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收藏阳光
8797700000018

第18章 品茶在心

茶,究竟为何物?竟能雅能俗,能牛饮解渴,能在芝兰之室中会话,犹如知心朋友,恰似亲姐妹。

每当我坐在沙发上,任袅袅茶香飘荡,沁人心扉,恍若置身高山流水、风轻云淡的大自然。

天天喝茶,却难懂茶之道,大概是万物之奥,先天之本,虚无、纯粹、自然、素朴、简单、平易、清净、无为、柔弱、不争,也是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亲密伙伴。通常能静下心来品茶实在难得,最好能有月光的柔情,文人的闲情,置芝兰之室的环境,还要有三两知心朋友。悠然而心静地品茶,好像在欣赏江南的烟雨小巷里撑着油纸伞的美丽姑娘。

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在闽南有茶三酒四之说,意在品茶时最好有三位好友一起,这样不至于太孤单,茶与话是双胞胎姐妹,谁也离不开谁。若两人一道品茶,除非无话不说的知己,才能够在一起喝茶喝到茶色很淡,几近水色,否则,无话找话或缄默无语,挤牙膏一般挤出三言两语,很难把一杯茶喝到色淡,那样根本谈不上品茶,只能是寡淡而无趣。

曾经,觉得浓茶似苦药,三小杯八仙茶入口,则肠鸣如诉,不敢再多喝。没想到慢慢地竟然日渐能喝,兴味甚浓。现在每天离不开茶,只是对于茶之道,包括泡茶的基本功夫尚未及格。一次泡茶请客,杯杯九分满,泡好茶,又“热情”地叫客人“喝,喝、喝,喝茶!”有位客人端起茶杯,略微倾斜,倒掉一些茶水才端到嘴边。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泡茶也有俗成之礼:酒满为敬,茶满为欺。对茶叶的品评也懵懂得很。只知道包装精美的茶,价格昂贵的茶就是好茶,而好茶就好喝好味道。可能是茶喝多了,品评水平自然升级。铁观音、奇兰、大红袍、绿茶、龙井茶、水仙茶、普洱茶……都觉得各有千秋的上品。可是,大红袍和家乡的八仙茶,包装和价格竟然相差甚远,一个是贵妇,一个是村姑,一个奢侈一个俭朴。自从到八仙茶厂参观后,竟然喜欢上了八仙茶。简单的烘焙,简单的包装,天然去雕饰,觉得那就是天然无公害,此后那些有着高贵名片的茶渐渐失宠。到杭州旅游,品龙井茶,长得清新可人的泡茶阿妹,纤纤素指白如凝脂,在精美雅致的茶杯上注入茶水,令茶客的心已成醉半仙,吴侬软语般的茶语在耳畔萦绕,如闻古筝曲《高山流水》《花好月圆》,茶道之考究,学问之高深略显端倪。然而,在场品茶的游客多数把茶当“牛饮”之用,泡茶小姐的茶艺茶经也被视为“诱导消费”,于是,兴味骤减。

对于茶具,称得上挑剔与挚爱。每一套茶具都得原装原配,倘若欠缺一个茶壶盖子,或者杯子摔了,只得整套换新,一组茶杯中若有一个“异类”,看了如见一幅画的败笔,或者脸上的黑痣长错地方,喝起茶来觉得索然无趣。春节整理物件,才发现家里的茶具十套八套的被“打入冷宫”。很喜爱的一只陆羽小鸽子壶,盖子也摔碎了。

一直心疼那个心爱的鸽子壶,可叹珍爱之物一旦碎裂将无以复补……之后,却对喝茶有另一番感觉,发现原来所讲究的有点儿本末倒置。茶叶之品质,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纯净,环境之优雅固然能增添喝茶的情趣,能彰显品茶的“级别”。可是,倘若一道品茶的人话说不到一块儿,又碍于面子不好告辞,勉强奉陪,又是何滋味?如芝兰之室的茶楼里却又心怀叵测,浮躁之气,鼓噪之声充斥于茶室,岂不违背“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的品茶之初衷?

如果翻开记忆之页,就不难发现:茶之味,香浓寡淡在于心,品茶如问心。

恍然大悟,难免在心头漫过云雾一片……为那些被唯美的我打入冷宫的茶具说声抱歉了!

真正把茶喝到随心所欲,又把茶色喝到淡色,甚至一泡八仙二泡红袍三泡红茶或普洱地换茶叶,那才叫经典!当然,茶点也不可免,香脆的酥糖要备一点,以防醉茶。一道喝上三泡茶,闲话也有几箩筐了,投缘的话像滔滔的江河水源源不断……

真正意义上的品茶、喝茶难得的好心情,莫不与一道品茶的人和品茶的地方有关。

夏日,庭院清秀,恬静。

月光下,偶尔有几声蝉鸣,几声犬吠。

端坐小院,乘凉、养神、赏花。小院清贫,陋室淡香,有着弯月星光的夜,曼妙清婉的音乐流淌在房间的每个角落……舒伯特的小夜曲悠悠荡漾开来,邓丽君的歌声连连接力,毫不间歇地手端杯子,心境宁静地品尝着茶,缕缕青烟升腾着清香的柔情。

喝茶的宁静心情与喝茶的环境也是亲密战友,很难得。

初夏回母校,在凤凰树下,与胜似亲姐妹的老师一道坐了一下午,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天,家事国事天下事,远景近景中景的生活蓝图,甚至是在现实中将成为肥皂泡的“理想”。说想说的话,听想听的话,见想见的人,有了这些,喝上一斤五元钱的粗茶又何妨?若是唯唯诺诺,故作端庄,即使世间最高顶级的茶室,也喝不出什么美好的茶味来,留下的记忆奢侈却不温馨。

喜欢品茶,喜欢闻茶幽幽的清香,喜欢茶的温柔和苦涩,喜欢茶的清苦中的芬芳,喜欢袅袅热气从杯中升起的样子,喜欢喝茶的整个过程,沏上一杯淡淡的茶,平静自己的心情,慢放眼帘,轻闻淡淡的茶香,这种心情比喝一口茶更加惬意,拥有一杯好茶,更重要的是要有品茶的心情。

茶之道如生之道,有所共识的只是表象,其实品茶贵在心情,心之所至罢了。

2011年3月29日《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