷霆。这就是洛克菲勒的教育方式,他要让子女们知道,一切成功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他不想让子女们觉得他是一个富翁而对他有所依赖。

在家里,他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市场经济,洛克菲勒让妻子做“总经理”,让孩子们做各种家务,由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完成的家务情况,给他们发零花钱,他的家俨然成了一个小公司。

洛克菲勒还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记账,并且要求他们每天必须记下当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小汽车还是买铅笔盒,都要如实地记录,而且每天晚上他都要检查孩子们的记录情况。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东西,他都要询问买这些东西的理由,并且要求他们必须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具体,而且解释的理由充足,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他就会警告孩子们如果再这样做就会从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他的这种询问并不是在干涉孩子们的自由,而是在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孩子们也很乐意接受他的询问,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账本交给父亲检查。

洛克菲勒还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要懂得节省。他在厨房里摆放了5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杯子里装着孩子们一周要吃的方块糖。他还规定,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方块糖,那么当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就只能喝苦咖啡了。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孩子们都懂得了生活节制是有好处的。

当其他民族的父母为了让子女以后能有所成就,便送他们进音乐、绘画之类的班级,为了教育孩子如何听话,教育他们怎样才能博得大人的喜欢,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家长、老师都满意的孩子时,犹太人的父母却在教育孩子们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犹太父母的这种早期财富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强的能力,这为他们日后的成功积攒了重要的经验。

犹太民族之所以具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不仅因为他们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早期的财富教育,并且很早就积累了一些经商知识,在同样进行投机、冒险、垄断、创新时,犹太商人的成功率总是比较高。

犹太智慧借鉴:

一位犹太巨富说过:“没有犹太文化,就没有犹太商人;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没有惊人的财富。”

万事以教育为先

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才能生生不息。

——犹太智语

在犹太人的历史传统中,教育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个犹太家庭中有高学历的人才,可谓荣耀至极。犹太人一生要履行三大义务,教育子女排在首位。在犹太人眼中,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教育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向强大。

犹太民族虽然曾经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流动不断迁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过教育,而是始终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很早以前,犹太人就实行义务教育,也可以说,是犹太人开了义务教育的先河。犹太人重视学校,敬重教师,由此可见犹太人把教育放在了如何重要的地位,学校是犹太人顶礼膜拜的第二课堂。

中世纪以来,遍及欧美的犹太社团都非常重视教育与学术研究。犹太社会中有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世界对犹太人的态度是黑暗的,但犹太人的学术之光不会熄灭。”犹太人为了让子孙后代成为有知识的人,他们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重视,在犹太人眼里,上学接受教育是他们的期望,让自己的智慧得到赞扬、通过读书获得高学位是他们的追求。

《圣经·箴言》这样告诫人们:“弃绝管教的必致受辱,领先责备的必行尊容。”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教育的态度,犹太人热衷于教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为了粉饰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教育创造条件。对于教育的重视,犹太民族一直流传着这样句话:“如果学习是最高的善,那么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便是仅次于学习的善。”因此,一直以来,犹太人把教育投资视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教育事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单单由教育社团来筹措资金有些困难。所以,犹太人把教育事业与慈善机构结合起来,这样也可以获得一些捐赠。

犹太商人大多数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接受过高等教育。事实上,老一辈的犹太商人因为受到环境的限制而没能接受过多的正规教育,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不断钻研与努力学到了许多知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对教育表现出了无比的敬重。

所以,许多犹太商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教育提供经费,在他们中间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赚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用赚来的钱“购买知识与经验”。直到今日,犹太人捐款的第一投向仍然是教育。在以色列的一些大学里,各种奖学金、研究基金都是由外国犹太商人捐资提供的,很多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等都是由犹太富商赞助或者捐赠的。

此外,犹太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历届政府在教育方面都投入了较高的经费。虽然历届政府在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各不相同,施政纲领也有所差异,但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却始终没有变化,他们都“遵循前辈的传统,把教育视为以色列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这为以色列的教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政治保障。

一项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犹太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在现代社会中,这种重视教育、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因为他们重视教育,各地的犹太社团总能保持高于其他社团的生活水平,犹太人中甚至没有乞丐。

以色列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他们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龄期的少年儿童全部接受了义务教育,文盲已经基本扫除,其中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者副教授,大学毕业生已经占全国总人数的10%左右(犹太人中占12%),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犹太人经常读书,14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此外,以色列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居世界前列。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在短短几年内竟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因为他们有“万事以教育为先”的政策引导。犹太人从小就把接受教育、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这是犹太人的生活习惯,是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色列开国元勋本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在犹太社会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犹太民族规定:“只因有活泼可爱的学生,世界才得以万世长存。一定不能使学生耽误了学业,即使是为了修筑庙宇。没有学生的城镇终将毁灭。”由此也体现了犹太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期望。

聪明的犹太人在流离辗转中,面对艰辛的生存环境,始终把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以色列建国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并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有效的教育制度,而发达的教育事业成为这个国家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犹太民族中出现了许多伟人与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界上许多人对此惊叹不已,其实,这绝不是偶然,而是犹太人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犹太人那样把教育放在国家的首要位置。

犹太智慧借鉴:

教育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源泉,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进步、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因此,万事应以教育为先。

学校教育撑起民族的脊梁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塔木德》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民族强大无比,然而,相比较而言,其他民族没有表现出犹太民族那种强烈的力量,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顽强生存并不断繁荣,是因为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当作是撑起民族脊梁的重要支柱。

犹太人把学校教育作为振兴民族的重要支柱,不仅因为他们认为“知识就是财富”,还因为他们把学校作为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源泉。犹太民族中记载的三位有名的拉比之一——约哈南·本札凯比这样认为:“只要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在犹太人眼里,学校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教育可以使民族振兴崛起。

公元70年左右,罗马人占领犹太国,他们肆意破坏犹太教会,图谋灭绝犹太人。为了把所有的犹太人困死在城里,罗马军队死守城门。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决定亲自去见包围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最高统帅韦斯巴芗将军,他想说服他们停止这种破坏教堂的行为。

约哈南拉比看着满脸杀气的韦斯巴芗,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的敬意。”

将军一听此话,认为他侮辱了皇帝,于是勃然大怒。约哈南拉比并没有害怕,他看着这位将军,非常平静地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韦斯巴芗听到此话,非常高兴,他问约哈南拉比来此有何请求。约哈南拉比说:“我只有一个愿望,请求阁下给我们留下一个拥有十个拉比的学校,并且永远不要破坏它。”韦斯巴芗说:“好吧,有感于你的智慧,我答应你。”

不久之后,罗马的皇帝果然死了,韦斯巴芗当上了新的罗马皇帝。在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遵守诺言,发布了一道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罗马人占领了一切,却把学校留下了。留在学校里的智者,继续传播着犹太文化知识和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理念也由于这所学校的存在而得到保存,并且一代代流传下来。

约哈南拉比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学校,也挽救了犹太民族。他胸怀民族与历史的使命感,勇敢地向罗马人争取回了犹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与希望,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犹太人一直在努力地继承和发展着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活传统和文化思想。他们一直保持着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族节日;他们甘愿被禁闭于“隔都”之内,也要坚持自身最大的文化自由;他们努力复活几近失传的希伯来语,他们掀起了基布茨运动……这一切都反映了犹太人的独特追求和这种独特追求中产生的独特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犹太人的这种顽强精神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他们持之以恒地振兴民族文化的精神与信念值得借鉴。

犹太人把子女送到学校,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目的是让后代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且不断壮大自己和民族力量。也正是这种信念促使他们在知识殿堂里积极努力地探索与遨游。

犹太人认为,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犹太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在犹太人眼里,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有用的人,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没有能力担当民族发展与振兴重任的。所以,犹太人把民族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他们认为,投资教育是用金钱来“购买民族生存的权力”。

许多犹太人对于教育有着明智的见解,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伊扎克·纳冯则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长足发展的投资。”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历届领导人都把学校教育看作一个关系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一点从来没有动摇过。以色列一直坚持教育立国和科技兴国。领导者希望通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构建一个模范社会,提高国家的地位。否则,以色列在战场上将处于军事劣势,在国际上将得不到尊重,也无法吸引众多的犹太人来定居,这不利于以色列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了巩固学校教育的地位,以色列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法律,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形成了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它是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混合体。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填平这些不同文化的鸿沟,清除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使之与犹太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几十年过去了,以色列的教育已经是硕果累累。

学校教育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犹太民族之所以不断走向强大,并且逐渐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犹太人始终把学校教育作为撑起民族的脊梁,作为点燃民族兴旺的圣火。

犹太智慧借鉴:

学校教育是传播知识的摇篮,是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桥梁,所以,重视学校教育相当于在为振兴民族添砖加瓦,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教育,就会走向衰败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