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指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明显,历年之间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干旱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形成非常复杂,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降水、蒸发、气温、土壤底墒、灌溉条件、种植结构、作物生育期的抗旱能力以及工业和城乡用水等等,因此产生了不同学科或应用领域所定义的各类干旱。
气象干旱:是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由于降水是主要的收入项,因此通常以降水的短缺程度作为干旱指标。如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低于某一数值的日数、降水量的异常偏少以及各种天气参数的组合等。
水文干旱:是由降水和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由于地表径流是大气降水与下垫面调蓄的结果,所以通常利用某段时间内径流量、河流平均日流量、水位等小于一定数值作为干旱指标,或采用地表径流与其他因子组合成多因子指标,如水文干湿指数、作物水分供需指数、最大供需比指数、水资源总量短缺指数等来分析干旱。
农业干旱: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失收的现象。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是各类干旱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不仅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且也与生物过程和社会经济有关。按其成因的不同,还可将农业干旱分为:土壤干旱、生理干旱、大气干旱等。
社会经济干旱:是指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社会对水的需要通常分为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和生活与服务行业需水量。
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在干旱中,气象干旱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它的直接影响和造成的灾害常常通过农业和水文及社会经济干旱反映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它直接影响着地表径流、地下水、土壤水分的短缺程度及作物、人类社会等对水分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干旱发生及变化规律大都是用气象干旱指标来表示的。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利用卫星资料监测及分析全球干旱情况,认为全世界有近20%的土地在2 000-2 001年备受干旱之害。NOAA(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极轨卫星上所装载的仪器用三个波段探测太阳辐射,从而确定植被的水分及热量情况。利用卫星探测资料来监测干旱的新方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试验了八年,证明它是干旱监测的最佳工具。全球干旱监测资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可以通过NOAA的网站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