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收藏阳光
8797700000042

第42章 怀想滇池

在云南浮光掠影回家后,竟然无比眷恋云南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碧蓝的天、青绿的山、神雕山岳般的梯田,大理三塔、丽江古城、绿得发亮的滇池!特别是“滇池”两字,已经在心灵的土壤里生了根,像好朋友的名字一样,心中老是念念不忘。滇池、滇池、滇池……

我好庆幸到昆明的第一天竟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登西山,“跃”龙门。在龙门上凭栏俯视茫茫的滇池,只见一汪碧波,浩瀚无边,湖光山色,别有佳趣。北魏郦道元记载:“池,在县西北,周三百里许,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水倒流,故曰滇池。”面对似海非海比杭州西湖辽阔数十倍,既有湖泊的秀丽,又有大海的壮阔气势的滇池,我巴不得近距离和滇池对话,然后轻舟荡桨碧波上……

下午三点多,我们就从西山上坐索道下山,然后到滇池边的海埂公园。这是昆明城的一个诗情画意的湖边公园,水光山色、人文景观自古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在这里,可以直接和滇池零距离地亲密接触,就像在许多地方见到好水就可以掬一捧在手掌心,然后洗却凡尘,把心洗得更加洁静一样。我沿着海埂公园的湖边小径走着,在一片碧绿的草坪边上竖着一个镌刻着滇池传说的石碑——很久以前,一位英俊的猎人来到东海寻找水源,从苍鹰嘴里救下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被海龙王招为女婿,猎人因想念妻子,吸满一肚子淡水,逃回昆明。得知妻子已死,就吐出腹中水,撞山而亡,化为滇池。古老的传说像浩渺的滇池一样带有几许神秘,几分悲情色彩,意蕴极为深厚,为这颗全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的高原明珠增添不少魅力。

我在湖边的石椅上坐着,坐了很久很久,这样和滇池面对面,可谓相看两不厌!同行的旅伴在池边的椅子上小憩,我则深深地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用照相机拍摄下苍茫的滇池,却有些疲惫,没有了一种思维的穿透力,对滇池的古今历史进行一番思索。对于昆明滇池,文墨伺候的人不少,唯清朝孙髯写成堪称古今第一的对联——“题昆明大观楼”,为滇池的人文历史记下不朽的文字。其上联写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如果把时光后退到清康熙年间,看到滇池风物不免心旷神怡灵感突发的。现在,人们千里迢迢到云南,也难免为了一睹滇池的风采而神驰,正如看一位仰慕已久的明星而激情澎湃。展示在我眼里的滇池,看起来像大海一样的苍茫。

面对这一汪碧波,我感到震惊,也感到茫然。有点儿震惊的是,印象中的碧波是因为潭深不见底,因为清澈,蓝天倒映水中,或者周围的青山倒映之故,所以看起来是绿的,以手掬一捧在掌心,却晶莹剔透甘甜可口。眼前的滇池,看起来也是“碧波万顷”,一池绿水!风儿使劲地推着水面,漾起小小的波澜,像硕大的荷叶在徐徐摇曳,这满池的绿犹如浓浓的绿豆浆一样黏稠,装在滇池里经风儿一吹,溅在岸边的水泥地面上,又一阵风吹来,水分蒸发,地面留下边沿不很规整的地图,绿得发亮,把岸边涂上了一层碧绿的油漆一般。想象中可以和梅雨潭的绿相媲美的滇池水,难道受到妖魔的施法,顷刻间泛化成一池绿油漆!好多地方需要绿地的话,到这里来提一些回去涂抹就成了一派绿色的世界!

随风溅到岸上的滇池水,水分快速蒸发,我的心也一样,再也滋润不起来,眼睛却湿润了。辽阔的滇池,像把整个云南的绿都集中在这里,它是“聚绿盆”,那样的绿,假如把手伸进水里,那双手就变成绿色的手,假如整个人潜入水中,上岸后,这个身体会从头到尾罩上了一层绿色的皮!像城市里流行一种街边人体造型的模样。

云南的许多地方是秀山秀水的!名不虚传的丽江、洱海即是。滇池本来也是。人们一直感慨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短短几十年的光阴足以把人的一切改变。其实,自然的万物也不是蒸蒸日上,现在人们在河底淤积的沙土里挖出“阴沉木”“古樟木”即是沧海桑田的最好解说。江河湖泽的水,其源头是何等清澈,像玉龙雪山上流下的雪水,圣洁而灵动!可是,经过时光的流逝,流入水中的沉渣淤积在其中,特别靠近城市的水域,受生活烟尘的污染也就更加严重,像滇池这样处于特殊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就注入了某种宿命的色彩。

坐在垂柳下,天色已晚,对于异地游客而言,也许这辈子就这么一次面对昆明湖,虽然感到丝丝凉意,可是,心还是保持一种热度,一种期待……

想起云南,莫不想起滇池,它的命运,正如无数江河湖泽的命运一样,深深地牵动着人们的心。这一幅最为精妙的昆明山水画卷,这一张举世瞩目的名片,何日清波荡漾,使人见了笑逐颜开?试问滇池何时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