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知识。为此,你必须致力于消除企业中阻碍知识自由流动的因素,在企业中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与氛围。当员工说出自己的意见或想法的时候,即使这个意见是荒谬、无价值的,也不要对其嘲笑、讽刺,包容他们,允许他们自由地提出问题,如此知识分享才会变成一个思想碰撞的有趣过程。
让员工乐于分享,你还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信息化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在你的企业里建设一个信息化系统,经验和知识就更容易保存、积累下来,分享也就成为了举手之劳。
明基集团是世界IT行业中排名前十的知名企业,在世界各地拥有许多分公司及数万名优秀的员工。尽管人员繁多、部门林立,明基集团的知识共享却十分顺畅,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卓有成效的信息化系统——KM系统(知识管理系统)。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们都可以通过KM系统来进行知识分享。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把文档通过KM系统上传到资料库中,上级再从资料库中下载阅读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档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保存在公司的资料库里,实现了共享。对于那些上传资料较多的员工,管理者会适时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员工分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鼓舞其他员工加入到内部资源分享的队伍中来。这样就可以实现知识的再利用,扩充员工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明基集团的每个部门在KM系统上都有自己的模块,部门里所有的文档、报告、客户资料都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在这里,当新的员工入职以后,只要阅读了这些资料,就马上可以接手工作。而当员工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可以到这里来查找前人留下的心得体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明基集团,每个员工都养成了去KM系统上分享自己的新知识、新技术、感悟的习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这里,每个人都甘做“栽树”的人,同时也都可以因此而“乘凉”。
员工们不愿意分享知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上司——也就是你——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你对知识分享的态度将会对你的员工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你不愿意分享知识,那么你的员工也会变得沉默。因此,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不要再拒绝共享,让你成为知识共享的催化剂,而不是一种障碍。
工作就是愉快地带薪学习
能力是干出来的,干得越多,能力越强。
——源自“管理系统总裁班”
现代社会每天都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出来,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贬值,因此,学习就成为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词。人人都要学习,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有的企业为员工们提供培训课程,有的管理者鼓励员工们去进修,还有的员工会通过读书、自学等方式给自己“充电”……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员工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了学习的最好方式——工作。能力是干出来的,干得越多,能力越强——技巧在工作中娴熟,经验在工作中积累,知识在工作中升华,能力在工作中提高,智慧在工作中开发,财富在工作中增加。李嘉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茶楼里的小跑堂发展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商业大亨,正是因为他把工作当成学习。
十三岁的时候,李嘉诚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失去了顶梁柱以后,家里再也没有钱供他读书了。于是,李嘉诚只能辍学回家,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因为他年纪太小,找工作非常困难,最后终于有一家茶楼愿意接受他,这就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茶楼里的跑堂。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李嘉诚就要从床上爬起来,扫地、拖地、准备开张。等到了开门营业的时间,他又要开始倒茶、招呼客人、擦桌子……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歇脚的时候。他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其一是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验证。其二是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腰包。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学到了一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并自觉养成观察人的习惯,很快他就成了一个出色的堂倌,并迅速地了解了社会和各式人等。同时,茶楼也是一个生意人聚集的地方,处处留心的李嘉诚获得了许多生意信息,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成事在天,谋事却在人。要从商,必须得用心。这是李嘉诚在小小的茶楼得到的重要商业启示。后来,他这种本领却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若无这项本领,他绝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
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法储存的就是劳动力,即使不工作,我们每天也要消耗相应成本。只有多做事,才能使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员工来说,他们的才能与价值只有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迅速地提高,并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一旦停止工作,那么停滞不前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一个结果。
如果员工们只是把工作当成应付差事,没有全力以赴,那么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提高自己,也不会追求工作上的精益求精,甚至还会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怠工。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学习,则会充分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关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具有充分的创造性和挑战性,工作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多彩,应该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等等。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工作是愉快的带薪学习,那么,企业是什么?
在我看来,企业是一所大学,是一所训练员工能力、提升员工心智的大学。员工进入了这所大学,不但能够获得丰厚的薪水,而且会得到能力的提升。
也许有些老板会觉得这么做有些赔本,但实际上,在如今这个知识迅速变革的时代,任何一名员工的专业知识的使用周期都不再是几十年,而只有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即使你招聘进来的员工都是最好的,加入公司以后如果不持续提高自身的技能,也会逐渐落伍。所以,今天你不支持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明天也许就得为招募新的人才而劳心费神了。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表面是产品竞争,实际上则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一个现代企业,不但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参与市场竞争,而且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来支撑、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一手抓“盈利”,一手抓“育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把企业发展成为百年老店。
把企业办成一所大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为员工创造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条件,要拟定详细、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给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进修、充电的机会,并从制度、时间、财力、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各个方面给予保障和促进,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得到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能力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并且互相促进。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获得能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动力。
像传承香火一样传承经验
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厂房设备,而是经营多年积攒的一整套运营和管理的经验。
——源自“管理系统总裁班”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工作经验的传承与复制,没有形成一种传承文化。也因此,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一旦离开了管理者,企业的正常运转就难以维持,或者某些关键性的员工离开企业之后,企业家不得不面临管理混乱、工作无人接手的难题。即使及时引进了新人,他们也不得不从头开始做起,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还要为此付出很高的管理成本,正所谓“得不偿失”。
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们会总结、提炼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企业一种独一无二的财富。可以说,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厂房设备,而是经营多年积攒的经验。
蒙牛的管理者牛根生十分重视企业里工作经验的传承,他曾经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人走了,经验留下。”一个员工可以离开企业,但是在他离开之前,他在从事自己工作的过程中所积攒下的经验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留在企业中,让其他员工们可以借鉴、复制、学习。蒙牛的快速发展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也把企业中工作经验的传承视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他不但要求员工们随时随地与同事分享经验与教训,而且还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主动传授给员工自己的工作经验。
2011年8月29日,马云在从国外飞回北京的飞机上,花了两个小时给入职阿里巴巴还不到三年的员工们写了一个长帖,与他们分享自己正确做事的方法态度,并教给他们怎么工作。在信中,他是这样写的:
“来公司三年内,请认真按看、信、思考、行动和分享五个步骤进行工作。
1.看。来公司先看,少发言。观察一切你感兴趣的人和事。从看和观察中学习了解阿里。当然最好带欣赏和好奇的态度去看,因为毕竟你是因为欣赏和好奇来这公司的。
2.信。问自己信不信这家公司的人、使命、价值观。信不信他的未来。假如不信,选择离开,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公司是对自己和别人最负责的态度。最讨厌是留在公司拿着钱占着位,毫无建树、天天抱怨并且不相信公司的人。信不信公司是否是真的做的和说的一样,是否真的在努力实施公司承诺的。当然也要判断个别和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