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41

第41章 神话到神器 (2)

在1602年,为了“做大做强”,同时也避免过度商业竞争,这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目标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像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之间具有贸易垄断权。

由于东印度公司本身并没有足够资金,荷兰商人一开始就将公司的股份面向所有人公开出售,人们购买这些股份,而公司则承诺将来对这些股份进行分红,荷兰国会也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力(如雇佣士兵、发行货币等)折合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大大加强了公司的信誉。

鉴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全世界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的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拥有对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权力,荷兰人大量踊跃地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甚至连市长家的女仆也都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由于不可能所有人都买到股票,在几天后股票甚至被加价15%出售,而为了方便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交易公司的股票,荷兰在1602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和第一只股票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随后不久的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诞生。

可以说,荷兰人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尽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在最初的10年间都没有一分钱的分红,但由于存在着自由交易的股票市场,东印度公司经营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荷兰东印度公司果然没有让股东们失望,它成功在印度尼西亚实现殖民统治,甚至还赶走了斯里兰卡的葡萄牙人,贸易的触角延伸到亚洲绝大多数国家,成功地建立起了亚洲国家贸易体系。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和10000人的私人武装,公司投资的收益率为40%!

股票投资者当然也大发其财,到了1612年,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红利就达到了57.5%,而在公司成立之后的80年间,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分红居然达到了原有资本的1482%——在货币没有贬值的金属货币时代,这简直是一项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更大的成就体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身上。

股票的公开发售和自由交易市场的形成极大地刺激了荷兰的金融创新,大大加快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速度。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就像现在的华尔街,欧洲各地的资金都潮水般地涌入这里,以至于城市里有名气的贸易和银行家族相互之间的贷款利率低到了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2.5%。另一方面,几乎整个欧洲都向阿姆斯特丹借债,这些借债人当中包括了瑞典国王、丹麦国王、俄国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萨克森选侯、汉堡市政府,甚至包括北美独立战争中的美国起义军,没有城市里富裕商人们的资金援助,没有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任何一方的战争就不会取得胜利。

随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发展,除了东印度公司和其他公司的股票之外,交易品种中逐渐加入了荷兰公共债券、英国国债等政府债券品种。到了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大厅的四十多根柱子周围,就开始经常聚集着一些证券经纪人。他们都有固定的席位,分成多空双方进行交易战,通过股价或者债券价格涨跌挣钱,有超过1000名股票经纪人以此为生,而前来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的不仅仅有荷兰人,更有来自全欧洲的外国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和税金收入流入荷兰国库和普通人的腰包。据统计,仅英国国债交易一项,荷兰每年就可以获得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这在当时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天文数字!

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当时荷兰成了全欧洲最富裕的国家。

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除了最基础的政府债券和股票买卖之外,人们可以对某只股票和债券赌涨赌跌,投机者可以空手买进,也可以空手卖出,收盘时结算盈亏,交割差额。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变成现金,或者,将现金变为股票,流动性、公开性和投机性等现代金融市场的关键要素,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一样不缺。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显然,脱离了君主专制统治的荷兰人很早就认识到股票市场的几个作用——募集生产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吸引公众参与管理、促进企业改革、集中风险分散化……

不过,证券市场一经建立,在成功实现金融资本合理配置的同时,投机行为也随之而来,1688年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投机就颇能说明当时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投机氛围。

最初,从好望角传来消息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其印度的领地获得巨大丰收,现在船队正满载着丰富的货物赶回荷兰,股票立即开始上涨;没过多久,交易所里的人以及在附近咖啡屋里进行交易活动的大投机商们忽然又慌张不安起来,因为据说整个船队在沙滩搁浅,所有财富都全部损失,传言导致了股票行情下跌;这个时候又传来消息说,船队已经脱离了危险并且船员增加了,行情重回升途。

实际的情况是,船队一直在正常航行,并安然无恙地返回到荷兰港口,此时交易所里的人们沉浸在一片乐观之中,但是他们马上又失望了。因为检验货物之后,他们确定这一批商品最多只能卖到34桶黄金,而他们最初估计这一船货物能卖50多桶黄金呢。显然,这一消息对期盼行情下跌的人有利,为了使股东陷入恐慌,他们又不遗余力地散布消息,说荷兰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荷兰马上就会遭遇税收增加、市场崩溃等灾难性后果——结果就是,几天之内证券行情持续下滑,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几乎无法卖出去。 “到后来,人们简直是在用股票来乞求施舍,好像人们是在向买主要求救济。交易所里出现了一片恐慌,一种不可阐释的动荡,好像世界要灭亡,地球要坠落,天空要塌陷一样。” 引自西班牙人约瑟夫-德-拉-瓦格《混沌中的混沌》一书,转引自[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著,王音浩 译《资本战争》。

“未来”就是期货

“future”这个词儿想必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就是“未来”的意思。不过在金融市场上这个词儿却是除了股票之外最为著名的一个品种,我们汉语翻译为“期货”。

期货的意思就是“交易双方共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候以某种价格交收实货的合约”。

可以想象的是,期货交易来自于现金现货交易,当交易双方承诺进行远期交易之时,期货就产生了。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而随着对商品交割时间、交割方式、交割内容等方面的契约要求日益复杂化,又需要有中间人来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能够按期交货和付款——商品期货交易所便出现了。

早期的期货合约与农产品价格波动有关——比方说,每年的收成季节,因为各种原因,粮食价格可能压低或者抬高,而农民们在播种的时候对这种价格毫无把握能力,他们根本没有稳定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商人们对于收购粮食价格也有着同样的不确定性,他们同样面临价格风险。双方都有需求,有些约定便一拍即合,农场主与商人约定在粮食收获后以某种价格交割,这样的合约慢慢就变成了期货。

根据记载,英国伦敦的皇家交易所(The Royal Exchange)是世界上第一个处理远期合同的交易所。而早在1620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大阪,就有被称为“定屋米市”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开展远期合约的稻米交易,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商品期货交易所也正是起源于1710年的日本幕府时代的大阪稻米交易所。

随着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崛起和美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谷物交易开始不断集中并向远期交易的方式发展。作为美国最大谷物集散地的芝加哥,1848年由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简称CBOT)。尽管其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展期货合约交易,而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的场所。

到了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从而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这为期货合约交易创造了条件。

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这样一来,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正式形成了。不过,直到19世纪末现代结算系统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渐趋完善,整个健全的期货市场结构终于建立起来。

简单来说,期货,就是用一定的保证金(CBOT最初的保证金比例被确定合约总价值的为10%)来签署一个标准的远期合约,到行权日进行交割,早期必须按照产品的现货结算,后来则可以按照现金结算,也可以选择现货结算。

期货交易所早期,交易的产品主要是大宗农产品,如稻米、玉米、小麦、燕麦和大豆,后来又加入棉花、洋葱甚至鸡蛋、黄油、牛肉以及黄金、白银、铜、铝等贵重金属。

既然商品可以采用保证金的方式来签订购买合约,为什么股票不能呢?

当然也能。

于是,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便产生了。

尽管现代的股票期权制度最初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同时避免高额的个人所得税,但最终它却发展为现代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的期货交易品种,这就是曾经在中国证券市场风靡一时的权证——香港称之为“涡轮(Warrant)”。

股票期权多由上市公司本身发行,但在某些金融市场也可能由投资银行发行,如香港的很多“涡轮”都是这种情况。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导致全球出现了巨量的美元,为了吸收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过剩”的美元,各金融机构相继开发金融期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简称CME),开始了第一笔金融期货交易——关于外汇的期货合约交易,交易所甚至开辟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进行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意大利里拉、日元、瑞士法郎和墨西哥比索等币种同美元的汇率期货合约的交易。

CBOT的第一种金融期货合约于1975年推出,该合约为基于政府全国抵押协会抵押担保证券的期货合约。随着第一种金融期货合约的推出,期货交易逐渐被引进多种不同的金融工具,其中包括美国国库中长期债券、股价指数和利率互换等;到了1984年,CBOT又成功地将期权交易方式应用于政府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买卖,从此产生了期货期权。