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快闪终于撞墙了
“怎么现在的人一说就是电视台的?我才不是什么电视台的呢,电视台的算个屁!他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才是干专业的。”
范虎很想痛痛快快地发一通火,摔东西、砸家具、骂人。可他却没办法这么激烈地发火,如果还想在合唱团里呆下去,如果不想被人家看成是怪物,那他就不可能那么激烈地发火。
火发不出来难受怎么办?他就只好用一种不讲理的态度对待别人,尤其是朱建国。他不客气地对朱建国说:“朱部长,你可真会说瞎话,瞎话说得跟真的似的,把我蒙的一愣一愣的。”
朱建国知道范虎指的是什么,假装不知道:“你这可冤枉我了,我从来没蒙过你。”
“你敢说没蒙过我?”
“你说什么事?”
“你说付指不记仇。这话是不是你说的?他不记仇?他那么小心眼能不记仇?我是按照你说的,想当众给他道个歉,可你看他是怎么做的?他连理都不理,故意显示他厉害,故意给我难,你敢说不是?”
“哦,你说这个,付指走过去的时候你又不说话,也许付指根本不知道你想干什么。要不这样,我回头告诉他,就说你想给他道歉,你看这样好不好?”
范虎阴着脸说:“用不着,既然他真的看不起我,我也再不会向他说一句道歉的话了。”
季雨涵一直催着徐颖,让她告诉女儿,尽快约那个广告公司导演见一面。徐颖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让女儿帮她联系好了时间。
见面的地方是那位导演定的,在他们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季雨涵和朱建国到了足足有二十分钟之后,那位导演才在王卓的电话催促下一步一晃的走了过来。
导演也姓王,四十多岁,一张大胖脸,留着齐肩的长发,还在头顶上扎了个发咎。王导的这副打扮显然是想凸显自己的艺术家气质,但在季雨涵和朱建国看来,一张胖脸、参差不齐的胡子茬、再配上一副蓬乱的头发,感觉有些脏乎乎的。
王卓和王导很熟悉,也没多问就给他点了杯卡布奇诺。然后把季雨涵和朱建国介绍给王导,说这是我妈妈的歌友,他们合唱团想搞一次快闪,想让你给指导一下怎么拍摄制作。具体的制作费用和拍摄方式你和叔叔阿姨好好交流,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说罢,就起身走了。
送走王卓后,王导就耷拉着眼皮,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吸吮着咖啡,足足有两三分钟没说话。这让季雨涵他们搞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么。忽然,王导现出微笑,笑得有些怪怪的。他笑着问道:“叔叔阿姨,你们的快闪想怎么搞啊?”
季雨涵说:“你是电视台的导演,我们想听你给我们讲讲应该怎么搞。”
王导恼怒地哼了一声说:“怎么现在的人一说就是电视台的如何如何?我才不是什么电视台的呢,电视台的算个屁!他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才是干专业的。”
朱建国忙说:“对对,您是专家,我们听您的。”
“好吧,你们打算花多少钱?”这一下,王导不再绕弯子,单刀直入地问。
朱建国瞅了瞅季雨涵。季雨涵说:“钱那得看需要吧。这个我们一点都不懂,要不你给我们说说,究竟需要花多少钱?”
王导问:“你们这个经费是有单位给你们出呢?还是自己花钱呢?”
季雨涵老老实实地回答:“自己出。”
王导说:“自己出钱够呛啊,这可得花不少钱呢。”
季雨涵说:“没关系,该花就花吧。”
朱建国同导演套词:“听说您是王卓的朋友,王卓的妈妈也是我们合唱团的声部长,我们大家关系都可好了,我们这次全是花自己的钱,您尽量帮我们省着点。”
王导无奈地摇了摇头。单位的钱和自己的钱对于他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朱建国特意标明这个这两者之间的界限,他也听得出其中的含义。
“好了,不扯那么多了,咱们谈正事吧。”大概是看明白了,面前的这两个头发斑白的老头老太太对行业内的事完全是一点不摸门,王导就以导演阐述的方式,开始讲述拍摄要求:“咱们这次快闪拍摄的标准要求,是要达到行业最高标准。艺术水准必须是一流的。”他看看季雨涵和朱建国,朱建国急忙点头。
王导接着说:“相同的活动要进行两次,或者说是一次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外景拍摄,一部内置十轨录音的调音台、一个吊杆话筒;三台摄像机——算了,你们要花自己的钱,就用两台摄像机吧。一台扣住全景,另一台游动,进行细节抓拍。第二次是进棚表演,主要是录音,咱们搞一个64轨的台子,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细致的抠。同时也用一部摄像机,拍局部。”
“这两次拍摄我们都穿一样的衣服吗?”朱建国问。
“不要,外景拍摄都穿日常的服装,尽量融入环境。具体要求拍摄前合练一次。进棚那次,穿演出服。”王导回答。
朱建国问:“这么拍,那怎么往一起搁呀?”
王导说:“这你就不懂了,短片要的就是镜头丰富。到时候又是外景又是舞台,咱们这些合唱团团员,一会儿是日常打扮,一会儿又是演出礼服,那就别提多帅了。”解释完自己的想法,他又轻松地开了句玩笑:“你们那帮老伙伴那都得乐疯了。”
朱建国一边脑补着外景舞台相互交叉的画面,一边说:“可我总觉得有点多余吧,你看咱们最后还是需要在棚里录音,那又何必在拍外景时也录音呢?”
王导嘲讽地说:“你以为第二个烧饼吃饱了,第一个烧饼就不该吃了是不是?”
朱建国不喜欢王导的模样和打扮,更不喜欢他说话时那副目中无人的态度。于是他说:“我是不懂,但我总觉得这么着有点浪费,这也得多花不少钱呢。导演,我想跟你商量商量,咱们能不能别一个活动拍两次了,咱们能不能拍一次就行呢?”
“一次?那你说咱们取消哪一次?是现场那一次不录了吗?那你们这个还叫快闪吗?要不就是不进棚录音了?就用街上的声?这种效果你们能干吗?你们同意我还不干呢!我丢不起那个人。”
朱建国说:“我不是不想搞好效果,我是说咱们能不能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搞的简单一点。”
王导说:“说来说去,你们还是怕花钱对不对?我早看出来了,你们早说啊,还费了那么多的话。我告诉你们,要想省钱容易极了。”
“什么办法?”朱建国忙问。
王导鼻子里哼了一声说:“这还用我教吗?拿自己的手机录,一分钱都不用花。”
一场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尽管季雨涵和朱建国尽量挽留王导,说他们岁数大了,不懂技术上的事,让王导再耐心解释一下,就可以达成一致了。王导还是推说自己很忙,坚决要走。他说:“该说的我都说完了,要不是看在王卓的面子上,我真没时间和你们说这么多。好啦不多说了,你们要是真想做,商量完了再来找我。”
这回王导的话说的十分客气,既没有一开始的傲慢,也没有前面开始时的气愤和出言不逊。但客气中却充满了距离感。这是一种彼此无关的客客气气。
目送王导走远了,季雨涵和朱建国足足有几分钟没说话。终于朱建国有点憋不住了,说:“这导演真够冲的。”
表面上看,季雨涵和王导的分歧是拍这次快闪需要多高的技术水准,实际上他们俩对干这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不一样。季雨涵无奈地问朱建国:“咱们要真拿手机拍,你觉得成不成?”
朱建国连忙摇头:“那不成,效果肯定不好。而且付指就不会同意。”
怎么办?俩人一时都没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