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说·地球伴侣
8796500000081

第81章 什么是农历?

我国现在用的是公历,为了适应农村习惯的需要,在某种场合同时也使用“农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回归年,365.2422天),相差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夏至日和冬至日,在18年里就会颠三倒四地出现在各个月份里,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

为了使这种历法能适应季节变化的周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分的阴历——阴阳历。

春秋时期,我国就有“19年7闰”的办法,规定冬至所在的历月为11月,这和最早的夏历有相同的地方。

阴阳历法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代天文学家使阴阳历变得越来越精确,其中有西汉的《太初历》,东汉的《乾象历》,南北朝的《大明历》,唐代的《大衍历》和元代的《授时历》等。从明末的《崇祯历书》起,我国的传统历法还吸收了近代天文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到辛亥革命为止,我国的历法一直是阴阳历。

所谓夏历(我国传统的阴阳历),不是先秦的夏历,更不是传统中夏代的历法,那是因为它在冬至所在的历月为11月这一点上,是同先秦时代的夏历相同的。所谓农历,是由于我国农民曾经长期根据阴阳历所附载的24节气进行业定生产,24节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阳历,通过闰月将每个节气同各个月一一对应起来,使阴阳历比较能够确切地反映季节变化。

农历固定的节气日期,没有公历使用方便。可是,农历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都是使用农历的,而且它对月亮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如潮涨潮退等的规律能够得到确切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